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習以為戰:台海日常
評論|
劉文:民防作為一場公民運動——將「心防」視為台灣備戰關鍵
民防作為一場公民運動,目前最重要的貢獻,來自於建立民眾理解並且應變戰災的戰爭之框。
評論|
八年將屆,台灣防衛能力進步了嗎(下)?蔡政府國防施政的隱憂
台灣社會國防議題吵嚷不休的亂象,恰巧暴露了心理國力低落的弱點。
評論|
八年將屆,台灣防衛能力進步了嗎(上)?蔡政府國防改革的回顧
從「有效嚇阻」走到「重層嚇阻」,兩字之差,背後的國防戰略意涵已大幅調整。
評論|
模糊在政治口號裡的「他者」:中國大陸居民如何看待「武統」台灣?
對於大多數的大陸民眾來說,「一個中國」和「兩岸統一」是一種長久存在於官方話語裡的、沒有被挑戰過的「原則問題」。
評論|
台灣有事等於日本有事,菲律賓呢?菲國的戰略角色與隱憂
日本與菲律賓的態度將左右美國介入的意願與能力;台灣有事等於日本有事,幾乎已成共識,剩下的變數就是菲律賓。
評論|
2023年台海情勢可以做哪些推測?美中競爭有哪些隱憂?
中國正在有計畫地訓練解放軍的飛行員,熟悉台灣海峽的空域,以準備未來的戰事。
評論|
梅復興:2022年台海軍事總評——中共「脅迫性」威脅,台美如何應對?
台灣不可能光靠一己之力長期抵禦中共軍事威脅,最合乎美台雙方戰略利益邏輯的,就是構建可恃的軍事分工。
族群、經濟、民主成就——哪些因素影響台灣人為台而戰的意願?
即使台灣人未必喜歡在現在的兵役制度下當兵、接受「教育召集」,然而就「意願」來說,台灣確實有推動全民防衛的空間。
評論|
故宮文物戰時如何疏散?——遷徙、離散與國族正統之爭
國寶作為外交關係籌碼的討論,雖然有助談興,但毫不寫實。
評論|
水果王國的美名與破口:中國打組合拳制裁,台灣如何走出農業困境?
中共圍島軍演直接影響到台灣能源進口,但多數人不解的是,這和農業有何關係?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