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反修例運動一年
中大一年之後:消亡與存在
來臨的時候倒是異常的靜。空氣中沒有口號,沒有叫陣的聲音,只有「砰、砰、砰」在響著。
查資料有罪?六名香港記者親述調查報導的風險與地雷
穿梭各種資料庫,他們查出官員違建,局長囤地,可能涉及中共高層親屬在港投資的線索。今天,查冊成了佈滿地雷的領域。
評論|
鄭司律:放大美國大選結果,香港民間的孤注一擲與抗爭變奏
終歸,戰綫間的不平衡和扭曲,滋長不平衡和扭曲的反應。
杯葛議會後,「慢必」陳志全:要監察泛民,讓他們不要溜
從乖學生到抗爭議員,八年前他走入議會,既要對付政權和建制派,又想動搖傳統民主派的因循,監督隊友。今天看來,他做到了嗎?
移民台北後,一種內疚讓他們不知如何開口
這一家四口從香港而來,學習如何開口說香港故事。「自己的來到,可能這邊的人會有不同解讀⋯⋯我也是這裏的一個課題。」
專訪香港前高官張炳良:落重典,是無法解決人心問題的
「一個殘局能不能找出一條出路,你從一個實際角度來看,必然北京是有主導權。」
專訪學者彭麗君:長遠來看,我希望香港共同體不會消失
如果要探討「希望」的來源,她相信,一定是在民間。
VPN、鬼機與噤聲:在網絡世界隱身的香港人
「在一個不能容納真相、不能容納多元資訊的社會裏面,你需要一些隱藏自己身份的角色。」
十一國慶 香港抗議活動再現 市民:我想突破沉鬱的氣氛
警方拉起眾多封鎖線,不斷擴大封鎖區,記者即使站在封鎖區外,仍不斷被要求走去更遠的地方,甚至記者也會被包在封鎖區內。
岑敖暉專訪:留在香港,做一個不被輾碎的倖存者
27歲,經歷兩場浩大運動,他形容自己是一個倖存者。他放棄了美籍,想好了留在香港,「不知可以做什麼,在香港不知做什麼,但起碼在這裏存在着先。」
無法靠近的看守所:香港家屬、大陸律師親述12港人案司法黑洞
「如果我這個(律師)證,是因為香港同胞的偷渡案丟的,也就值了。就那麼一回事,丟了就丟了。」維權律師說。
點名追擊法官、「三權重在配合」,建制力量如何重塑香港法治觀?
據中方、港府及建制人士的定義,香港政制內的「司法獨立」只剩法官獨立審判權,而法官任命權應當在於行政長官。
1
2
3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