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評論
評論|
科技巨頭拼多多員工過勞死:數字時代,打工人維權的勞動法之困
互聯網巨頭擅長於將自己包裝成技術革新、引領未來的人類領袖。但它們並不擅長兑現自己的承諾。
評論|
Google員工的「少數派」工會,能否成為科技界打工者未來的聯合方式?
在大型科技公司內部,項目和工作組林立,很多人既是工人也同時是團隊負責人,身份與管理的複雜性讓勞工的對抗目標很難統一起來。
評論|
獨家數據:前特首梁振英,如何成為建制最強KOL和政壇狙擊手?
七成貼文轟政治人物團體,名單超兩百人;高舉習近平語錄,追擊教育局。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如何從低民望特首躍變網絡紅人?
評論|
方可成:特朗普被封號——我們別再假裝這三件事
言論自由、平台審查、科技巨頭與輿論權力⋯⋯這個案例中確實也牽涉了一些沒有明確答案的問題。
評論|
假作真時真亦假:人們為什麼相信假新聞?事實核查有用嗎?
野心家如何找到操縱資訊的空間?
評論|
國會山佔領:美國大選的漫長終章
美國政治會陷入「死亡螺旋」,還是回歸體面?
評論|
內卷時代:無節制的投入、同質化的競爭,與中國增長模式的極限
內卷所指涉的「有增長而無發展」的現象,也代表着一種人們覺得自身陷入沒有預期的「窮忙」的社會心態。
評論|
梁俊彥:香港反對派與公民社會,2021要末路還是要轉型?
目前形勢,為香港反對陣營及公民社會如何繼續走下去提出三個迫切的問題。
評論|
中歐投資協定加速通過的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
在對歐盟進行戰略拉攏的驅動下,中國在消除市場壁壘方面作出了關鍵讓步和承諾。
評論|
紀念傅聰:一段藝術與政治的衝突史
如果我們只記得傅聰的出走,而忘記了他的音樂,那他的出走便失去了意義。
評論|
2020,左、右意識形態徹底過時的一年?
中美新冷戰的陰影下,中國思想界並未給出具體的意識形態答案,卻出現了「實業救國」式的「工業黨」熱潮。
評論|
【讀者來函】無害的衛生巾與激進的經血:大陸需要怎樣的女權行動?
温和與激進的對立本身在所有社會運動中都是常見的,但在中國的環境裏,二者帶來的差異更加巨大。
1
...
72
73
74
...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