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評論
評論|
《可憐的東西》:如何製造女性虛假意識
而尋找答案,毫無疑問要回歸到原著與電影之間。
評論|
對話反錫安主義猶太活動家: 在德國,猶太人成為「反猶」指控的最大受害者
當一切罪行都是以猶太人為名而實施,當猶太人被徹底與以色列政權綁定在一起,反錫安主義的猶太人的在場就更加重要。
評論|
解殖批判如何從法治出發:讀《在夾縫中抵抗》
今天還應該如何理解法庭和法治的價值和角色呢?
評論|
葉靜倫:花蓮大震之後,鉅額捐款如何成為捐款人想要的樣子?
錢花不完、很難花,甚至亂花,真的只是捐款專戶可信度的問題嗎?
評論|
懸崖邊的中東——以色列與伊朗衝突的前因與後果
新一輪戰爭的危險有多近?
評論|
「不中不美」可能嗎?新冷戰下「華人左翼」的困境與可能性
「不美國也不中國」的號召力是什麼?
評論|
她邦:祛除國家敘事的女性共同體
我始終堅信關心身邊一位失業女工的生活窘境,比關心一場「奪回領土的戰爭」更迫在燃眉。
評論|
中共如何破解威權宣傳的兩難困境:新媒體時期的官媒策略與大眾動員技巧分析
官媒超出預期地全面激發了群衆的興趣和認可度,「十年前,沒有人讀《人民日報》,今天,所有人都讀《人民日報》」。
評論|
專訪聯合國難民署駐烏克蘭代表比林:烏克蘭人最深的恐懼是被世人遺忘
「我的工作的重點之一,是讓世界上的人們也能感受到烏克蘭人在感受到的痛苦。」
評論|
「中國因素」失效,「疑美論」四起,台灣大選後中美台的下一步
大選期間,台灣對中國的不信任感上升,但這並不意味著台灣人會更加親近美國。
評論|
台灣保母虐童案:「不好找」與「沒得挑」外,居家托育還有哪些問題?
若無法有更多專業、年輕的保母投入,面對安置的需求與時間壓力,更容易落入「先求有,再求好」的困境。
評論|
劉文、丘琦欣:離散華裔左翼與中國民族主義情結
文章提出「左獨」立場,思索其困境與可能的出路。
1
...
18
19
20
...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