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台灣深度

綠營支持者粉紅化(上)?「側翼」如何從對抗資訊戰的武器,成為對民主的威脅

觀察至今,更像是一種以毒攻毒,或被迫飲鴆止渴的現象。

2016年4月19日,台北一名男子在日落時爬樹,背景是台北 101。

2016年4月19日,台北一名男子在日落時爬樹,背景是台北 101。攝:Tyrone Siu/Reuters/達志影像

喬瑟芬

刊登於 2021-09-03

#評論#喬瑟芬

東京奧運會開幕時,已取得台灣國籍、且為體操界帶來不少貢獻的前烏克蘭韻律體操選手瑞莎,為自己的臉書大頭貼換上「中華隊,加油」的特效框,引來大批網友留言,要求她換成「台灣加油」。不久後,歌手魏如萱為台灣選手加油慶賀的相關貼文,在中國小粉紅大舉審查台灣藝人自我認同的風潮中同被波及,收到大量私信辱罵,經紀公司建議其不要再有相關貼文,魏如萱一氣之下將所有奧運貼文刪除,卻又反引發台灣網友與粉絲的不滿。台灣網友認為魏如萱向小粉紅與中國市場低頭,因此湧入她的社群、炮轟她不愛台,讓她憤而發文,對歌迷無法理解、體諒她的心情表示失望,引發另一波罵戰。

這類事件在台灣頻頻發生,也引起一番討論,一個開始被頻頻拋出檯面的問題是:綠營中是否也有一些支持者開始「粉紅化」。有不少評論認為,近年台灣公共議題的討論環境迅速劣化,綠營支持者也趨極化,過去幾年興起的「側翼」粉專與KOL現象對此責無旁貸。

有不少評論認為,近年台灣公共議題的討論環境迅速劣化,綠營支持者也趨極化,過去幾年興起的「側翼」粉專與KOL現象對此責無旁貸。

這裏提到的「側翼」一詞,自2018年起頻繁出現在台灣的政治討論中,連一些政治人物都會掛在嘴邊。很多人認為,2012年脫胎自共筆部落格「超克藍綠」的基進側翼(台灣的一個政黨),是這一切的起點,2020年時基進側翼的抗韓(國瑜)大將陳柏惟,現在也是活躍的政治人物。然而這並非台灣主體意識陣營第一次出現路線分歧,只是第一次有人以「側翼」二字來定位這種路線之爭。

如果不對這些現象追根溯源,很容易落入不明究理的分類械鬥中。台灣有句俚語說:「人家吃麵、你在喊燒」,以前可能只是調侃人過度熱心、投入,但進入以網路為主要資訊動員的時代,亂喊燒的結果,追求到手的往往並非自身嚮往的立場或價值,反而落入他人的歷史恩怨或派系利益之中而不自知。

而在當下有關側翼粉專的爭論中,很多人都跌入了這些亂鬥中。本文將首先梳理台灣「側翼」的形成歷史——台灣主體意識陣營內部的路線之爭,是如何產生了對「側翼」的號召和訴求,在互聯網時代,「側翼」如何進入主流、變體、壯大,如今又如何影響民意。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