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新冷戰局勢成形、台海局勢日益緊張的此刻,端傳媒推出「新冷戰下的兩岸關係」系列專題,回顧兩岸停火四十年來的重要政治、經濟與文化事件。以「陸生十年」為主題,我們此前已推出深度報導〈我們的青春,到不了台灣〉,以及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汪宏倫關於陸生研究的專訪。今日的文章以基於深度訪談的最新陸生研究為基礎,探討旅臺陸生政治觀念認同的變化、國族情感與意義建構等問題。
空間與心理「鐵幕」之下的怨恨之情(註一)
引言:「怨恨」是有明確前因後果的心靈自我毒害。這種毒害有一種持久的心態,它是因強抑某種情感波動和情緒波動,使其不得發洩而產生的情感;這種「強抑」的隱忍力,通過系統訓練而成。這種自我毒害產生出某些持久的情態,形成確定樣式的價值錯覺和與此錯覺相應的價值判斷。其中所涉及的情感波動和激動情緒包括:報復感和報復衝動、仇恨、惡意、羨慕、忌妒、陰毒。 (Max Scheler,2014,第四頁)
2020庚子年,世界註定難以平靜,對於正在台灣唸書的大陸學生而言,也註定難逃這場疫情的旋渦。正是在疫情之下,過去看似暢通的兩岸交通往來,一夕間成為一道天塹,同時也最終成為壓垮陸生政策的最後一根稻草。而除了地理上的阻隔,另一種心理上的隔閡,卻也伴隨著疫情意外的被放大了。
天天被人恐嚇說要武統,卻說要用每容開放去理解歡方,不如乾脆說投降讓中共統治壓迫更快吧。文人矯情,害死的卻是民眾
我本人就是中国居民,我认为大陆人被洗脑不是一种刻板印象,而是一个事实,从小到大那么多政治课,没完没了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无所不在的审查与自我审查,请问真有中国居民没被洗脑吗,习近平自己不就是洗脑的产物,充其量就是程度不同而已。即使我自己也充满你党那种玩世不恭的怀疑论,以及你党那种非我即敌的神经质,这些东西恐怕一辈子也排除不了,所以中国居民就不要纠结别人说你被洗脑了,那叫讳忌就医
跟中國朋友見到面 好好說話 一開始不碰政治
這點確實需要做到 知道雙方有敏感問題 先禮貌性的了解不要動輒挑起 這是社交EQ
也不要對中國朋友動輒說「啃樹皮」「地溝油」「426」等辱罵性字眼
就算不說種族、兄弟之邦的
至少這是對人的基本尊重 這沒有錯!
被指責成先天就不文明、誰落後 誰都不會舒服
所以還是由對話後再去判斷會比較好
但說到共組歷史教科書 這個其實非常困難
因為中國當前的歷史教育脫離不了「勝利者史觀」
不敢批判漢族與共產黨
中共(國民黨也是)本來就要歷史造假的惡劣紀錄
韓國也一樣堅持反日政治正確論調 所以日本壓根不在乎也很合理
說要共組歷史教科書 有點天馬行空
還有這個時間是台灣國族主義建構的時期
中華、華人、華夏等詞彙都會讓台灣年輕人感到反感 這不是民進黨一手建造的厭惡感
以前陳水扁、馬英九時期 許多台灣人還是喜歡中國文化 相信文化能跟政權分割的 為什麼現在不行?
而是中共靠「大中華主義」情緒勒索下逼迫出來的
我相信很多中國朋友
也是因為訊息封閉而被中共蒙蔽
但中共違反常識的邏輯 許多中國人跟著搖旗吶喊
這就很難讓人再有耐心對話下去
(我現在說中國人 可能都有大陸人要指責我了)
台灣要不要用更宏觀的角度看待自己與世界、自己與中國?當然要
但為什麼兩岸越交流 越分歧 越敵意
必須了解中共政權的獨裁、謊言本質 才有解方
是不是和敌人联手我不知道,但打扫干净再请客的时候,潘汉年等等“居中调和”的温和派就被毛老人家打成反动派了。
沒有人能知道百分百正確的歷史究竟如何
畢竟我們得知的歷史,要嘛透過書籍,要嘛新聞媒體,要嘛就是學校教育或是政府。不是親眼見證的情形下,都有被改寫被扭曲的可能性
大陸人,又或是稱中國人,試著站在他們立場去思考;今天如果我到對岸去,被對岸的人民說我被洗腦之類的,我身為人自然也會覺得被冒犯到而生氣,免不了就會說些難聽的話來回敬
但是,「大陸人被共產黨洗腦」,因為新聞媒體的關係,現在很多台灣人都是如此肯定的。因此多數台灣人都會在「無心」下擅自同情大陸人,擅自給他們貼上被洗腦的標籤。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假設中共真的坐的如大陸人民想像中多那麼成功,拿國際上酒不會那麼躲國家反感中國了
嗯?你說明明很多國家跟中國建交並且關係密切?
嗯,同樣身為社會主義的某些國家自然是真的跟中國關係密切沒錯;但其他民主國家呢,他們單純只是因為中國有利可圖,錢比臉還帥才會關係密切
假設今天只有台灣國內新聞說中國壞話,我一定會懷疑「自己現在是不是正在被灌輸中共是敵人」得概念
然而今天說中共壞話的可不是只有台灣而已
倘若要我大喊自己是中國人,個人事可以的,但前提是我希望我喊的中國,是中華民國而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光是這幾天中共的外交行為,就讓我個人感到反感了
那些外交手段,充滿了威脅他人的言詞,絲毫感受不出這是受過訓練的外交官員會說的話語
倘若真想讓台灣回歸中共,那得做出讓台灣願意回歸統一的行為或成績吧?
這感覺就像,前夫希望妻子回去,結果卻還是和離婚前一樣沒有任何變化,只會三不五時打電話用恐懼和暴力威脅妻子跟他復合;大家都知道,想要挽回一段感情,就是要拿出實質的成績,拿出態度,用行動來證明一切,證明自己真的改變了。畢竟他人不是不長眼
不過,如果是因為價值觀不同而離婚而分手的,相信正常人在這情況下會選擇分開吧?只有那種控制慾強或是自私的人才會靠恐懼或暴力或是其它什麼手段,脅迫對方跟自己在一起,根本恐怖情人
對啦,檢討台灣人就對了,我們就最壞。一群北七
怎么说,虽然道理是这样,但我觉得实际上很难:首先,语言:有的时候看似平平的一句“你们中国人”可能就能让双方跳脚,当然,能心平气和讲道理摆事实最好不过,但是呢现实是怎样嘛…大家猜都猜得到;第二,还要考虑今年中国(大陆)对民族主义的宣传direct to 年轻人的升温、香港议题带给台湾年轻人的感官,就…双方都在加速厌恶对方,而不是双方都在更想和对方和解啊或者沟通。
試圖站在雙方之間者,真是最為勞累。
反正这种话说出来在墙内墙外都会被喷,也习惯了。你们最擅长的可不就是跟你们的敌人携起手来一起打压那些有意居中修复关系的人,然后钻回自己的信息茧房里吗?笑死人了。
1) 我这tm也能叫洗地?一个人突然当了暴发户,又自大又自卑,心态容易出现问题。这不是最普遍的人性吗?我不是说这就是全部的原因,只是提供一个思考角度。我说这种问题是存在的,希望积极调整自身心态,避免走上邪路。这也能叫洗地?我看是你的脑袋长成二极管了吧,看谁都像洗地?
雨月还在颠倒是非黑白以似是而非的方式洗地,还一定要说1+1=3不是常识问题而是强大问题,然后说成只要你国成为最强的国家就能像美国人在全世界推行1+1=2一样,推行你们那套1+1=3。
我只能说疯人院的想法的确异於常人。还是锁起门回去做“入关”春秋美梦吧。
一句「這裡有外國人」就感到被傷害自尊了。
到別人的地方生活不肯接受別人的文化,還是回中國報團吧。
這篇文章似乎將所有的衝突歸因於國族認同問題,但事實也許不這麼簡單。有時候,內地生每次都去川菜館的時候,他們其實是在主動抱團並排斥其它族群。他們自己也許能夠犧牲自己的需要而成全多數人以便達成一個企劃 (i.e. 民主集中制),但長此以往,被他們忽視的非內地生可能就不願意加入他們了。其實生活中無意中造成的隔閡還有很多很多。在內地生多數的地方,「非我族類」被趕走後還能抱團下去;但若內地生成為少數,這一切都可能導致更加孤苦伶仃的感覺。
內地生那些從小灌輸的「天經地義」,關於宗教的,關於民主集中制的,關於小我大我的,關於社會主義優於一切的…也許在不經意間埋下了各種衝突的導火線。與其它文化共存而不是吵架,不是動輒被欺負的玻璃心,這可能比國族認同更重要,因為國族認同之外,還有無數被「欺負」的可能性。
在台陆生的心态可能一定程度上也是PRCers普遍心境的一个缩影。很多中国人的一大心理特点就是,既把自己当强者,又把自己当弱者,所以会特别纠结、拧巴和扭捏。不像美国,当“老大”已经如此之久,行事虽霸道却也落落大方。而很多中国人在心态上既有强者的霸道,又有弱者的锱铢必较、睚眦必报和斤斤计较。自己时不时会因为突然的膨胀而冒犯别人(有意或无意),但与此同时自己又对外界的冒犯极度敏感,容易过激反应。
但另一方面这种心态又是外界的客观环境决定的。现在中国就是在这么一个尴尬的位置上。不高不低,又富又贫,又先进又落后,又开放又封闭。任何一个族群放到这么一个历史位置上,都有很大可能出现心态问题。怎么应对呢?个人层面上需要像本文作者这样经常内省和修行,族群层面上只能祈祷能够平稳过渡,不要走向过去德、日的邪路。国家的命运有时候就是走钢丝,带有历史的机缘巧合和偶然性。
@Unicorn 在这样用心的文章底下写这种话,我都怀疑你是不是反串黑了
@fszer 没错,比如你楼下这位 @比西
笔者说"台湾形同逆子,数典忘祖",前面的引语是“因此,对于大部分的旅台陆生而言,受到其国族与认同教育的影响,难以从台湾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历史悲情”
这是描述大部分旅台陆生的心态,却被当作作者的观点加以批判。
说着“正统汉族文化在台湾”,却连汉字都看不明白,这么看来,作者最后段期待的理想确实好高骛远了些。
中國學生也不用太難過, 台灣在不被國際承認之下化悲傷成憤怒, 變得不論誰以什麼身分國籍在台灣都只能用(配)這個字, 陸配, 越配,外配...陸生,外生, 外勞, 這些替台灣貢獻的人們多受歧視, 此次終於有機會搭上美國的順風車, 好好的電一下中國學生, 用來發洩不滿
观评论可知笔者之理想道阻且长。再客观的表达也可以被随意扭曲谩骂。
文章所言的确比较理想,短时间内难以实现,但是理想不应当被嘲笑。
看着看着让我想起了那篇讲维吾尔学生在内地学习班的文章。
评论区实在精彩,多少人亲身践行文章中的行为而不自觉。
正統漢族文化在台灣。你中共產國人只是漢族文化裏靠邊站的蠻夷。
「有鑒於此,作為一種認同與情感的對撞,當台灣越是抗拒統一,大陸的反感就越是強烈,在這種觀點看來,台灣如同逆子,數典忘祖。」
你講反了。
你是中共。文化大革命割掉你的祖宗認知。是你馬克思數典忘宗。如所有中共的髒東西,你還反過來數落。
你越是壓逼自由表達對你共產專制的厭惡,別人就越討厭你。有一種方式可以保持別人對你的尊敬,就是保持你的距離。
居然要同化台灣成爲馬克思共產?那是什麼?記得記得,中共不代表漢族文化。你是西方共產文化。你要統一?丟掉共產再說吧。
後段提及的建議過於理想以至覺得有些可笑。
“客觀性是例外,不同程度的自戀是常規。“
個人覺得如果大家都相信每個人都是那麼獨特,都有生存的權利,就不會動也就說戰爭。
其實兩岸三地的人在想法是否有真的差異大到非得你死我活不可?如果真的相信自由與民主的價值,大家是否能把自己和對方放在對等的位子來交流和討論,而不是一開始就用概有的成見來碰撞。
我們不能夠改變自己出生的地方,也沒有權利去選擇年幼時周遭環境所帶來的各種帶有偏見的教育。如果真的自認為自己相信的價值是更適合讓世界各地不同個體能夠互相尊重與和平共存的話,為何不能以更包容的心去面對這個陌生的世界與人?
https://streetvoice.com/goodband/songs/618389/
來聽首歌吧
在台灣可能還好,
但事實就是中國留學生在海外甚或香港,也是最強勢(已經說得很好聽了)的一群,台灣香港學生在美國被他們欺壓的時候,不知道能跟誰說要體諒不體諒了
我覺得台灣學生應該展現出自己「受過民主文化薰陶」的一面:更懂得去理解他人。因為理解是民主的核心目標。既然要追尋民主,就不應抱有「不想去理解他人」「他家的人如果對我不好,我就不需要去理解對方」的想法。
因為理解不是給對方的施捨與禮物。理解是我們自己要追尋的目標,我們從追尋理解中實現自由。而民主提供給我們一個追尋理解的最佳環境。
這樣說也許很玄,若以台灣人熟悉的佛教文化,就不難體會。理解是慈「悲」的基礎。理解他人,理解萬物,我們希望實現自由,希望自己更好,就從理解開始。
當你因為對方的背景或反應,而捨棄自己要追求的,那你就不再自由了。
沒必要對陸生態度不好。「台灣受大陸當局欺凌」不是你對陸生態度不好的藉口。你只是藉機把自己的惡性發揮出來而已。
樓下那位大陸人“必有一戰”的說法真讓人不適。心系大陸,被大陸愛國民族主義毒害的中國人,恐怕永遠也不會明白也不會看到台灣經濟文化甚至人民文化素養的提高。而作為台灣人,我一直很理想的認為台灣青年有足夠的能力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自己所處的政治地位,因為台灣所處的獨特政治地位(說白了就是被打壓的政治地位),會使得台灣青年能夠更好的去感悟politics。如果事實不是,台灣青年和大陸青年在相會理解上面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另外,文章只提陸生在台灣如何被排擠,看得出筆者的立場。但事實上,台灣和大陸青年的相互不理解很大程度上來源於CCP對台灣各方面的仇恨宣傳以及負面報導。
出國還搞戰狼那一套,誰理你們,醒醒吧。
筆者寫到最後忘了中國是從上而下的制度,就算兩岸人民停止互相傷害互相,但中國官方層面帶來的傷害/壓迫呢?
樓下Unicorn的回答已預設了一個前提,就是”一定要統一“。以此為基礎,在講”為什麽現在還不統一“”不統一台灣就會完蛋“等等。須知”一定要統一“本身並非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客觀真理,只是部分中國人的觀點,爲何又要强求台灣人接受?
覺得筆者也把重心放太多在陸生身上啦 有點只自説自話的感覺 不如也聆聽一下台灣學生的聲音吧 空穴來風 事出有因
蠻喜歡本文從個人生命經驗出發的角度。追根究柢就是至外地生活的culture shock,這是每個人離鄉生活或多或少都會有的經驗。Culture shock 之後,有人能適應新的想法,但也有研究闡明,其實到外地生活後,人們反而會更加擁抱自己的文化和價值觀,當然也可以說成更"愛國"。
我覺得有時我們太過一廂情願,覺得能夠影響對方的想法了。
講老半天沒個重點,簡單說中國台灣一邊一國就是啦, 認清這事實再來台灣好嗎?
我也覺得,這不只是台灣問題。中國留學生去其他國家留學也靠北靠木的,跟當地社群起很多衝突。回想一下,香港反送中的時候是不是有很多中國人跟外國學生還有香港學生在國外大打出手? 還被當地國家嚴厲警告不能打香港人的新聞? 追根究底,就是你這整個人的世界觀大有問題,不是別人有問題。
又是這種左膠式哭爸
幾千支飛彈對著台灣然後說要理解對家LOL
跟香港local說要理解一直在靠北的港漂有啥分別
世界不是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
不用再找這種垃圾來寫文章了好嗎,通篇幫陸生哭,都沒有找自己國家的原因,ps我是中國大陸人
作者和陸生、中國人亟需認知的一個前提是,今日的陸生VS台生的矛盾只是表像,核心是中共唯我獨尊的價值觀與世界上多元文化的價值觀之間的矛盾。
文中的「台灣」、「台灣人」若置換為任何一個中國人熱衷於赴笈留學的外國,都沒有不妥之處。
歸根究底,是中國人陷於一種被中共圈養的狀態,無從了解世界和他者的全貌。大至(已被數據否定的)「外媒是不是全都只會負面報導中國」,小至外國人、外地人真實的生活文化與自己有什麼不同,中國人都沒辦法循日常接收資訊的渠道收集到足夠的材料去形成自己的見解,放眼望去就只有中共所允許、所意欲的信息能夠散播。
作者提出的頭兩個解方中的「共同編寫歷史」、「擺脫舊框架」正是中國人日常資訊被操控的代表性現象。
中國學的基本歷史,如中學教科書、大眾文化,其基本史實的編寫權、主導權都被中共所壟斷,又豈是中國人想兼容並蓄地重新理解歷史就能成事?
陸生的所謂「舊框架」,其源頭亦是日常接收資訊的單一性所造成。去留學之前,難道不應該先全面查詢、理解目的地國的風土民情?又豈能讓長輩一句「那裡有中華文化的正朔」就說走就走?這個舊框架的成因,部分是學生自身對獲取資訊的惰性造成,但更多卻是全面、客觀的信息無法在日常生活中流通而造成前的。
(補充一下,中華文化的確在台完整保存,但台灣從來不僅是中華文化的台灣。生於日本的鄭成功、日本殖民者、來自歐亞大陸另一端的荷西殖民者,都在台灣留下了印記,正是這些多元性,造就了今日的台灣)
枪杆子里出政权,纳粹能打到布拉格,能打到华沙,能打到维也纳,自然能消灭“捷独”“奥独”“波独”反动分子。
至于是不是要因此与英法美俄都成为敌人,可能最终被分区占领,甚至被核平,我想这些纳粹分子自然是毫不在乎的。
即使是國共兩黨都無法對歷史問題和解。其實有些大陸作家與學者對於大一統的思維也提出反思,你人在台灣好像一無所知,怪哉。
中國對台貿易逆差主要來自台商對美國出口需求
;台灣經濟奇蹟是1960-1980,也就是四十歲以下的人從來沒有經歷過,而是對長輩口中煩人的當年勇,更別說內心停留於此;而1991年二條一廢除,在此之前敢顯露出自己不支持統一可是唯一死刑,這才是台灣民主化以後統一支持度與中國人認同會自此一掉不回頭的原因。
另外統獨固然是光譜,但只要是支持統一——不管被統一還是去統一、與哪一國統一,都是歸於統派,從來沒有「支持由自身去統一的獨派」這種東西,這是基本定義的問題,就像說「包含所有可見光光譜的光的非白色」一樣搞笑。
這大概屬本文末段建議的(二)吧,這是我認為中台間難以溝通的主因;畢竟態度爛的人舉世皆有,台灣持對中國的負面觀感比例與其他諸多已開發國家比較也沒有特別高,但中國基於需要存在關於台灣的事實偏離或稀少的尤其離譜,多數陸生來台前對台灣的理解恐怕不會比視為對手的美國或對中國惡感尤其高的日本都來的多,更別提一般中國人。
來自平行世界的人們要建立溝通格外需要驚人耐心與毅力,多數人來說溝通成本畢竟實在太高:對中國人來說留島不留人就好了、對台灣人來說影響中國人民怎麼想台灣對中國政府來說有屁用,動機也都很低,當然也更容易使人發火。
樓下Unicom 以「台湾出口贸易额是3078亿美元,进口额是2857亿美元」,這200多億貿易順差來證明台灣依靠中國輸血,所以台灣應該順從中國,這未免太可笑。依此人邏輯,2018年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3233.2美元,中國的確如特朗普所言,一直在吸美國的血,沒有美國輸血,中國還是落後國家,因此中國應該跪拜美國,是嗎?
這篇文章對兩岸民情分析到位,其實大部分亦可套用在中國大陸和香港之間。文末提出以中華文化認同來替代國族認同,亦曾經是緩和緊張關係的重要方式。可惜在習近平強勢主政後,戰狼治國,中共宣傳機器加大對國土=國恥的灌輸,兩岸三地文化認同之路已多阻塞。在我看來,能化解兩岸三地民間矛盾的可能只有global citizen 的概念,拋開國族疆域,承認多元文化思想,推崇人類共同體。 可惜連聯合國都無法在中國公開提倡global citizen教育與公民社會教育。 因此我不得不對兩岸三地未來十年的前景持悲觀態度。
其實台陸雙方的衝突,與藍綠、民主共和之爭相比,似乎沒有差別。那為何不能用民主社會包容政治立場的方式來解決?
而兩岸當前事態,涉及統獨議題相當於帶刀聊政治,終究只會越看越不爽,因為早已預期殺害對方的結局,『我也不想打啊』。
我觉得这个问题上不是说中国人如何如何或台湾人如何如何,而是人如何如何。现在中国和台湾处于剑拔弩张的对立状态,这个状况下,那种自我思维薄弱,容易被影响的人就会趁机通过霸凌对方国民来趁机复仇。这就是一种无耻小人行径,不用拿什么国族江山自由民主去包装。恶心就是恶心。说到底民族主义这种鬼东西就是一种包装歧视和偏见的借口。因为单纯看不起估计不够分量,就要给自己找些理由。但也不是谁都是这样的,至少一半的人不是这样的。我宁可去关注那好的一半。
另外处不来就不要相处了,没有什么强迫对话的必要。我尽管很多台湾的朋友,但我也绝对不会去主动接触台湾人。自找苦吃做什么呢。这个国族孽缘也不熟我结下的,凭什么要我买单
台海必有一戰,戰爭一打起來誰能保證贏?想必解放軍已經多次模擬,知道不能打。打了,台灣就真正獨立了。在台灣培植代理人,用經濟層面控制台灣命脈還是北京的首選,成本低而且有效。這對整個世界的民主國家都有效,何況是台灣?只不過現在以美國為首的國際陣營是否真的決意和中國大陸的割裂進行下去而已。起碼中共是覺得不會。怎麼說呢。看來南海必有一戰。
“應該深究的是中國人在從貧困走到今日發達了,那種從自卑變成嚴重自大的心理”
即使文章中已经把这种仇恨螺旋?清晰的展现给读者看,但评论区读者依然亲身践行,打造自己受害者的身份,为自己的歧视和仇恨性发言寻求合理性。实在难得。
另外『中國人』對許多深綠黨外人士來說有血海深仇,我所閱讀過90年代獨派人士所撰寫的台灣史書無不撇清中台關係,樓下不要胡說八道。
能有這樣角度與用心的文章喔真好。
不過要反對一點:「今天當我們重新檢視全球性的族群與認同問題時,恐怕很難再找出第二個像兩岸這樣兼具複雜與特殊的情況。」
其實不只有第二個;前蘇聯國家就有一海票這種狀況、阿拉伯半島、賽普勒斯與土耳其、前陣子新聞熱點的索馬利蘭和索馬利亞等等,即便僅限關係不佳的範圍也有非常多
雖然想吐嘲樓下的地方很多,但僅指一處:現在很多台灣年輕人都覺得成長於威權時代的家中長輩很難溝通、令人沮喪,又怎麼可能會願意投注半點耐心在外人身上,主導兩岸統一呢?
我也不想打啊,但目前的大趋势是这样的,你能否认吗?
从来就没有哪个大陆人会觉得靠着高楼大厦就能完成和平统一。而盲目自大的又何尝不是台湾人呢?有多少台湾人的内心还停留在台湾经济奇迹钱淹脚目的八十年代?有多少台湾人还保持着对内地不知所谓的优越感?
当台湾经济和军事力量在九十年代有绝对优势的时候,就不说台湾普通民众了,连李登辉和蔡英文这种人都是统派。为什么?因为那时候台湾人以为自己有足够本钱和北京谈判,有机会以两岸竞争中的“胜利者”的姿态回到大陆执政。
用不着急着否认,你查一查现在的深绿在九十年代的文字你就知道那一代台湾人内心深处就是这么想的。台湾从来就不是不想“统一”,而只是不想“被统一”而已。
现在台湾经济相对衰落了,回归也不会有什么政治和经济特权,又本能对外部压力有逆反心理,这都可以理解。但有一点我必须要挑明:现在有很多台湾人喜欢拿台湾健保说事。但你想一想,作为一个严重依赖对外贸易的经济体,就依靠台湾当前这弱的可怜的总体产业竞争力,如果没有中国大陆这个台湾严重依赖的第一大贸易市场,如果没有每年政策性让利给台湾的超过一千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你猜台湾那个坐吃山空的健保还能不能维持得住?
你以为我在跟你开玩笑?就看2018年,台湾出口贸易额是3078亿美元,进口额是2857亿美元,如果没有中国大陆的输血,你们那本就危若累卵的伪发达国家生活水平会怎样,这笔帐最好自己再算算。
敢整天跟自己的衣食父母作对的,这世上除了贵岛恐怕找不到第二个了。
現在的大陸人很難想像當年鍾理和回到祖國,卻被當成日本人的滋味吧。國族意識根本就是個經過動員,洗腦塑造的東西,即使是歐美民主國家也是。世界觀被打碎,卻不願覺悟:一個共和國的基礎是公民的意願。愛國主義只是輔佐的東西。但中國這個所謂共和國,其愛國主義不只是文化,倒像是頭腦裡的開關。隨時等著,把人變成狼群。
人对另一个群体产生不满,通常是因为对方群体中素质最低的一群人,两岸都是如此. 大陆部分人喜欢以强凌弱,仗势欺人,把自己价值观强加给对方. 而台湾部分人则是名正言顺的以受害者的身份去加害他人,把伤害他人定义为复仇.
两岸民间关系看起来就是木桶里的水,由两边的短板所决定. 不幸的是,现在两岸关系已经进入恶性循环了,台湾越是强调独立,大陆越是威胁统一,越是没有中间群体的活动空间.
文中很多附会理论之处,但整体上很用心。必有一战的那位…唉。
更應該深究的是中國人在從貧困走到今日發達了,那種從自卑變成嚴重自大的心理。在校園裡碰過中國學生,披頭蓋臉就問「大陸這麼發達為什麼還不統一、上海北京GDP都比台灣高你知道嗎?」這種言論,試問又該如何交流?也遇過很多去對岸發展的從深藍變成深綠,實際上就代表了當前時空環境下交流沒有意義,也無法減低對立。贊同樓下的言論,兩岸終將一戰,且唯有一戰才能解決當前僵局。
很有意思的文章。我觉得如果跳出“两岸”这个政治术语和地理环境的话,会不会好一点呢?比如说我身处英国,就结识了不少台湾年轻朋友,在工作学习中认识,也有社交app上划到。然后其实在一起聊天的话,也可以聊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最简单的,例如一些课本上的文言文和古诗词,当然这种文化记忆,也有可能在未来的几年内逐渐消亡。对方虽然是绿营的,但是聊天久了,我发现对方也不会纠结“中国”还是“大陆”这种称呼(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身处海外,同为西方社会的少数族裔,那种强烈的身份政治在现实中有所调整?),但也会有说到一些政治的问题,例如之前的韩国瑜,我也因此听到了绿营的声音,目前看来,我和这些台湾朋友交流下来,并没有任何不适的地方,同为年轻人,历史负担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大。评论里有朋友说到大势所趋的历史,必有一战这种,我相信化解这种宏观叙述的方法就是用个体的经验去思考,去实践。
你现在说这个已经没意义了。
台海必有一战,这个大趋势由历史与民意的惯性决定的,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无论最终是统是独,打完这一仗之后才有的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