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區議會選舉大敗後,香港建制派政黨內部開始針對2020年立法會選舉作出部署,較明顯動作是在反修例風波後,不少建制派大力發展網媒、開設 YouTube 頻道,不時拍短片論政,建立網上輿論陣地。今年年初建制派則開始協調訂立立法會選舉出選名單。
在香港選舉分析中,常有論調強調「地區樁腳」的作用,指在地耕耘對候選人得票有正面幫助,是在選舉中勝出的重要基礎。此論調在2016年立法會選舉,民主派多位無地區樁腳支持的素人高票當選之後,被證明尚有商榷空間;而2019年區議會選舉,民主派在全港多個建制派盤踞地區大勝,亦為這一理論提供更多論證機會。
在區議會選舉大敗後,建制派政黨失去大部分社區陣地,衝擊現任議員連任實力,亦令尚存地區樁腳議價能力大增,影響建制派政黨部署。觀乎香港日前的政治動向,可見原有建制派力量正進行重組與調整,同時政黨內部矛盾浮面。建制派在失去大量地區樁腳後,能否保持得票與動員配票能力,將對今年度的立法會選舉中建制派的選情,有關鍵性影響。
新聯盟是否做得起?
田北俊目標群眾,四十歲以上中產選民,會否再次被田北俊及曾俊華成功動員,成為足以動搖民主派建制派票源的政治力量,左右各選區大局?
在反修例運動過程中,極力與林鄭政府保持距離的溫和建制派大佬曾鈺成、曾公開要求林鄭政府撤回修例的建制派商界領袖及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與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正嘗試於建制派內部整合出非藍非黃的中間路線陣營,並稱為「希望聯盟」。
田北俊接受專訪時指,現時社會兩極化對「一國兩制」運作產生很大影響,因此希望籌組聯盟。有意扶助志同道合、愛國愛港的三、四十歲年輕人以中間路線參選立法會選舉。讓有志參選者來叩門,而他亦主要支持政治光譜中屬「淺黃、淺藍」理念的人士。
據悉,現任建制派議員謝偉俊,前新民黨政策總裁袁彌昌及曾於特區政府出任政治助理的陳智遠、被媒體形容為沙中線醜聞吹哨人的前自由黨黨員及中科興業董事總經理潘焯鴻等人,皆可能成為田北俊合作對象。
另一邊廂,由兩位前特首董建華和梁振英牽頭的、總共有1545名共同發起人的「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宣布成立,是一副總動員的姿態,當中包括絕大部分稍有知名度的建制派人士。然而,田北俊,曾俊華以及袁彌昌等「中間派」人士無獲邀參加該組織,上述三人均不在發起人名單之內。對此袁彌昌向媒體表示「相當正常」,他更指,此舉是間接幫助了他們「明志」。
隨著北京手段轉向更強硬,政局將更兩極化,中間路線理論上已再無生存空間。而田北俊的「希望聯盟」裏最大的政治資產——前財政司曾俊華——受注目程度亦大不如前,未有造成其於參選小圈子特首選舉時,橫跨黃藍兩陣營的號召力。
餘下問題是,到底田北俊目標群眾,四十歲以上中產選民,會否再次被田北俊及曾俊華成功動員,成為足以動搖民主派建制派票源的政治力量,左右各選區大局?7月立法會選戰正式開打後,可再作觀察。
四種路線之爭?
四條路線在票源越見緊張的情勢下,在各區展開明爭暗鬥,以往在中聯辦協調下建制派互相配票務求奪得最多議席的方法,面臨內部挑戰。
此外,在反修例運動中以何君堯為首的激進建制派,亦有蔓延到多個選區跡象,形成四種建制派路線。分別是(一)傳統建制派民建聯,(二)舊中聯辦部隊走中產專業路線形象,相對溫和的葉劉淑儀、梁美芬、田北辰、謝偉俊等人,(三)新中聯辦部隊何君堯及路線傾向激化的工聯會及(四)在23條事件後被中聯辦放棄的自由黨,即前文所述中間派。
在超級區議員(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新界東,新界西,九龍東四個選區,有多個例子可引證四條路線正在內部競爭,四條路線在票源越見緊張的情勢下,在各區展開明爭暗鬥,以往在中聯辦協調下建制派互相配票務求奪得最多議席的方法,面臨內部挑戰。
超級區議員
上屆「超區」5個席位,民主派佔3席,其餘兩席由民建聯李慧琼及周浩鼎包辦。工聯會候選人最終以約1萬票差距於末席敗選。據悉,建制派今屆保持「坐二望三」的目標。
然而,周浩鼎因區選落敗失去入場券,需要換人,該黨的觀塘區議員顏汶羽已報名參加黨內「超區」初選,尋求獨挑大樑上陣。不過,因選舉管理委員會提出修改參選人定義,將「參與初選」定義為「正式宣佈參選」,將導致有預設上限選舉開支提早開始計算,增加選舉支金壓力,故此民建聯選擇中止初選,轉為內部協商。
民建聯在區議會選舉後,只餘下21名區議員,本不足以提名兩人出選(註:參選超區者需為區議員,並獲15名區議員提名)。儘管黨主席李慧琼早前表明,將力爭維持兩隊出戰「超區」,但預料顏汶羽因知名度未足以應付全港性選舉,故亦難以向其他建制派借票出選,因此其將第三次與黨主席李慧琼合組一張名單角逐「超區」,務求集中票源,亦避免重覆過去兩屆因分票不均,導致候選人落敗的結果。
至於在區議會選舉與工聯會同得5席的自由黨,盛傳有意派出山頂選區區議員楊哲安參選「超區」,楊哲安早前回覆傳媒查詢時未有表示拒絕,預料他有機會加入戰團。
建制派將可能因為提名票未能有效分配,導致實力較強的民建聯只能派出一隊,換言之可能基於內部互相杯葛,造成建制派未能以最強陣容爭取三席。
新界東
上屆新界東9個席位,民主派佔6席,其餘三席由民建聯的葛珮帆、陳克勤、與新民黨容海恩奪得,形象傾向中間派候選人的方國珊與民主派第六席候選人,最終以約1千票差距敗選。故以目前形勢,形象同樣相對傾向中間派的新民黨能否成功與建制派陣營內的公民力量、工聯會等政黨成功協調,足以影響新界東最後兩席分佈。
而新民黨另一值得注意原因,是其內部並不穩定,故協調難度可謂極高,於區議會選舉前已陷入退黨潮的新民黨,多位落選區議員表示退出,其現任立法會議員容海恩亦表示將不參與黨內初選。
據悉,矛盾起因是新民黨內部資深地區政團「公民力量」成員,對容海恩行事作風有所不滿,認為她地區工作不力、引致公民力量16名參選人於區議會選舉全體落敗。
事件間接引致由自由黨成員李梓敬轉會代表新民黨尋求進身立法會,亦有消息指公民力量繼要求撤換容海恩後,亦未能與李梓敬合作,更有公民力量成員於建制派網上新聞平台表示,公民力量可能轉而支持另一建制派政黨工聯會。可見,李梓敬的最大競爭對手或許是同屬建制陣營、卻於新界東直選連番落敗的工聯會鄧家彪。另外,田北辰旗下實政圓桌成員莊豪鋒及上屆惜敗的方國珊亦極可能出戰新界東,出現四張建制派名單同爭一席,當中更有至少三人形象路線相近,情況相當混亂。
兩者成績將影響中間路線派別選票分佈,亦足以影響建制派各陣營在新界東選情。
新界西
上屆新界西9個席位,民主派佔4席,民主派在當區得票率過半,但在立法會卻反輸一席,原因是多隊民主派在尾席分配問題上未能成功協調,而放生了建制派的何君堯成功取得尾席當選,若民主派今屆能夠協調成功,則有望反先一席。
民建聯新界西方面,現任議員梁志祥、陳恒鑌和原本循「超級區議會」晉身立法會的周浩鼎都報名黨內協商,估計若民建聯同時出兩張名單,梁志祥、周浩鼎兩者只能擇其一,方有機會穩勝。
據了解,現年62歲的梁志祥原本考慮到年事漸高有意交棒,讓位予周浩鼎,問題是,梁志祥與元朗、屯門一帶地區勢力稔熟,雖然區議會選舉大敗,建制派於元朗、屯門一帶地區力量大受打撃,故梁志祥在當地人際網絡更為重要,周浩鼎則更難以輕言取代梁志祥,而周浩鼎亦承諾不會「爭住出線」,若梁志祥欲爭取連任,他願意排在名單第二抬轎。
據悉,民建聯初選今年2月中截止報名時,梁志祥原已打算退下火線,故一直未有報名,但因為地區人士極力挽留,梁志祥才趕在最後關頭報名。
目前,梁志祥和周浩鼎已開始合作落區宣傳,周浩鼎亦可能加入民建聯在新界西最大地區組織" 新界社團聯會",部署接棒梁志祥的議席,梁志祥曾表示,二人最終誰人會在名單首位坐正,最大考慮是周浩鼎能否取得黨內地區樁腳的支持。
按上屆選舉結果,若梁志祥和周浩鼎協調部署有效,建制派四席可謂再無懸念。
不過,梁志祥去留問題亦會涉及屬新中聯辦部隊激進建制派何君堯能否再次乘機突圍。以票源及地區網絡分類,同屬元朗屯門鄉事派的梁志祥與何君堯事實上票源高度重疊,隨著兩地鄉事派因元朗站721事件於選舉時大受挫敗,兩區鄉事選區共13席只餘6席。梁志祥與何君堯在九月選舉極可能因票源緊張而只能二活一。
何君堯於4月香港仍受疫情困擾時,在訪問中表示,香港正處於關鍵時刻,必須要規管任何危害國家安全和破壞公共安寧的行為,23條可以成為良方。與香港政研會、新界關注大聯盟等團體成立「23同盟」,在網上發起支持 23 條立法聯署,並聲稱聯署人數已達一百萬人。但有傳媒報道,約只有四分一是港人,其餘是內地人。但「23 同盟」內卻不見建制派政黨名字,亦不見他們出席記會或公開和應,要求在7月前立法;亦未見建制派媒體配合和應,行為甚有搶先於各勢力奉從北京的意味。
亦有消息指上屆高票當選的田北辰,有機會因為中聯辦改變戰略加上其衛星組織實政圓桌由7席下跌至2席區議會議席,能否延續高票當選能力,仍然存在變數。
九龍東
上屆九龍東5個席位,民主派佔2席,與新界西情況相近,民主派在當區得票率接近過半,但議席卻反輸對手2:3,原因是因為連續兩屆(2012及2016)皆協調失敗,造成建制派的謝偉俊成功當選,
謝偉俊在3月時接受訪問,自稱自己路線屬中間派,並有意選超級區議會議席,論資歷可當立法會主席,謝偉俊此番言論,意圖轉移視線的是其所依賴的選舉組織「創建力量」,去年區議會選舉大敗後,由2015年22位區議員下降至6人,落選人士中更有人曾任中聯辦幹部。
創建力量在地區的組織票明顯屬中聯辦予謝偉俊主力票源,因此以目前情況謝偉俊幾可肯定不能保住2016年領先約二千票的選舉成績,極可能無法於九龍東連任,更遑論出選超級區議員。
這亦充分解釋謝偉俊何以要自我降級向被中聯辦放棄的田北俊招手,按目前形勢,缺乏樁腳的謝偉俊已無力向民建聯工聯會選民挖票挽救選情,唯望透過曾俊華田北俊加持打空戰說服傾向建制派中產選民願意配票,力保自己議席。
北京會如何發揮影響力?
觀乎目前北京用人趨勢,中聯辦部署正在變得強硬。
從過往數個月政壇新聞,試圖了解建制派選情,是希望透過分析去了解,這場香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立法會選舉的真實面貌。擺在各方面前的,是一場亳不輕鬆,不容有失的決戰。
觀乎目前北京用人趨勢,激進建制派枱頭跡象越見明顯:工聯會在議會經常主動對民主派作出挑釁言行,何君堯多次公開表示23條立法刻不容緩,民建聯大佬譚耀宗為港澳辦及中聯辦批評立法會事務涉嫌違反基本法一事公然背書。從目前情況看來,越願意為北京種種干預香港行為站台助威者,在建制陣營內部的選情就越穩,似可證明中聯辦部署正在變得強硬。
年初習派官員駱惠寧接掌中聯辦,被指是一次北京針對九月選舉作出救火的人事調動。而自駱惠寧上場,有三個明顯轉變:第一,整頓香港建制派人事部署,多位現任議員換人,其次政府問責局長亦作多項調動換班。有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北京不滿港府管理公務員手法對反修例期間,有公務員曾舉行集會,部分人涉嫌參與非法活動,及後只被停職,而非即時解僱,北京認為太溫和。民主派預期九月將面對大量候選人被取消參選資格的情況。
第二,多次將香港反修例運動與維護國家安全扣上關係,除23條主法外,港府正部署立法會進行國歌法立法,及研究以《反恐條例》對反修例被捕人士作出刑事檢控。事件更引起聯合國去信港府,憂慮港府做法將侵犯人權。
第三,近月親建制媒體及兩辨多次就民主派議會過半選舉戰略35+,展開全面負面宣傳攻勢,網上輿論,報章廣告及實體廣告,而且滿佈香港各區,力度不下於當年反佔中宣傳力度。可以預期是建制派選舉宣傳的前期工程。
在上文未提及的選區九龍西及香港島,亦出現建制派現任議員作出政治路線調整及衛星組織重新組合的情況,唯具體情況仍待觀察。
眾多在建制派長年扎根地區當選的民主派素人區議員,到九月投票日時才踏入上任第九個月,一眾新人的工作對建制派選民投票意向可以有多大影響,足以影響各陣營選情,亦是其中一個民主派35+戰略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梁俊彥,前立法會議員助理)
民主派输了体现香港民意,民主派赢了说明西方势力介入利用 议会制度不合理性。
評論似乎過於粗疏,以下略述一點不認同的地方:只要周與梁協調成功,新西建制派拿4席無懸念。這點忽視了若建制派照出5張名單,挺大可能因得票平均而輸剩3席,因為該5張名單的票源似乎挺不同。民建聯和工聯會偏向椿腳票,何偏向深藍票,田北辰應該是一半樁腳+一半中產親建制人士。
民主派未来如果做不到同心一致,扎实选民基础,又表现出缺乏管理经验的话,一定会顶唔住建制派及北京噶dq打压
简体环境下文末“近月亲建制媒体及两辦“中的”两辦“应为”两办“
建制派大败后必然是更甚从前进一步全面倒向中共,以期许以更多好处。民主派虽然大胜 但毕竟相当一部分经验不足,容易在日常执政中暴露弱点,需要扎实民意基础
不可掉以輕心,整個選舉制度的設計就不是基於反映民意。中國人一方面覺得共產黨都是好人只是大財團地產商騙了香港人,一方面就看不到大財團地產商正正是紅底功能組別的主力軍。
將建制派誤寫為建利派,反成了神之一手:牠們哪門子在建立制度,牠們日日夜夜想的都是建立私利而已。
「建利派」應為「建制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