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張秀賢:王維基的政綱,真正劍指何方?

「反梁」和「挺梁」的議題操作,絕對有機會改寫選舉的拉鋸形勢。
香港電視主席王維基宣布參選立法會選舉。

星期一(7月4日),王維基終於正式宣布參選9月的立法會選舉,將會在香港島選區出選。他在記者會召開之時,同步發布他的100頁政綱,引起網上討論。政綱發布後,我問過王維基選舉團隊的朋友,他們都指這100頁政綱是王維基自己的想法,由他親自撰寫,團隊中人事前亦無法過目。

公平地說,王維基在一開初宣布有意參選時,只說自己是「中間偏黃」,從沒說自己屬於本土派或民主派。如果我們以民主派或本土派的角度,審視這份政綱,未免癡心錯付。但如果以建制派的角度出發,這篇政綱的視野和高度,可能更能吸納高收入、高學歷、仍信奉發展主義的建制派支持者。

王維基立場與建制更相近

香港島選區選情熾熱,單是數數政黨,就已經有9張名單。以下列表,就是比較9張主要名單在12大議題上的取態。

註:「民主思路」因未有政綱和未有過往的投票取態作參考,未能比較。
註:「民主思路」因未有政綱和未有過往的投票取態作參考,未能比較。

從列表我們可以清晰看到,王維基在六四、單程證審批權、自決、性傾向歧視條例等議題立場上,跟泛民主派比較相近,但在經濟、教育、勞工、社會福利的議題上,卻跟建制派較相似。王維基在12個議題上,有7個議題立場跟新民黨相似,6個議題立場跟民建聯相似,5個議題立場上跟工聯會和熱血公民相似,而只有3至4個議題的立場,跟泛民主派相似。由此分析,反而可看出王維基的立場與建制派更相近,與之前有些輿論認為,他跟泛民主派重疊較多的假設不同。

以年齡群組分析「倒梁」的策略

不過,王維基本身的「反梁」形象甚為鮮明,相比起工聯會、民建聯、新民黨對梁振英連任的曖昧態度,王的「反梁牌」更有利吸納不滿梁振英的建制支持者。根據香港大學5月中下旬所做的特首民望民調,30至49歲反對梁振英當特首的比率高達63%,支持率只得19%;50歲或以上反對梁振英當特首的比率亦達57%,支持度只得23%。

這兩個比率,均超過上屆建制和泛民在這兩個年齡層分別的得票比率:根據在2012年立法會選舉港大民調所做的票站民調,民建聯鍾樹根、新民黨葉劉淑儀、工聯會王國興、民建聯曾鈺成、自由黨劉健儀,在30至39歲群組、40至49歲群組、50至59歲群組和60歲或以上群組,分別共獲37%、43%、50%和59%的選票。如果打「反梁」牌的話,王維基較容易在40至59歲的一群取得票數,最受影響的自然是有51%票源來自40至59歲選民的新民黨葉劉淑儀。「反梁」和「挺梁」的議題操作,絕對有機會改寫選舉的拉鋸形勢。

以學歷背景分析「倒梁」的策略

港大民調5月中旬所做的特首民望民調亦顯示,持有大專或以上學歷的受訪者中,高達82%反對梁振英繼續出任特首,而只有10%支持。而根據2012年立法會選舉的票站民調,民建聯鍾樹根、新民黨葉劉淑儀、工聯會王國興、民建聯曾鈺成、自由黨劉健儀在大專或以上學歷的選民中,共取得39%選票,而這些票分別佔他們的得票分別約43%、62%、40%、50%和53%。

「反梁」情緒在持有大專或以上學歷的群組中,具有壓倒性優勢。顯然地,若候選人在支持梁振英與否的議題上繼續含糊,「反梁」建制派支持者的票數,不少會轉移至王維基。在這種情況下,大輸家當然也是新民黨的葉劉淑儀。

王維基的「獅子山精神」

王維基以「反梁」這個議題,牽動整個立法會選舉,惹來不少進步政治支持者的不屑或厭惡。然而,對於現實社會來說,這個議題可能比「自決」來得更中要害。根據李立峯教授所做的調查,現時仍有42.3%受訪者認為香港社會人人仍然享有平等機會;64.5%的受訪者認為個人努力和能力是決定一個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換句話說,不少香港人仍然認為,靠自己可以改變命運,制度雖然重要,但個人努力和能力更為重要。「獅子山精神」在不少香港人,尤其是中老年人中,仍然存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這種主流的看法,其實正正符合王維基的一貫形象:建立城市電訊打破香港電訊壟斷,成立香港寬頻為香港帶來光纖上網革命,轉戰香港電視企圖打破香港電視業一台獨大的局面。這種精神和形象,甚符合「獅子山精神」。如果王維基一面打「倒梁」的牌,另一方面則主張「保護香港公平的營商和向上流動的環境」,其實確實可以打動到不少社會保守派的票源。

不少人在王維基政綱發布後,提出質疑和批評,如王支持「袋住先」、支持興建大型基建,在勞工、社會福利政策採取保守態度。其實從王維基宣布有意參選的第一天開始,他就是高舉「倒梁」的旗號,從而成為整個社會「倒梁」陣營之中的大旗手;提出「中間偏黃」,只是建基於同情學生和佔領者,認為是梁振英一手造成。

「反梁」作為選舉策略的威力

「ABC」(編按:Anyone but CY(任何人,除了梁振英))的政綱論述,從不是一個「民主戰士」所應說的。相比起做一個民主鬥士,實務至上的「倒梁」大旗手更切合王維基的風格特點。「ABC」當然是一個非常保守、不進取的政治議程,但在選舉上,卻可成為一個黑白分明的議題,就像六四一樣,扮演一塊照妖鏡。

到了這裏,我不禁替有意參選的政治新晉抹一把汗。假如在選舉論壇之上,主持人問候選人「是否支持梁振英連任」,政治新晉只答出:「這個是制度問題,換了誰都解決不了問題。」這樣籠統的答案,遠不如「ABC」三字的清脆,不會贏到選民歡心。選舉倡議當然重要,但最終論壇對應、選舉文宣和策略才是決定勝負之高低。選舉是一個殘酷的遊戲,夠票就贏,不夠票就輸,沒有中間地帶。王維基一開始就搶先打住「反梁」的旗號,其實是一個高明的選舉策略。

王維基在這次選舉獲自由黨讓路支持,再加上其政綱,矛頭其實直指建制派,尤其是新民黨葉劉淑儀之票源。他將政治陣營劃分成「反梁」和「挺梁」,而非傳統的「民主派」和「建制派」之分野,因此他理應不是泛民的直接敵人。然而,如劇本要寫下去,「反梁」陣營要在選舉中取得4席,泛民主派則應該將王維基打成「保守派」,批評他的政綱不夠進取,突顯王維基與泛民主派不同之處。這樣的做法,才可讓王維基更順利吸到不喜泛民的建制派選票,同時減少泛民選票流向王,白白浪費「反梁」的選票。政治本身就是一場角色扮演遊戲,只有各司其職,才可以令遊戲繼續可以玩下去。「反梁」、「挺梁」,其實只是遊戲牌的角色名稱,決定誰勝誰負,就要靠這些角色是否可以裏應外合,玩好這個牌局了。

(張秀賢,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四年級生)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