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底的「九合一選舉」,到目前進行中的「總統競選」都顯示出,傳統的「藍」「綠」板塊已經鬆動,台灣的政治版圖正在改寫中。舊的政治勢力,如傳統的國民黨與民進黨,以很大的幅度正在進行重組。新的政治力量則紛紛冒起,瓜分舊的政治板塊。這個政治版圖改寫的內在驅動力,是「世代」與「族群」兩個元素。
先從舊勢力重組談起:
去年「九合一選舉」,國民黨的選票大量流失,大家都認為是,太陽花世代的不同投票行為所致。這次「總統選舉」,雖還在提名階段,但因為國民黨唯一的候選人洪秀柱,本身就不是國民黨的最強棒,再加上「一中同表」的相關發言,挑動黨內最敏感的「族群」神經:「本土藍」與「正藍/外省藍」的結構性緊張因此正式發酵,一股「跳船潮」似乎就要爆發。
分析家都認為,只要洪秀柱正式被提名,宋楚瑜在這個難得的機會下,一定會出馬競選。這時,「本土藍」的領袖王金平如果也支持宋楚瑜,本土藍與國民黨就會正式分家。不夠,王金平的個性向來保守,一般都認為可能只會暗中支持。但既使如此,對國民黨還是會造成嚴重衝擊。
除了「本土藍」外,客家人徐欣瑩組成的「民國黨」,也是另一個分離勢力。客家人與閩南人雖都是本省人,但從移墾時代開始,兩個族群就一直有很多恩怨。外省人來了之後,很多客家人寧願支持外省人,也不願把票投給閩南人,尤其是民進黨。因此,每次選舉,桃園、新竹等客家人聚居的選區,國民黨一定大贏民進黨。縱使不投給國民黨,也寧願投給其他小黨,而不會投給民進黨。綠黨去年就首次在這個選區獲得兩席,勞動黨也獲得一席。
但是,客家人雖然討厭民進黨,但也不是那麼喜歡國民黨,一直希望有國民黨之外的選擇,這是民國黨組成的結構背景。我認為,這個黨一定能在客家地區贏得選票。也因為與宋楚瑜的理念接近─都重視孫中山與中華「民國」的傳統,未來很可能與親民黨結盟,正式與國民黨說再見。
當國民黨變成一個「外省黨」
如果以上兩個推論都成為事實,閩南人為主的「本土藍」,以及客家人為主的「民國黨」都相繼退出國民黨,國民黨就變成一個「外省黨」,跟新黨一樣,變成一個小黨,扮演「多元發聲」的輿論角色,但無法有效影響政治的運作。這時,宋楚瑜的親民黨會因為「本土藍」與「客家藍」的加入,取代國民黨而成為與民進黨對抗的主要大黨。但是,本土藍加上客家藍,再加上原來的「橘」,親民黨會變成什麼顏色呢?這是宋楚瑜所面臨的嚴肅課題。
民進黨也面臨重組的壓力。如果說,國民黨重組的驅動力是「族群」,則民進黨是「世代」。老的世代──台獨的積極支持者,因為不滿民進黨的妥協,宣布脫離民進黨,成立「台灣獨立行動黨」。這些人會推出立委候選人,希望以後在立法院為台獨發聲。台獨黨和台聯黨應該會是夥伴黨,跟新黨和(未來的)國民黨在統獨的立場上對峙。
但是,對民進黨威脅最大的不是台獨黨,而是新興的年輕政黨,包括社民黨、時代力量、綠黨、樹黨等,除綠黨年齡稍大外,其餘各政黨都是太陽花學運後才誕生的新政黨。
其實,去年的「九合一選舉」就顯示,國民黨的選票明顯流失,在沒有「第三勢力」的選區,這些選票雖然都流到民進黨,但只要有第三勢力候選人的選區,如果民進黨的候選人又不強,如新竹縣市,國民黨的票就會流到新興勢力,而不是民進黨。這些新世代雖然不喜歡國民黨,但也不一定支持民進黨。現在,這些年輕人自己組黨,民進黨的票一定會開始流失。
這裏年輕人是指,解嚴後出生的世代。如果從1988年算起,就是現在26歲以下的世代,他們與解嚴前出生的世代很不一樣。簡單地說,解嚴前世代,由於政治環境的影響,除了少數特別積極熱情之外,大部分人對政治都很冷漠、甚至恐懼、厭惡。
相反地,解嚴後世代,也就是太陽花世代,對政治不再冷漠、懼怕,他們願意關注、甚至積極投入公共事務。太陽花學運正是這個世代的集體表徵。目前,18歲不到的高中生也在進行「反課綱黑箱」運動,這是解嚴前世代所無法想像的。
進步勢力的成熟是關鍵力量
目前,新世代約占選民12%,在票源分散的情況下,再加上有些年輕人還是繼續支持民進黨,這些小黨可能都無法跨過門檻。但這個世代每年會以1%的速度增加,十年後將占選民25%,足於左右選局。這是台灣未來的希望,但也是民進黨的壓力所在。
社民黨和綠黨最近發表了一個聯合聲明:「未來若取得國會席次,應保持不入閣、不加入執政黨立院黨團等原則,在國會扮演監督兩大黨的進步反對黨角色。」這裏,不一樣的進步力量正在誕生,這個力量不只會改寫台灣的政治版圖,更重要的是,這個版圖的結構也會因此而產生變化。
版圖結構的變化是指,在深綠和深藍分別離開兩大黨,未來民進黨和親民黨的對立主軸,可能就不是統/獨的意識形態,而是回到「政治」或「公共事務」本身。這個版圖結構的變化如果成為真實,台灣的政治體制就會完全改變。但是,什麼因素能讓這個轉變成為真實呢?很明顯地,年輕進步勢力的成熟,把進步的觀點帶進政治運作的內部,將是結構能否改變的關鍵力量,這正是我們對新興政治力量的期待。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