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專題
來「端記圓桌」,讓我們優雅「對罵」
靠近真相的道路沒有捷徑,在今天,它很大程度上有賴於你,願意說,願意想,願意聽。
專訪傳播學者Victor Pickard :未來屬於不追求利潤的媒體
公共媒體模式是最理想的,次之是非營利媒體模式,而營利模式沒有太多的前景。
幼兒園風波再次揭開:誰是掌控安倍政府的新型右翼?
日本整個社會右轉,還是極少數人長期推動的「市民運動」有了收穫?
香港警隊高層:撐「七子」,因為恐懼自己成為下一個
陳永明說雨傘運動以來,警隊是唯一面對群眾的政府部門。在持續的指罵聲中,警隊不滿情緒升溫,直到七警判刑,部分人選擇了「曬馬」。
鄭秀文《娃娃看天下》:你記得那個阿根廷小女孩瑪法達嗎?
作家三毛的翻譯漫畫可以看出阿根廷七八十年代的殘酷嗎?
為二二八策展十年後,她寫下這本書:我要讓受難者重返榮耀
當年事情發生在台北市,為什麼全台各地連動,就像電流通遍全體台灣人的心靈?我想建構那個深層的心理感受。
Your Opinion : 七警判囚,是遲到的正義,還是失衡的天平?
七警被判兩年監禁,有人說這是司法獨立的勝利,也有人憂慮愈發撕裂的社會。
香港女生投身殯儀化妝:跑單太沒趣,她選擇與屍為伴
不怕與遺體獨處,無懼旁人目光,這六年間她獨自從恐懼中成長,不過讓她難過的是,香港對殯儀化妝師保障不足,化妝師無從得知遺體的疾病情況。
59. 薛西弗斯與異鄉人
「我們都是異鄉人和薛西弗斯。」想起他這句話,終於明白了。
從《Moonlight》開始,非裔美國人的故事換了一種講法
為什麼《Moonlight》獲得好評不是因為「黑人」和 LGBT 主題?我們或許不應該這樣粗暴地為其歸類。
跟禮儀師走入殯儀館:每次的道別,都是一點點的死亡
如果你來到台北第二殯儀館的移靈通道,代表你不是要送某個至親好友最後一程,否則就是被送的那個人了。
《夾邊溝祭事》四人談:只有恐懼彌漫,專制才能暢行
夾邊溝並不遙遠,它的陰影甚至重新籠罩了我們的生活……
1
...
436
437
438
...
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