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大陸
政經、社會、人的故事,以最真實的視角深度報導中國。
文革八問(下):誰更暴力,誰的文革,誰要沉默
1996年以後,文革話題從簡化與否定,變成了虛化與迴避,「迴避、不理、不想,就不存在了嗎?歷史是永遠存在的」。
文革八問(上):為什麼發生,為什麼蔓延,為什麼失敗
歷史不只是「發生了什麼」的知識,更是「為什麼會發生」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經充分反思,會在當下不斷延續、迴響。
作家顏純鈎:在香港四十年,我把文革的鱗片逐一剝下
要在香港確立一個新的身份:香港人,不管是哪個國籍的尋常百姓,還是文化工作者,「反省文革」幾乎是唯一途徑。
無法被刪帖的文革真相:《人民日報》十年元旦頭版解碼
文革在今天被刻意迴避,而歷史上的《人民日報》卻是官方留存的資料。瘋狂、荒誕、鬥爭、陰謀都有跡可循。
五十年文革記憶,如何檢視後文革時代的政治文化?
文革結束後的這四十年,中國社會劇烈變遷。人們回憶、觀照、反思這段歷史,真切折射出其所處的政治文化現實。
評論|
徐賁:「文革道歉」必須先清除「文革基因」
「文革基因」的殘存,不僅讓懺悔者仍然享受某種保護,還讓他們不充分的懺悔暗中繼續為「文革」辯解。
文化大革命,五十週年後的記憶戰場
人們如何才配得上自己所經歷的苦難?如何防止文革「借屍還魂」?除了徹底的反思和追問,沒有更好的答案。
50年前就有Panorama?7張全手動全景影像帶你回到文革
即使在最瘋狂的年代,他並沒有因為恐懼而退縮,反而繼續揹著相機去見證和紀錄。文字、錄音、畫作、口述回顧........
專訪馬若德:文革是毛對自己和中共體制的顛覆嗎?
這位文革研究權威說,文革印證了毛澤東那句「物極必反」,浸淫中國歷史和政治數十年,他看見了怎樣的「B面」意義?
18個月調查,前「大內總管」令計劃案可能掀開哪些謎底?
京郊深宵神秘車禍、規矩森嚴的「西山會」、傳說胞弟攜密赴美、妻兒運作龐大財富…一頂烏紗,意味幾何?
評論|
袁彌昌:一帶一路推動中華文明轉型,關鍵在香港
要做到具真正意義的「互聯互通」,中國必須先改變自身文明。而最直接快捷和有把握的途徑,莫過於經由香港吸收及學習。
李振盛:48年前,他在地板裏藏下兩萬張文革底片
文革中,黨報記者鋸開斗室地板藏下可致命的秘密,生死受託的同事守口37年,顛覆的年代,倖存一點真實。
1
...
243
244
245
...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