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公共政策
COP28 爭議中過半,損害賠償基金取得一定進展 |Whatsnew
本次大會在爭議中開幕,與會各國就化石燃料問題爭執不休。
北捷潛水夫症工傷者終獲賠償,仍持續面對生活難題|Whatsnew
週期性疼痛、高昂的治療費用以及健保的不確定性,仍然是他們須持續面臨的問題。
周庭稱已赴加拿大升學,決意不再返港向警方報到|Whatsnew
周庭時隔兩年半更新社交媒體,指離港前獲發護照前提乃跟國安「返大陸」。
「你最近好嗎?」——公立醫院精神科醫生的五分鐘門診,以及背後的那些事
我每天看很多個「五分鐘門診」,介入他人的精神和肉身、疾病和人生,背後是病理、人、關係、系統、藥物和價值的張力。
專訪同志平權案主李亦豪:喪夫後,我要捍衛「我們是家人」的事實
他每天帶着102頁的法庭判詞到處走,那對他和過世的丈夫來說是一個擁抱與肯定。
金馬獎《石門》中日導演專訪:不想去定義女性就是要柔軟抑或堅強
「我其實也想寫一個很有力量、很聰明的女性角色,但我們和很多年輕人接觸,發現她們對世界的看法,是比較接近躺平的狀態。」
中國房地產流動性危機加劇,政府終提多舉措救市|Whatsnew
新一輪救濟措施不僅事關房地產業的流動性危機會否外溢,也攸關中國政府是否能繼續維持民衆的信心和社會穩定。
香港同運會落幕之後:中港台參賽者的遺憾、矛盾、與「共融」
以國安之名的反對聲、轉趨低調的政府態度,活動落入尷尬境地。「只能說,時間點沒站在香港這裏。」
織一張接住所有人的社會安全網,誰來接住消磨殆盡的台灣社工?
「社工往往只做一個短期服務,時常看不到改變發生。儘管社工的工作很有意義,卻很難得到正向回饋。」
我躺了一趟人工智能自殺膠囊:科技可以讓我們終得好死嗎?
不需醫生,AI批核;無味無痛,一命嗚呼。
計生時代的隱匿童年:在「黑戶」陰影中成長的一代,重新定義親人
如今,想到「family」這個詞,TA第一個想到的是朋友。未來,TA想要建立的家庭,也是與朋友們一起的,酷兒式的家庭。
十月香港法庭:「輸入煽動刊物」首案,7.21「非白衣人」暴動開審|Whatsnew
初選案伍健偉、林景楠完成案情;荃灣中槍青年曾志健暴动潛逃兩罪判刑47月;「二胡伯伯」無牌演奏罪成
1
...
10
11
12
...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