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政治
2021兩會看點:經濟、扶貧、養老和減碳的下一步
如何刺激內需、穩定就業,「全面脫貧」之後的鄉村如何發展,即將突破3億的老年人口如何養老?
南海爭議後九年,台灣鳳梨由市場寵兒成為「兩岸水果戰爭」前線
自中、菲「黃岩島事件」後,台灣鳳梨抓住機遇,一步步打開中國大陸市場。然而在今年春天,鳳梨歷史或許必須再翻過新頁。
外賣騎手如何與系統周旋:關於送餐工作的田野觀察
騎手一旦捲入了這場數據至上的人機遊戲,若想獲得承諾的高薪,便會不自覺地接受、並且認真遵循這一套勞動規則。
評論|
台灣國安局換將,台海在習近平任內的角力新局?
國際情報界有關中共20大情搜大戰將隨之起跑,國安局可否在這場情報中,既一枝獨秀,又贏得國際合作?
Clubhouse「兩岸房」三日記:如果沒有牆,我們會跟彼此聊什麼?
有人戲稱,Clubhouse意外引發「1949以來兩岸最大規模的和平對話」,許多人第一次聽見了來自「對岸」的真實心聲。
再訪莊祖宜:「他們就是要攻擊想做橋樑的人」
「我們還有沒有可能做世界公民?談世界好大。或許唯一的辦法是,落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當中。」
評論|
屈從與失語:為什麼女權主義者會反對色情作品?
色情作品引發的矛盾不只是自由與平等之間的矛盾,而是自由這一原則內部的矛盾——男人的言論自由扼殺了女人的言論自由。
評論|
緬甸軍方和民盟的「攬炒」式危機,讓北京的謹慎路線陷入尷尬
當下的緬甸民眾抗爭,對北京來說是棘手的「深水區」,將謹慎穩妥的「悶聲」選擇變成了尷尬的燙手山芋。
三顆桔子,一鍋盆菜,流亡港人的年節餐桌
抵達英國後,他煮了一煲滷水,一直用到現在,他搬去哪裏,這煲滷水也跟著去哪裏......
專訪「翻譯家」李靜宜:1989年以來,最了解李登輝的人
不到三十歲便開始擔任李登輝的撰稿人,歷經四任總統,身為專業譯者的李靜宜,此生做過最長的一份正職工作,還是替總統「翻譯」。
微信求生記:炸群、轉世,以及公共生活的實踐
人可以向工具屈服,也可以改造工具
評論|
專訪國際政治學者時殷弘:中美戰略競鬥的起源與未來
「從世界史角度考察,兩大強國尖銳對抗、尖銳競爭,如果沒有一些可以說特別難得的條件,兩強關係的穩定必然終吿傾覆。」
1
...
185
186
187
...
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