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政治
評論|
科普、舉報與流量:中國網絡世界最新的獵巫戰場
在舉報者眼中,如果說以前會見達賴喇嘛才算政治錯誤的話,現在就連和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也已經算勾結境外勢力了。
復旦大學的匈牙利建校風波:一所被當地民眾反對的「外國大學」
在布達佩斯,復旦大學的分校計畫代表著從中國貸款的風險、不透明操作的利益衝突、意識形態的對抗,以及切切實實住房供應的損失。
冼麗婷:品味《蘋果》17載,戰場上的野蠻寫作
《蘋果》不是世外桃源,但它是個大海,流進流出,蝦兵蟹將與吃人鯊一起度日...... 就是這一種搏鬥與生存讓它充滿生氣。
觸不到的女兒:她在日本危殆,作為人權律師的父親卻被限制出境
醫生用盡方法延續她的生命,其實是在等爸爸。
從中國被收養之後,她們尋找「我是誰」的答案
原來自己的經歷是獨特和寶貴的,她們慢慢為自己搭建起「跨種族收養者、華裔美國人和亞裔美國人」的三重身份認知。
專訪黃宗儀:在大寫的政治下,我寫情感政治是無力的書寫
「這些理解如何可以讓我產生一套論述,讓我們或許可以不必那麼絕望,不必停止交流與互相了解,不需退回一個你死我活的位置。」
評論|
拒絕工作:陷入「社會工廠」的當代人,需要比躺平更激進的反抗?
工作將人存在的意義縮減為工人且僅僅為工人,就像在今天的語境裏,人只能作為打工人而存在一樣。
評論|
公共文本與現象真實:無家者電影《濁水漂流》,有沒有拍出露宿街頭的真相?
什麼是露宿街頭的真實?一部公共文本,所立足與被審視的,又在何處?
中國Z世代追捧建黨百年「獻禮片」:電影《1921》美化了什麼?
國家意志無孔不入,「獻禮片」和「主旋律電影」成為「新主流」,但Z世代成為它們的主要觀眾的理由是⋯⋯
習時代中共的基層管治:農村、學校、民營企業,黨的觸角如何到處扎根?
「只要企業成立了一個黨支部,就要服從黨組織和黨員的管理辦法。疫情期間都是要響應志願服務的,你不響應的話就開始追責了。」
評論|
鄒幸彤:「只談法治,不談政治」的抗爭七步殺——香港法治迷思與司法抗爭諍議
最不可取的,是假裝看不見政治權力對司法體系的滲透,順從地做法律系統的螺絲釘。
消失的香港
十個香港切片、十段香港記憶。你記憶中的這城,還剩多少?在閱讀和紀念之前,小心,一切將飛速流逝。
1
...
168
169
170
...
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