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跨境獵殺港台藝人,中國市場這碗飯不是那麼好吃的

對港台來說,中國娛樂市場的現實是什麼呢?

專題第一篇請參看:中國新左三十年,「國師」的三重嬗變

中國民間的網絡批鬥輿論正在興起,或者準確地說,是從2015年周子瑜事件開始,就興起了審查公衆人物政治立場的風氣,這種審查以針對娛樂圈的人爲甚。如果香港與台灣的讀者沒有聽說過,因出演BL劇《山河令》而爆火的大陸演員張哲瀚因遊逛靖國神社的照片近期引起了軒然大波,那至少剛剛過去的奧運會期間,以小S爲代表等一班台灣藝人因給台灣運動員加油引起的抓「台獨」風波,應該不會陌生。

在引發兩岸官媒表態的小S事件之前不久,有另一宗較少爲人察覺的事件,是在7月份的香港歌手黎明的個人演唱會上,他邀請了藝人林海峰、100毛創辦人林日曦分別作爲其中兩場的嘉賓,並在微博發佈了所有嘉賓的上台環節。大陸輿論幾乎是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有營銷民族主義的微博大V,爲網民介紹了這兩名嘉賓的背景,和他們支持反修例運動的立場和言論,繼而得出黎明「支持港獨」的結論。憤怒的大陸網民立刻在微博、豆瓣等不同平台熱議起來,紛紛對黎明表示失望,要求他做出解釋。

令我意外的是,這樣的罡風歪長五年有餘,但似乎不少港台網民都還沒有意識到,這種審查和批鬥已經成爲常態,事情每每發生時,無論是藝人還是民眾所表達出來的衝擊感,好像都還是那麼大。黎明事件傳回香港之後,香港網民還會驚訝於中國民衆對這麼小的事情竟然都跟得這麼貼,「連林日曦他們都知道是誰」——這讓我感到困惑,2019年以來整個中港輿論場的打通、中國網絡對香港一舉一動的反應,彷彿全被遺忘在後。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