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LGBTQ+
他們是中年同性伴侶,他們擔心等不到修法……
婚姻平權不過是同運的首戰,接下來該如何弭平社會中隨處可見的歧視,讓同志不再被貼上負面標籤,才是真正長路漫漫。
讓孩童也能懂婚姻平權!這八本繪本豐富了家庭的多元定義
讓8本童書繪本,帶孩童與家長一起發掘更多「家庭」的可能性。
評論|
蕭伶伃:反同婚光譜中,沉默多數的艱難
過去傳承幾世紀的男女婚姻、家庭制度等看似「天經地義」的概念,忽然從根本定義上被改變,很多人不免有種手足無措的尷尬。
不一樣的媽媽力,我們是彩虹寶寶的母親
她和她,英國結婚、美國受孕、中國產子。她們說,你如何理解自己決定了別人如何理解你。
有多少同性戀人在里約公開求婚?
里約賽場上共有49名公開出櫃的同性戀者與雙性戀者,比倫敦奧運的23名翻了一番有餘。
一對女同志夫妻「生孩子」有多難?
同志家庭在台灣目前面臨許多困境,從決定懷孕那一刻起,就得面臨「親權二選一」難題。
一場難以政治正確的「跨性別如廁之爭」
在依然是兩性建構的社會裏,廁所除了解決生理問題,似乎還面臨着更多的使命和爭議。
評論|
高穎超:同志基督徒,那些傷痕與美好
同志基督徒身兼兩種弱勢:他們是性傾向弱勢,又是信仰小眾,其遭逢的夾縫感是內外交迫的。
評論|
既爭同婚平權,也能超越婚姻
把結婚與妥協、反婚與激進畫等號,既扁平化了同志群體,又簡化了矛盾複雜、不斷進行中的運動,還浪漫化了推翻婚姻之後的烏托邦。
中國同志三十年:「與美國同運平權歷史相比,我們有理由不堅持嗎?」
越來越多同志敢於出櫃,敢於發聲;並通過司法或行政途徑,推進政府對問題的重視及改觀。秋白是其中一個「突圍者」。
記者手記:在同志面前,怎樣牙牙學語說愛情?
他們的故事為我打開了一扇望到更廣闊天空的窗子,他們像是東方來的哲人,我則是愛情旅途中的初生嬰兒。
我在香港老牌 Gay Bar的最後一夜,看見他們的性、望、愛
走過四分之一世紀的一家香港老牌同志夜店結業,象徵一個時代的終結。網絡交友更快更便捷,同志們的性、望、愛,又會何去何從?
1
...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