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LGBTQ+
Elliot Page 棄名以後:人們應該淡忘那個舊名字嗎?
「你會開始覺得無論自己如何努力,那個曾經被你假裝扮演的幽靈仍在那作祟⋯⋯」
同婚通過後,國王與國王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嗎?
台灣同婚合法化後,反同婚的勢力並不因此而消解,連串的「性別戰爭」繼續在孩子們的書架上開打。
《造口人》導演洪榮杰專訪:這世界有很多悲傷你不能逃避
洪榮杰相信自己的經歷他人無法改變,講出這些故事才能讓人知道世界上有這樣的聲音存在。
導演鄭有傑專訪:《親愛的房客》是同志片?家庭片?還是懸疑片?
為什麽異性戀的愛情電影我們叫愛情片,但是同性戀的愛情電影,我們就叫同志電影?
《親愛的房客》:所謂「家庭」,哪有必要的形狀呢
鄭有傑一直思考家庭的組成,在血緣族群國家性別之外,什麼是必要和非必要的?所謂的家庭,是否有標準形狀?
愛慾錄:性的隱蔽空間之出租車
曾經的出租車,如今的網約車,都是名副其實的情慾空間。
愛慾錄:讓我相信情慾流動的二三事
酷兒理論帶給社會的巨大貢獻,除了對性別桎梏粉碎式的解構,還有留下關於「情慾流動」的線索和迷思。人的取向一定是單一的嗎?
Are We One? 線上影展拆穿了多少多元化謊言?
如何才能避免落坑,不被爛片圍困,也不成為行業壟斷和白人中心主義的幫凶?
英國戲劇舞台上的女同性戀:被遮蓋的主體情慾與艱難的戲劇呈現
在現實和戲劇的不同語境裏,女性對女性的陰道著迷能獲得允許嗎?
不被法律承認的母親,中國首例同性伴侶撫養權糾紛案
迪迪和伴侶在美國登記結婚,倆人通過試管嬰兒,誕下一兒一女。婚姻破裂後,迪迪發現:「在中國,沒有法律支持我和兒子有聯繫。」
專訪《叔.叔》導演楊曜愷:電影像戀愛,你會想像下一個情人的模樣
「我本身是同性戀,從頭到尾都是少數、局外人,做局外人不一定是壞事。」
BL與「抵抗世俗」的市場可以有多大?半年來《陳情令》的跨國熱潮
缺點顯而易見,但它依然可以給濫拍BL劇或將同志片拍得像人權宣導片的編導做範本,改變了很多人對同志的成見⋯⋯
1
...
12
13
14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