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勞工
由「臨時工」提供服務的社會:中國勞動就業的不穩定化及其後果
極致的不穩定性讓經濟發展陷入某種成癮狀態,企業變得更想「輕裝前行」,而勞工則揹負更多壓力、恐懼和不安全感。
全球「去中國化」:在華外企降級、裁員,「捲」起來了
不是中國不需要這些公司,所以採取去「全球化」的策略,而是全球在「去中國化」。
右翼民粹能量暗湧,台灣反印度移工浪潮中的張力與微光
「關於移工,我們還要學的事情還很多。」
異鄉人:在倫敦一間無家者中心工作,我看盡英國社會福利制度的失靈
當沒有人問起、想起、說起我們的名字,我們還算有名字嗎?
香港碼頭工人大罷工十週年:罷工與社運的相輔相成,在香港還能重現麼?
這樣大規模的罷工有可能再發生嗎?碼頭罷工對於今天的勞工有什麼意義?
北捷潛水夫症工傷者終獲賠償,仍持續面對生活難題|Whatsnew
週期性疼痛、高昂的治療費用以及健保的不確定性,仍然是他們須持續面臨的問題。
美國汽車工人大罷工勝利,但亦有重要訴求未能實現|Whatsnew
投票期間工人們仍然爭論不斷。新合同在工人中的投票通過率也並不算高。
「你最近好嗎?」——公立醫院精神科醫生的五分鐘門診,以及背後的那些事
我每天看很多個「五分鐘門診」,介入他人的精神和肉身、疾病和人生,背後是病理、人、關係、系統、藥物和價值的張力。
專訪同志平權案主李亦豪:喪夫後,我要捍衛「我們是家人」的事實
他每天帶着102頁的法庭判詞到處走,那對他和過世的丈夫來說是一個擁抱與肯定。
織一張接住所有人的社會安全網,誰來接住消磨殆盡的台灣社工?
「社工往往只做一個短期服務,時常看不到改變發生。儘管社工的工作很有意義,卻很難得到正向回饋。」
評論|
美國汽車工人大罷工的勝利:困境中的工會,如何取得歷史性的成功?
汽車工人聯合會此次並不止要求提高工人待遇,更是針對種種分化工人、削弱工會力量的做法進行了反制。
上海萬聖節走紅互聯網,青年壓抑靠「扮鬼」釋放|Whatsnew
萬聖節的「瘋癲」意味着中國年輕人的壓力和情緒均需要公共活動釋放和宣泄。
1
...
3
4
5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