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人權
台灣保母虐童案:家長群組緊張、警方給社工上銬引爭議|Whatsnew
事件延燒一週,引發不同面向的討論,包括家長焦慮、社福界的委屈,乃至中央、地方的責任歸屬與政黨紛爭。
疫情後中國製造業的罷工潮:經濟下行時,中國工人的行動與困境
2023年的罷工潮相比2016年,由於政治經濟環境的變化,無論是資方策略、工人行動、還是政府態度都呈現了一些新的特點。
楊恆均被判死緩一案,或再次打擊恢復中的中澳關係|Whatsnew
此前,中澳關係剛剛因中國釋放成蕾和澳洲總理訪華而有所回暖。
專訪烏克蘭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特維丘克:無法實現正義的和平是不會長久的
「如果國際社會開始對俄烏戰爭感到無聊,那正是改變的契機。」
資深主持轉發「人權觀察」被炒,以哈戰爭引澳洲新聞業震盪|Whatsnew
相比先前的中東衝突,新社交媒體讓年輕世代越過傳統新聞機構,直接通過加沙當地平民和記者的帳號獲得資訊。
羈押三年,中國人權和女權行動者李翹楚獲刑3年8個月|Whatsnew
李翹楚曾在受訪時表示,「沉默不是我的本色,所剩無幾的公民權利,絕不輕易讓渡。」
數洞:如果世界趨向「女進步男保守」,中港台會有同樣的性別差異嗎?
先說結論:有。
製造孤兒:在南韓送養產業鏈上,我的標價是一萬五千美元
在「好心美國養父母」的宣傳下,韓國開始了持續數十年的送養潮,買孩子像買pizza,還可以選內餡。
日報|恆大清盤;藍白綠白議立院安排;伊朗處決庫爾德政治犯;美約旦基地遭襲
圖瓦盧親台總理落選;王毅沙利文曼谷會面;中港法院互認民商事判決;美擬在英再部署核武;聯合國近東救濟工程處引爭議
貧窮,江南style:含著土湯匙出生的南韓青年們,還有撕不走的「窮人」標籤
一天住在考試院,永遠都只能住在考試院;一天是非正職員工,永遠都只是非正職員工。
聯合國普遍定期審議:西方批中國打壓人權促改善港疆藏狀況|Whatsnew
會前中方被指大量遊說發展中國家對其表達讚揚;中國代表強調人權「非政治化」,走「符合中國國情的人權道路」。
止暴制亂的後遺症:大檢控數據,解讀反修例示威者的命運
「進一步將法律與法庭武器化,就能止暴制亂?還是要偃旗息鼓,以應付更複雜的地緣政治局勢?」
1
...
6
7
8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