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病榻之上,誰有權決定他人之生死?——從法國「朗貝爾事件」說起 當病人家屬和醫療機構的意見無法達成一致時,是法國司法系統(根據醫學專家意見)做出了最後的裁決。然而,對於「國家殺人」的質疑從未平息,面對生死終極歸宿,司法裁決的合理性(legitimacy)就是不言自明的嗎?
端傳媒獲2019人權新聞獎兩項大獎 「2019年人權新聞獎」揭曉,端傳媒以《無法迴避的浪潮──中國 #MeToo 調查全紀錄》摘得中文多媒體新聞獎;《十年前代理毒奶粉和問題疫苗的律師,如今在做什麼? 》獲中文新聞解釋性特寫獎。
丟棄「政治大佬」、扭轉「政治機器」?芝加哥兩位黑人女性的市長選戰 剛剛過去的第一輪芝加哥市長選舉,決定了這個受老牌利益集團控制已久的美國大都市將會迎來第一個黑人女性市長,而最終上場的將會是代表低收入南部居民的她,還是代表城北中高產社群的她呢?
評論|許章潤:中國不是一個紅色帝國(下篇:代際盲點與鬥爭哲學) 以排比句式連提「鬥爭」,予人浮想聯翩之際,等於宣告邦國和平不再,毋寧重啟內戰。而這恰是紅色帝國每遇危機之際的拿手好戲。「解決台灣問題」如利劍懸頂,一旦內政吃緊,大國關係緊繃,則隨時出鞘。
評論|許章潤:自由主義的五場戰役,兼論啟動第四波「改革開放」 「慶祝大會」定調:「該改的、能改的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筆者對此深表贊同。惟須補充說明的是,正因為事關國族命運和小民身家,則何為「該與不該」,怎樣才算「能還是不能」,絕非一黨一派說了算,更非獨操於宮闈政治暗箱作業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