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地緣政治
戰時中緬邊境現場:難民背靠國境鐵絲網,商人相信富貴險中求
對緬甸人來說,內戰正在走向轉折點,而邊境商人的生意經是:和平有和平的玩法,戰爭有獨屬於戰爭的規則。
視南方為敵國後,金正恩做出了哪些備戰姿態?|Whatsnew
北韓和俄羅斯的同盟關係也進一步加強。
戰爭進入2024:烏克蘭罕見無差別襲擊俄本土平民目標|Whatsnew
俄羅斯很可能改變了空襲戰術:從去年冬季破壞烏克蘭的能源基礎設施到如今主要瞄準軍工企業。
輿論觀察:「中國因素」重要性降低,外媒認為台灣在選甚麼?
和之前的大選相比,這次大選「不算是一場對中政策的公投」。
太平洋島國諾魯將轉向中國,台灣宣布與諾魯斷交|Whatsnew
諾魯將尋求與北京恢復全面外交關係。台灣外交部表示,諾魯要求金援的金額令台灣政府無法接受。
從亡國感到民防備戰,台灣女性所經歷的「戰爭陰影」|音頻報導
「如果戰爭可能會發生,你需不需要去審視自己的人生?什麼事情對你是最重要的?」
選前北京緊縮貿易優惠:ECFA的「早收清單」如何影響台灣出口經濟模式?
既是經貿的,亦是政治的,ECFA衝突背後,是台灣獨特而複雜的「中間產品」出口體系。
「外長候選人」劉建超訪美談及台灣,中國增外國人免簽措施|Whatsnew
劉建超指出台灣問題「是核心利益的核心,是不可越過的紅線」。他還表示「不存在重返戰狼外交的問題。」
緬抵抗軍控制果敢全境,民族團結政府示好北京支持「一個中國」|Whatsnew
民族團結政府的外交部長欣瑪昂表示,首次公開發布對華外交政策是為了反擊軍政府的抹黑。
評論|
「兩個敵國」:聲稱朝韓不再是同族,金正恩為對韓用核武器找藉口?
韓國媒體認為,朝鮮會評估陷入支援烏克蘭及以色列這兩場局部戰爭的美國,在朝鮮半島能否應付第三場戰爭。
險被剝奪的漢娜·萼蘭獎,和「歷史之外」的大屠殺記憶
大屠殺(Holocaust)被賦予了一個獨一無二的位置,人類歷史的任何其他事件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與它都有本質區別。
「一帶一路」十年:模糊的倡議,空泛的口號,從不缺席的民族主義
模糊與空泛是參與各方相互利用的潛規則,看起來宏偉佈局的「一帶一路」實則外強中乾,融資不斷收縮。
1
...
13
14
15
...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