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族群政治
中資鐵礦降臨前,巴西熱帶草原上傳統社群的日常與抗爭
「實話告訴你吧,我覺得我們是含著銀湯匙出生的,這裏有好水、好地、好林子……這是我的仙境。」
原住民導演與轉型正義:17部台灣原住民紀錄片能夠告訴你的
「拍電影對綿羊有害嗎?」「拍電影對綿羊有益嗎?」「既然拍電影對綿羊無害也無益,那為什麼要拍呢?」
「人權,已成為新的戰場」——制裁過後,歐盟如何看待中歐的未來?
歐盟作出制裁時或許還想政經分開,但中國的報復性反擊,讓中歐間一應議題再難避開人權。
自述:從加州到德州,從中國到美國,我感受到的那些歧視
我在美國感受到的種族歧視由隱性變成了顯性,甚至上升到人身安危的程度。在大國對抗的時代背景之下自證無辜,有時是徒勞的努力。
禁用新疆棉花與抵制時裝巨頭,供應鏈的主導權在誰手中?
「市場發生一點點變化,都可能讓一個產業消失,或者是讓一個供應鏈變成破碎化。」
愛慾錄:亞裔酷兒聚會巔峰,Bubble_T的紐約地下派對
為何在美國成為同志,就不可以在粵語金曲裡揮汗如雨呢?
評論|
《山海情》劇評:盆景中的西海固扶貧史與扶貧驗收的全民劇場
觀眾收穫的也是結結實實的眼淚,但已不知不覺遠離了真實的扶貧過程,在「盆景」式觀看中體驗了一把結局早已註定的扶貧驗收。
小端網絡觀察:民眾抵制,明星割席,「新疆棉風波」掀中國輿論海嘯
「中國人從不愛中國人,但卻很愛國。」
評論|
天安門事件後最緊張的中歐關係:新疆問題是否會引發更激烈對抗?
相比對美國有限的反向制裁,中國對歐洲的報復並沒有體現出這種剋制態度,恐怕是中國不認為歐盟有實力制約自己。
評論|
劉文:停止亞裔仇恨——尋求美國主流支持的無奈控訴下,亞裔正義到底是什麼?
當下「停止亞裔仇恨」的動員,大多強調亞裔長期受到美國社會的忽視。這有什麼問題?
亞特蘭大槍擊案:亞裔的憤怒之聲如何改變美媒的報導風向?
讓遇害者在美國歷史上產生長久的迴響。
評論|
跨國交互的種族歧視:Covid疫情中,發生在華人和少數族裔身上的多重傷害
在互聯網和政治極化的作用下,歧視話語只會比病毒更快地跨越各種有形和無形的邊境,並且混雜在一起,產生新的變體。
1
...
8
9
10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