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選舉
特朗普「劫持」了共和黨嗎?|端聞 Podcast
官司纏身的特朗普依然輕鬆贏得黨內初選,這不僅標誌特朗普堅固的支持度,更突顯共和黨內部正在經歷的巨大變化。
「中國因素」失效,「疑美論」四起,台灣大選後中美台的下一步
大選期間,台灣對中國的不信任感上升,但這並不意味著台灣人會更加親近美國。
光刻機巨頭ASML威脅搬離,激化荷蘭移民政策分歧|Whatsnew
荷蘭社會的普遍右轉,折射移工與國際學生的黯淡前景
加沙停火動員,真的動到拜登的票倉了嗎?|數說 2024 美國大選
民主黨在加沙議題上被逼入困境。
普京是如何「操作」俄羅斯選舉的?|端聞
俄羅斯選舉,一場「沒有懸念」的政治劇碼,是如何被「政治技師們」精心設計的呢?
玩轉微信生態、深入華裔「關係學」:力爭亞裔選票的紐約第三國會選舉
華人有潛力成為撼動美國選舉的票倉,但這個過程不會太快。
歐洲農民抗議愈演愈烈,極右翼合流引發擔憂|Whatsnew
阻止來自烏克蘭等地的低價農產品流入歐洲也是這輪歐洲農民抗議的訴求之一。
美國大選「超級星期二」:海莉退選,拜登、特朗普鎖定總統提名|Whatsnew
有民調顯示,其實拜登與特朗普兩者都不受選民歡迎。
數說2024美國大選:美國政客到底有多老?
很老,而且愈來愈老。
印尼大選背後的「新世代」與「舊問題」:公民社會也無法扭轉政府的威權轉向?
那個言論集會等自由被嚴格限制,公民社會空間被一再打壓的時代,要回來了?
蘇哈托「復活」和伊姆蘭汗「出獄」:2024成「AI大選」元年|Whatsnew
AI 技術也為反建制運動注入新的能量,而各國對 AI 介選尚未做好準備
共和黨內反對者望消耗特朗普動能,「唯一對手」海莉拒絕退出初選|Whatsnew
支持海莉的選民仍然代表與特朗普的 MAGA 路線劃清界限的努力。
1
...
12
13
14
...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