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選舉
特朗普的第一個月:哪些政策是煙霧彈?哪些政策在改造聯邦政府?
特朗普大力敲鑼打鼓吸引所有人目光,他的團隊於是可以同步拿出扳手和螺絲起子,悄悄地從細節改變國家機器的樣貌。
台灣「大罷免」白熱化:54件罷免案湧入,藍綠委陷風暴|Whatsnew
在藍白聯手通過國會職權修法後,以「罷免」作為反制藍白聯盟的聲浪出現
評論|
特朗普重掌白宮,屬於進步派的時代是否已經過去?|端對談
越來越多的美國人覺得自己沒有選擇,他們覺得可以不再去關注政治,或者通過不投票來抗議。人們希望超越這種僅僅投票選一個總統的結構。
評論|
老勒龐的政治遺產,與法國極右翼的「進化」史
從一開始,極右翼就沒有典型而固定的選民形象,他們的選票來自各個群體,這是他們一直以來的優勢。
作為特朗普重返白宮推手,馬斯克到底想幹甚麼?
我們在他的推特中尋找蛛絲馬跡。
八年之後,他們為什麼不再上街反對特朗普?
八年前特朗普宣誓入職,四十萬人在華盛頓遊行反對;八年後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聲勢浩大的反對派遊行卻無處可尋。
評論|
杜魯多的執政十年:在其治下的加拿大,真的像社交媒體上描述的那麼不堪?
在十年前,真正的改變讓杜魯多獲得勝利,而在今天,如何頂住全球右轉與民粹主義的壓力,將會是進步派政治人物需要思考的根本問題。
柯文哲涉貪起訴後,小草的多面抉擇:堅守、動搖,還是被錯認的質疑?
司法上的柯文哲,定罪與否仍是懸而未決;然而,政治上的柯文哲,如今幾乎已是黯然退場。
評論|
默克爾的《自由》與她的德國時代:執政十六年,德國如今喪失了自己的方向?
德國的安全依賴美國,能源依賴俄羅斯,出口市場依賴中國。在新的地緣政治現實中,德國從曾經的左右逢源逐漸陷入左右為難的困境。
法國議會通過不信任案,巴尼耶上任僅三月後下台|Whatsnew
出身於中右翼共和黨的巴尼耶過去三個月幾乎沒有採取任何措施與中左翼建立堅實的聯繫,反而他更傾向於向右靠攏。
評論|
尹錫悅政治大暴走:持續僅六小時的韓國戒嚴「鬧劇」,究竟為何會發生?
尹錫悅的戒嚴,不是重演史劇《首爾之春》,反而像模仿那部2002年有很多明星出演卻被當成爛片的架空作品《緊急措施19號》。
我們看著這一切真的發生——美國大選記者報導手記
特朗普又來了,人們嘆了一口氣,然後繼續生活。而報導這轉捩點的我們,又該如何消化自己見證的一切?
1
2
...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