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匈牙利記者的「匈塞鐵路」行:為何歐爾班如此推崇「一帶一路」? 2400年都不能回本的鐵路升級,匈牙利承擔所有風險、中國獲得所有好處……一片質疑聲中,「一帶一路」在歐盟內部的第一個大型基建工程,依然難產。
評論|趙瀾標:貿易糾紛背後的戰略衝突——美國朝野重新審視中美關係 貿易糾紛所導致的中美關係降温和對統一戰線戰略的研究,促成了美國學者們集體對中國戰略的再考量。學界達成的共識是:中國企圖改變世界對中國故事的敘述模式的同時,不僅傷害到了美國社會,也觸及了美國的核心利益和價值觀。
馬來西亞東鐵:「中國製造」為何蓋了又停? 東鐵停工半年後,記者沿著這條備受矚目的鐵路工地走了一遭,行經3個重要節點:文冬、關丹、登嘉樓。我們和承包商、工人、政治人物、地方居民聊了聊:投資規模高達200億美元的東鐵項目,在歷經政黨角力、債務爭議後,命運將通往何方?
評論|楊路:任正非不支持自主創新,「什麼都要自己做」的中國產業政策有何問題? 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一度風光無限的「中國製造2025」在中國的官方宣傳中突然銷聲匿跡,中國的產業政策到底有什麼問題?美國為什麼那麼反對中國的產業政策?
巨龍與陰影:五年之後的「一帶一路」 五年下來,「一帶一路」版圖愈發加大,也愈來愈難以定義。急劇的擴張究竟給中國和沿線國家帶來了什麼?中國「主導」的全球化時代真的來臨了嗎?端傳媒製作了專題頁面,也將陸續自印尼、巴基斯坦、馬來西亞、東歐等地區發回深度報導。
印尼雅萬高鐵:水土不服的「中國速度」 風風火火建了幾十年後,中國的高鐵隊伍亟需全新的建設項目。「高鐵出口」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目標之一,為此中國不惜「自掏腰包」出投資。「高鐵走出去的第一單」早在2015年就在印尼簽下,如今預訂的工期已過,那條「跑得飛快」的高鐵,還不見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