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杳三:內憂外患之際,戴高樂將軍會給今日歐洲帶來哪些啟示? 雖然現時距離戴高樂逝世已將近50年,但年代久遠卻不代表其政治思想已經過時,特別是在歐洲一體化及美國在歐洲事務的角色上,戴高樂特立獨行的外交政策,在歐盟現時內憂外患之際,仍甚具啟示。
性愛玩偶的進化:歡迎來到「性機器人」時代 性愛玩偶早已是成熟市場,聊天機器人也一直是人工智能應用中快速進步的領域,將兩者相加,形成性機器人,只是時間問題。性愉悅及其帶來的消費慾望驅動創意。在線視頻便源自色情網站,而科幻片中屢見不鮮、能與人類戀愛的人工智能機器人,也許便會源自這家專業製造性愛玩偶的工廠。
法國「黃馬甲」運動:革命重臨,還是「鏽帶」危機? 此次事件發生後,許多中文媒體迅速將其同今年春夏的學生示威、2016年的「黑夜站立」運動、2005年的巴黎郊區暴亂,以及近年來重創歐洲的移民危機聯繫起來,或者同1968年的「五月風暴」學生運動相提並論,但這一事件具有更豐富的歷史和現實意涵。
對話弗朗西斯·福山(上):當下美國猶如被兒童駕駛的大卡車,甚至更糟 現代民主政治大體上提供了最低限度的基本平等,包括個人權利、法治以及選舉參與。但無法被保證的,是在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中也做到使人們始終享受平等的尊重。
評論|戴思嘉:200德國官兵密謀暗殺政客?一個「流量狂歡」時代的假新聞樣本 媒介如窗口,不同的媒介以其不同的形態,構建着我們看待外部世界的角度和廣度。在娛樂至死和流量狂歡的時代,不妨先低頭審視,這扇窗的形狀,是否已成為我們看世界的形狀?
從烏克蘭到法國,從行動到碰壁:激進女權組織「費曼」的十年起伏 一開始,二十出頭的她們,在大學宿舍讀書、討論女性覺醒;接着,她們以裸露的胸部為「武器」,成了街頭激進抗議的代表。從基輔到巴黎,她們被描繪成「第三波」女性主義的先驅。一晃十年,曾經的先鋒,光環漸褪。
評論|美國中期選舉三人談,帶你看透那些勝負背後的玄機 從投票日十天後逐漸明晰的結果來看,美國中期選舉基本符合民調對「藍色浪潮」的預測,既不是共和黨方面嘲諷的雷聲大雨點小的「藍色水花」,也不是一些民主黨選民夢想的連參議院一起翻盤的「藍色海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