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簡中互聯網裏的烏克蘭戰爭:民族國家擬人政治之惡,以倍速敗壞

自私而沒人性的一代人,是怎樣批量生產出來的?
2015年8月11日,在橫店拍攝的中日戰爭期間的系列「笨蛋傳奇」的戰鬥片段中,扮演國民黨士兵的中國演員在爆炸中跳出戰壕。

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至今五天,大陸的互聯網輿論為俄羅斯懸心了五天:起初為俄軍勢如破竹叫好;然後為陷入膠着的俄軍鼓勁、隔空建言獻策;直到27日普京將核武轉入特殊戰備並威脅發射核彈,網絡情緒一度掀起小高潮,迫不及待要看到「美國走狗」的基輔灰飛煙滅。此情此景,用「今夜,我們都是俄羅斯人」來形容恰如其分——牆內對烏克蘭幾乎沒有同情,輿論一派輕鬆歡樂,過節都沒這麼熱鬧。

在輿論發酵到幾乎不可收拾的時候,中國官方好像才「突然意識到要做點什麼」,比如給媒體發下非正式通知,要求減少戰況報導,掌握評論區節奏,並緊急組了一些追溯中美友誼的稿件——當然,這些任務的重要程度還是排在請個別公開反戰者喝茶後面。

牆內對烏克蘭幾乎沒有同情,輿論一派輕鬆歡樂,過節都沒這麼熱鬧。

成為會員

即享端傳媒全站暢讀

立即訂閱

端 X 華爾街日報 雙會籍

年末優惠65折,支持2024年的華語獨立新聞

約HK$1.8/天

評論區 0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