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王柯:從「天命」到「革命」──中國千古流傳的以民為本思想 統治者之所以失去民心,就是因為失「德」,而統治者失「德」就必然會失去民心,已經失去替天行德能力的現任統治者必然遭到民眾拋棄。「天命說」告訴世人,「革命」的行為雖然是由「天」實施的,但是「革命」的真正源頭卻是民心。
「五月風暴」之後,法國街頭示威運動何去何從? 法式示威自19世紀末誕生,歷經百年,終於走到了盡頭。雖然示威數量眾多、訴求不一,卻只不過是危機表徵而已。法式示威曾經獨具特色,如今卻越來越泯然於諸國,而它所遭受的危機,也正是民族-國家和政治代議制所遭受的同樣危機。
評論|徐賁:「強制說服」下的羊群變異──五七幹校與中國知識分子 五十年前旨在對知識分子進行思想改造的「五七幹校」早已成為歷史。但是那個窒息知識分子的意識、削弱他們的智慧,使他們「鼓不起勇氣、立不起志願」的強制說服機制並沒有消失,並在新時代衍生出新形式。
評論|趙穗生:中國準備好取代美國領導的秩序了嗎? 中國身為現有世界秩序的受益者,習近平矢言「要堅定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維護和鞏固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成果」。傅瑩解釋說:「中國既無意圖也沒能力推翻現有秩序。」
評論|趙穗生:面對美國領導的世界秩序,崛起的中國如何處之? 在中國眼中,現今的世界秩序無法滿足許多國家的需要和利益,中國亦對於美國的支配愈來愈感到難以接受,尤其不滿意自己在制訂規則和規範的地位,其挫折感主要體現在……
評論|馮嘉誠:被輕視的流行文化,如何影響我們的國際觀? Daniel和Musgrave引述了其他學者的研究,引證流行文化怎樣左右觀眾的國際關係觀。例如電視劇集《24》裏歌頌美國反恐人員拷問囚犯的劇情,驅使了更多觀眾支持嚴刑逼供。
專訪文革研究專家宋永毅:唯有甄別史料真偽,才能認識文革性質 和個人記憶錯位相比,有意識地掩蓋和偽造歷史的政府行為要嚴重得多。在中國,因為政府壟斷了一切構築民族集體記憶的渠道和手段,它很容易在數十年內把謊言變成真理。
評論|從「偉大領袖」到「現代皇帝」:晚年費正清為何重寫中國歷史? 當今流行的「哈佛中共學」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總是忽略費正清最後一部、同時也是最重要的著作《中國新史》。在這本書中,費正清不僅對中共及其領導人做出同此前截然相反的評論,而且還反思自己過去為什麼會迴避中共犯下的錯誤。
評論|拆去大台的「諸眾」能主導社運嗎?──讀《帝國》作者新書Assembly 作為當代社運最具影響力的觀察者、記錄者與理論提煉者,哈特與奈格里的這本新書無疑值得我們關注。他們的著作藴含着哪些富有啟示的洞見,同時又暴露出怎樣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