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
港府以疫苗氣泡為基礎調整防疫措施,這是鼓勵市民打疫苗的「誘因」嗎?
控制疫情、社會復常和個人權利之間,該如何尋求合理的平衡?
-
中國大陸多所大學及單位被指強制接種疫苗引風波,官方承諾糾正,你如何看?
各國相繼推出「疫苗護照」以方便國民跨國旅遊,以接種疫苗作為出國的門檻夠堅實嗎?你如何看?
-
時代的眼淚:Yahoo!知識+將關站,你有什麼回憶存留在那空間裏嗎?
自媒體時代,發布和獲取信息的門檻越來越低,問答網站的時代是否已經過去?
-
椰樹集團廣告遭官媒轟低俗後反擊,你如何看這次民間對官方話語的「反撲」?
有學者認為,椰樹集團的反擊體現了民間對官方近年淨化運動的反撲,形容為「捍衛低俗的權力」,你如何看?
-
韓劇《朝鮮驅魔師》被指嚴重扭曲歷史、錯置中國食物遭停播腰斬,你如何看?
有分析認為中國在文化歷史上的「侵佔」,且挾巨大市場與資本入侵內容製作產業的作法早令南韓人積怨已深,你如何看?
-
拜登推「重建美好未來」計劃,大灑2.3兆美元進行基建,你如何看?
拜登擬以加稅的方式資助基建計劃,共和黨則指此方式會拖慢美國經濟復蘇,削弱競爭力,你認同嗎?
-
當政治事件越演越烈藝人表態割席,我們對公眾人物到底期待的是什麼?
你怎麼看「國家目前無偶像」?用其他因素代替「國家」,你心中是否有一個「XX面前無偶像」成立的情況?
-
港府將分階段收緊公司查冊,這是保障私隱還是打擊新聞自由及公眾利益之舉?
假如公眾和傳媒未能查冊,對公眾利益將有何影響?保障個人私隱和維護公眾利益之間是否必然衝突?
-
澳洲擬推「性同意」應用程式,經「同意」的性行為能有效壓止罪行發生嗎?
有意見指即使當事人按下同意,都有可能是在威脅、受騙的情況下作出的決定,你同意嗎?
-
Intel眼光比我挑對象眼光高?楊笠代言廣告被指挑起性別對立遭抵制,你如何看?
脫口秀借助一針見血的「冒犯」讓人反思,但「冒犯的藝術」的邊界由誰而定?
-
香港教育局將派發國情讀本作教材,科目將傳揚「重要價值觀」,你如何看?
你認為國安教育是否必要?有人擔心國安教育會演變成政治洗腦,你如何看?
-
日本小學禁止學生穿內衣上體育課備受批評,你有遇過哪些「特別」校規?
多項奇怪校規的執行手法,被批評是侵犯人權的行為,你同意嗎?
-
Uber 將逾7萬名英國司機列為正式僱員,司機的權益因此受到保障了嗎?
僱傭關係或是承攬關係,你如何看零工經濟下獨立工作者與平台的關係?
-
小端網絡觀察:看得到的台灣「鮭魚之亂」 ,看不見的原住民改名困境?
當大家都開心地討論「鮭魚之亂」,也有網民質疑,為何漢人隨便改名,然而原住民卻無法改他們自己的傳統姓名?
-
成都大學生以中英雙語發布啟事尋失主被批「崇洋媚外」,你如何看?
當種族問題與性別問題相互交織,你如何看待這場「獵巫」?
-
若學校被強制要求在課室安裝閉路電視,將會對校園及學術自由帶來什麼影響?
在學校課室安裝閉路電視是為了保障師生和課堂品質,還是出於政治動機?
-
中國法院判定未成年人直播打賞無效,你認同嗎?
有分析指出大部分未成年人的直播打賞行為,大多與欠缺被關愛及肯定有關,你同意嗎?
-
Google 計劃停用「第三方 Cookie」收集個人數據,我們的隱私得到保障了嗎?
眼見協助廣告精準投放的第三方 Cookie 隨即作廢,數位廣告業與行銷人員該如何應對?
-
巴黎教師斬首案因學生謊言而起,律師則稱是父親反應過大,悲劇應責歸於誰?
在現代社會,多元價值觀如何與宗教文化並存?法律可以解決兩者之間的衝突嗎?
-
情緒辨識技術被用於「反恐」,是打擊犯罪的有效手段還是侵犯人權之舉?
當人臉識別和情緒辨識技術結合起來監測人們的犯罪指數,這將對人的自由及權利構成何種威脅?
-
228大檢控:當法例禁止,但保釋陳詞內容與公眾利益掛鈎,傳媒應否作出報導?
《刑事訴訟程序條例》限制傳媒報導任何刑事案件的保釋陳詞,除非與「社會公正」有關,那麼「大檢控」應否獲得豁免?
-
因變性被退伍的南韓軍人疑輕生亡,你如何看各國軍警中的 LGBTQ 困境?
軍隊要求森嚴的管理和鐵一般的紀律,這是否意味著在軍隊我們就應該拋棄對個人權利和小眾性向的保護?
-
大陸推「肛拭子篩檢」稱可以提高準確率引多國抗議,你能接受這種檢測方式嗎?
有意見指肛拭子篩檢是「無休止的羞辱」,你認為特定群組該有權利選擇以何種方式進行檢測嗎?
-
Netflix對白「換男友跟Taylor Swift一樣快」引熱議,這是「哏」還是性別歧視?
拿名人情史作為肥皂劇的橋段,你認為是事實陳述?是幽默?還是性別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