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書評:科學與知識生產,在認知月經上有什麼偏見?

書評:科學與知識生產,在認知月經上有什麼偏見?

在生育權利和生育正義尤為重要的今天,我們需要開始反思這些偏見。

從中國「老民運」到中國新一代行動者,八九後兩種政治觀與行動觀的迭代

從中國「老民運」到中國新一代行動者,八九後兩種政治觀與行動觀的迭代

孤膽英雄的時代逐漸落幕,每個人都需要成為自己的英雄的時代,已經開啓。

新端午與龍舟賽:「低調貴族」和中國保守主義的狂飆

新端午與龍舟賽:「低調貴族」和中國保守主義的狂飆

宗族、國家、新媒體,在端午這個時點、在龍舟這個劇場背後達成共謀,上演一齣「貴族運動」的表演,慶祝這個保守主義的狂飆時代。

瓦格納為什麼兵變,又為何迅速收兵?俄羅斯還會有下一次叛變嗎?

瓦格納為什麼兵變,又為何迅速收兵?俄羅斯還會有下一次叛變嗎?

烏克蘭戰場對瓦格納只有打廣告的效果,發起「武裝遊行」幫戰士爭取權益後交出指揮權,對普里戈任來說,也許是最佳的解脫方式。

布林肯的北京之行,中美關係是「破冰」還是「分級隔離」?

布林肯的北京之行,中美關係是「破冰」還是「分級隔離」?

這次會談的意義究竟在哪裏呢?中美關係有什麼具體的變化嗎?

地鐵偷拍「疑雲」背後的兩種憤怒:女性憤怒的失效,與男性憤怒的累積爆發?

地鐵偷拍「疑雲」背後的兩種憤怒:女性憤怒的失效,與男性憤怒的累積爆發?

這當然不是說女性有義務回應和安撫男性的被剝奪感,但女性需要感知女權運動的處境和面臨挑戰的細微變化。

《蔡玉玲案》之後:新聞自由在香港法律下何去何從

《蔡玉玲案》之後:新聞自由在香港法律下何去何從

終審法院的判決,仍可稱得上香港法律史上保障新聞自由的其中一個重要里程碑。

專訪熱田敬子:從戰爭性暴力到性產業,我用交叉視角認識東亞、國家與女性

專訪熱田敬子:從戰爭性暴力到性產業,我用交叉視角認識東亞、國家與女性

如果人們只關注國家歷史,不關注女性個人歷史,那若戰爭再發生,性暴力也可能重演。

「人工智能會讓人類滅絕」——圍繞這個問題的最新討論都說了什麼?

「人工智能會讓人類滅絕」——圍繞這個問題的最新討論都說了什麼?

「降低人工智能導致人類滅絕的風險,應該與大流行及核戰爭等其他社會風險一樣作為全球優先事項。」

林愚波:面對性侵指控, 公衆應該 「疑罪從無」嗎?輿論能保持中立嗎?

林愚波:面對性侵指控, 公衆應該 「疑罪從無」嗎?輿論能保持中立嗎?

我提倡,面對性侵事件,相比起「疑罪從無」, 我們應「預設發聲者可信」。

V太太:被取消、社死?台灣MeToo運動中,不平等分配的同理心

V太太:被取消、社死?台灣MeToo運動中,不平等分配的同理心

對於「誣告」和「潑髒水」的擔憂,來自於一種不合理、不平等分配的同理心。

烏克蘭夏季反攻分析:目前有哪些已知,可以做什麼推測?

烏克蘭夏季反攻分析:目前有哪些已知,可以做什麼推測?

烏軍於2023年6月初發動大反攻,主要攻擊方向是由札波羅熱州往南攻擊,截至發稿為止,已經取得初步進展。

周芷萱:台灣MeToo的第一波道歉與反挫,MeToo支持者的回應與思考

周芷萱:台灣MeToo的第一波道歉與反挫,MeToo支持者的回應與思考

這個社會中的所有人勢必要一起開始反省:過去每一種理所當然是不是有更好、更平等的可能。

王臻明:印太安全新架構——北約再東擴,或組建印太版小北約?

王臻明:印太安全新架構——北約再東擴,或組建印太版小北約?

雖然全世界的目光都放在台海問題上,不過台灣是歷史問題,南海卻是現實的開發利益,南海的情勢也許比台海更不穩定。

喬瑟芬:台灣遲來的MeToo浪潮,民進黨性騷事件何以成漩渦中心?

喬瑟芬:台灣遲來的MeToo浪潮,民進黨性騷事件何以成漩渦中心?

為什麼長久以來,大家都「聽說」過某些事,卻無法讓這些人付出代價?

鄧建華:在「正常化」時期閱讀哈維爾

鄧建華:在「正常化」時期閱讀哈維爾

樂觀與悲觀,都可以與結果無關。

簡中互聯網上的激進男權:孫吧人,是什麼人?

簡中互聯網上的激進男權:孫吧人,是什麼人?

男性聯盟和女權運動的根本差別:前者擔心的只是自己的男性特權被剝奪。

女性主義的具體生活:正常人吃不飽不會踢冰箱,但母乳哺育BB就會這樣

女性主義的具體生活:正常人吃不飽不會踢冰箱,但母乳哺育BB就會這樣

在親職這條路上,餵哺母乳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份,它有醫療上的價值,而非道德上的價值。

中港台青年大對談:我們討論六四,因為它是關照當下政治的過去

中港台青年大對談:我們討論六四,因為它是關照當下政治的過去

「我們不能回歸正常,因為正常正是問題所在。」

專訪李立峯:公開的六四紀念消失了,記憶會斷裂嗎?

專訪李立峯:公開的六四紀念消失了,記憶會斷裂嗎?

任何社會都有保留一種記憶的能力,就算多細小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