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台港中#MeToo對談(上):#MeToo是否檢討非性的暴力?是所有人的運動嗎?

台港中#MeToo對談(上):#MeToo是否檢討非性的暴力?是所有人的運動嗎?

「只有某一種論述(discourse)是普遍被接受的,跨出這個discourse之外,很多是沒有辦法被接受的。」

手語和有聲語言一樣美麗,香港手語服務卻供不應求

手語和有聲語言一樣美麗,香港手語服務卻供不應求

要學好手語,跟學好一門外語一樣困難。

《不完美受害人》:一部主旋律MeToo劇,能講什麼,不能講什麼?

《不完美受害人》:一部主旋律MeToo劇,能講什麼,不能講什麼?

性別不平等的事實已無法遮蔽,官方話語的治理目標,不再是否認這些侵害現象的存在,而是爭奪誰才能「救贖」當代女性。

倫敦塗鴉牆女權二創者自述:牆每天都被謀殺,也每天都會生長

倫敦塗鴉牆女權二創者自述:牆每天都被謀殺,也每天都會生長

中文世界從不缺乏這類素材,有太多沒有被書寫的。

無根玫瑰,鏗鏘不再——中國女足的發展困局

無根玫瑰,鏗鏘不再——中國女足的發展困局

不僅需要拾回信念,更需要自立自強的力量。

中國互聯網厭童症:我們不是厭童,而是正在失去兒童

中國互聯網厭童症:我們不是厭童,而是正在失去兒童

人文主義、進步信念、民族訴求加諸於童年之上的濾鏡已然破碎。

涿州之災:「保衛北京」?極端氣候下誰影響災難的流向?

涿州之災:「保衛北京」?極端氣候下誰影響災難的流向?

未來面對日益無常的極端氣候天氣,政府要如何救災才是負責任的?

梁柏練:在香港,被娛樂化的不僅是鯨魚

梁柏練:在香港,被娛樂化的不僅是鯨魚

在與動物互動的過程中,滿足需求未必是問題,但絕不是傷害動物的合理辯解。

哈金專訪(下):鄉愁,是一個語言陷阱

哈金專訪(下):鄉愁,是一個語言陷阱

作為一個普通人,國家不重要。我也是好多年以後悟出來的,我覺得國家並不重要,就這個意思。

哈金專訪(上):把英語當成第一語言寫作,心理的壓力是一般人承受不了的

哈金專訪(上):把英語當成第一語言寫作,心理的壓力是一般人承受不了的

「你要不把你自己認真看待,誰能認真看待你?一定要有偉大的幻覺。」

不眠芭比的黑鏡警告:當芭比走進現實世界,人們卻穿成芭比走進虛擬

不眠芭比的黑鏡警告:當芭比走進現實世界,人們卻穿成芭比走進虛擬

這個世界或許放棄了將女性作為客體去凝視約束,卻從未放棄將女性作為資源。

環衛工殺人事件:「以罰代管」的慢性霸凌與公共部門的推卸責任

環衛工殺人事件:「以罰代管」的慢性霸凌與公共部門的推卸責任

政府在對環衛行業的市場化轉型中,通過限縮財政投入進行外包,將公共成本轉嫁為對一線勞動者的剝削上,以罰代管是其中的產物。

袁源x林垚 戰爭與責任對談(下):作為戰爭的旁觀者,我們能做些什麼?

袁源x林垚 戰爭與責任對談(下):作為戰爭的旁觀者,我們能做些什麼?

當我們身處戰爭的範圍之外,「圍觀」這場戰爭時,又是否有自己可以盡到的責任?

袁源x林垚 戰爭與責任對談(上):俄羅斯普通人應該對俄烏戰爭負有責任嗎?

袁源x林垚 戰爭與責任對談(上):俄羅斯普通人應該對俄烏戰爭負有責任嗎?

在由個人決策為主導、缺乏社會「同意」的戰爭中,普通民眾有責任嗎?要如何負責?

 醉酒的性別:輪姦、Metoo和旁觀者的選擇

醉酒的性別:輪姦、Metoo和旁觀者的選擇

我選擇寫下這篇文章,嘗試展現出另一種觀看和態度。

王臻明:美中南海對峙——中國為何要經略南海?透過什麼戰術手段?

王臻明:美中南海對峙——中國為何要經略南海?透過什麼戰術手段?

台海情勢受到世界矚目,但不少學者警告,南海同樣危險,甚至有可能比台海更早爆發武裝衝突。

加拿大大戰科技巨頭公司:這場為新聞行業生存而戰的行動,將會如何收場?

加拿大大戰科技巨頭公司:這場為新聞行業生存而戰的行動,將會如何收場?

相比歐盟,加拿大的經濟體量,新聞內容涵蓋的讀者人數,與潛在的谷歌服務使用人數,與歐盟所具備的協商力量並不在一個量級。

陳美華:台灣MeToo為什麼遲到?異性戀常規下的女性日常

陳美華:台灣MeToo為什麼遲到?異性戀常規下的女性日常

「吃豆腐」的主詞是男人、動詞也是男人,豆腐/女人做為客體、受詞,還能談論主體性嗎?

彭仁郁:台版MeToo浪起後,我們如何跟上浪,可以一起走多遠?

彭仁郁:台版MeToo浪起後,我們如何跟上浪,可以一起走多遠?

性暴力不會因為這波MeToo運動而終結,但這是社會集體共同覺醒、深入了解性暴力複雜性的機會。

無障礙綠色生活:不斷改進遊憩設施就能暢行無礙?

無障礙綠色生活:不斷改進遊憩設施就能暢行無礙?

任誰都該有選擇的權利——選一個地點,擇一條山路,依循自己的步伐,以喜歡的方式來滿足自身的需要。

台灣職場性騷擾:說出「我們不要這樣算了好不好」之前,你需要的底氣

台灣職場性騷擾:說出「我們不要這樣算了好不好」之前,你需要的底氣

如何在這波浪潮中,正視當事人的經驗,重新盤點制度的缺點與完善度,是這波浪潮中應該推進的重要工作。

陳宗元:在台灣,性騷擾及性侵害的困境是什麼,司法如何避免二次傷害?

陳宗元:在台灣,性騷擾及性侵害的困境是什麼,司法如何避免二次傷害?

在現實中,各單位在處理相關事件時,多為遮家醜而以各種方式勉強、勸服被害人息事寧人,導致被害人反而被體制所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