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態度、觀點、分析,深度思考與解析,你的時代觀察夥伴。

賴政府的停損點?台灣政治發展最接近「解散國會」的憲政時刻

賴政府的停損點?台灣政治發展最接近「解散國會」的憲政時刻

賴政府現在可能面臨一個重要的停損點:要不要發動台灣歷史上第一次的解散國會?

「沒有中國的中國研究」:全球變局下,台灣中國研究的重構與新定位

「沒有中國的中國研究」:全球變局下,台灣中國研究的重構與新定位

台灣的中國研究不僅是學術研究,也是攸關台灣命運的政策研究。

粗暴而巧取的佔領:六四維園家鄉市集一記

粗暴而巧取的佔領:六四維園家鄉市集一記

清除六四記憶,一方面依靠公權力的嚴刑峻法,另一方面是公帑資助「民間」同鄉會佔領維園。

香港47人案評論:基本法「違反」國安法?人民權力不會因憲政建立而消失

香港47人案評論:基本法「違反」國安法?人民權力不會因憲政建立而消失

道理為自己而寫:人民之終極立法權,並不會因為憲政之建立而消除,這跟法律上賦予之權益或者法律權限沒有關係。

「六四」三十五年,記憶的窄門

「六四」三十五年,記憶的窄門

在這裏,選擇自己閱讀、記憶或紀念六四的方式。

【重推】越南變局:公安部長蘇林,如何打亂阮富仲接班計劃,躋身國家主席?

【重推】越南變局:公安部長蘇林,如何打亂阮富仲接班計劃,躋身國家主席?

總書記阮富仲重病不愈的情況下,蘇林代表的公安系統為了滿足權力野心,出現了越南政壇罕見的「奪權」。

台港「支語警察」辯論,與「華語」的標準化和生命力

台港「支語警察」辯論,與「華語」的標準化和生命力

標準化在什麼情況下是語言的生命力,什麼情況下會變成語言的孱弱和殘缺?

從「主權在民」到「和平靠實力」:解讀台灣四位總統的主權論述

從「主權在民」到「和平靠實力」:解讀台灣四位總統的主權論述

即便四名總統都宣稱「中華民國是擁有獨立主權的國家」,但其他面向則是大異其趣。

《立場案》遙遙無期的等待:法官在刑事案件中儘早作出判決的人權法責任

《立場案》遙遙無期的等待:法官在刑事案件中儘早作出判決的人權法責任

難道這代表法官不受任何約束,審結案件即可以隨意束之高閣,遲遲不頒布判詞嗎?

【母親節】母職路上,女人需要的不是讚美,而是忠告與支援

【母親節】母職路上,女人需要的不是讚美,而是忠告與支援

若你有一個女兒;或想像自己有一個女兒。

專訪法律學者張湖月:當中國式監管遇到互聯網巨頭,揭露出體制什麼樣的問題?

專訪法律學者張湖月:當中國式監管遇到互聯網巨頭,揭露出體制什麼樣的問題?

2020至2022年的「監管風暴」與其說是政府強勢的表現,不如說是制度失靈的體現。

各國在綠色能源產業政策上的「軍備競賽」,對全球新能源格局意味着什麼?

各國在綠色能源產業政策上的「軍備競賽」,對全球新能源格局意味着什麼?

中國遙遙領先,歐洲被遠遠拋在後面,但未來的需求需要這麼多產能麼?

賴清德新內閣的起手式:賴卓體制如何實現「賴清德意志」?

賴清德新內閣的起手式:賴卓體制如何實現「賴清德意志」?

賴清德在用人上趨於謹慎保守,第一次內閣主打的是安全牌。

【書評】《誰在害怕性別?》當性別成為製造恐慌的鬼魂,巴特勒如何拆解

【書評】《誰在害怕性別?》當性別成為製造恐慌的鬼魂,巴特勒如何拆解

性別研究說來說去就是從權力中解放慾望,讓我們自由地愛、共識地欲、欣然地活出自我。

墜落與審判:女強男弱的家庭分工,就是女強男弱的婚姻嗎?

墜落與審判:女強男弱的家庭分工,就是女強男弱的婚姻嗎?

對我們理解現代婚姻和性別問題有何啓示?

《可憐的東西》:如何製造女性虛假意識

《可憐的東西》:如何製造女性虛假意識

而尋找答案,毫無疑問要回歸到原著與電影之間。

對話反錫安主義猶太活動家: 在德國,猶太人成為「反猶」指控的最大受害者

對話反錫安主義猶太活動家: 在德國,猶太人成為「反猶」指控的最大受害者

當一切罪行都是以猶太人為名而實施,當猶太人被徹底與以色列政權綁定在一起,反錫安主義的猶太人的在場就更加重要。

解殖批判如何從法治出發:讀《在夾縫中抵抗》

解殖批判如何從法治出發:讀《在夾縫中抵抗》

今天還應該如何理解法庭和法治的價值和角色呢?

葉靜倫:花蓮大震之後,鉅額捐款如何成為捐款人想要的樣子?

葉靜倫:花蓮大震之後,鉅額捐款如何成為捐款人想要的樣子?

錢花不完、很難花,甚至亂花,真的只是捐款專戶可信度的問題嗎?

她邦:祛除國家敘事的女性共同體

她邦:祛除國家敘事的女性共同體

我始終堅信關心身邊一位失業女工的生活窘境,比關心一場「奪回領土的戰爭」更迫在燃眉。

中共如何破解威權宣傳的兩難困境:新媒體時期的官媒策略與大眾動員技巧分析

中共如何破解威權宣傳的兩難困境:新媒體時期的官媒策略與大眾動員技巧分析

官媒超出預期地全面激發了群衆的興趣和認可度,「十年前,沒有人讀《人民日報》,今天,所有人都讀《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