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
安華實現大馬首相夢:24年間,馬來西亞政治、皇室和民意的變幻沈浮
也是大馬首次陷入懸峙議會。
-
華思睿:被馬斯克玩壞的Twitter,還能活多久?
他一人就可以決定這個在全球擁有數億用戶的社交媒體平台的最終命運,沒有人可以阻擋他。
-
下一次疫情來臨前,COVID-19期間的「訊息流行病」能不再重演嗎?
官方訊息愈混亂,人們愈容易相信假消息。
-
後疫情時代的租住危機:我如何在歐洲親歷遷徙的窘境
在荷蘭,租房是要加價的——像拍賣場那樣不斷叫牌、競價。
-
數據看卡塔爾世界盃:疫後首個國際盛事背後,有多少看不見的成本?
卡塔爾為世界盃大興土木,可能令這屆世盃成為史上最不環保的賽事,但我們也不能忽視跨國資本藉這些工程謀利的事實。
-
卡塔爾世界盃
世界盃日本參戰史:充滿政治角力與贊助算計的「大和」足球
每次日本代表隊「藍武士」進軍世界盃足球賽,都會引起不少話題,監督圈選了誰去參賽世界盃,都成為足壇熱議焦點。
-
俄羅斯民族主義的前世今生:歷史上帝國的犧牲品,如今「國家領土統一」的號召
「民族主義者對俄羅斯合併吞克里米亞表現出極大的熱情,與當局的所有分歧都被擱置一邊。」
-
巴西總統盧拉的第三個任期,會是盧拉主義的最後一幕嗎?
盧拉主義究竟是左是右,似乎和觀察者的角度分不開。
-
能源、經濟與軍備——德國與法國矛盾背後歐盟內部的撕裂和危機
德國應對這兩場危機反映出的最大共同點是:吃了歐洲其它國家的「人血饅頭」。
-
美國中期大選特稿:面對2024後的台海危機,美對台的「戰略模糊」還能持續嗎?
或者我們應該停止問「美國是否協防」的問題了。
-
美國中期大選前瞻之五:淺談選舉民調-為何大眾對民調機構出現「信心危機」?
所謂民調不可信,有可能只是因為確認誤差。
-
俄國行記:一個戰爭中的社會,如何當作戰爭沒有發生?
彷彿這場戰爭是俄羅斯和歐洲之間的一場「代理人戰爭」,而不是眼前這個國家已經親自下場。
-
美國中期選舉前瞻之四:二十大後台美關係會否有變?華府到底如何討論台灣?
隨著美國對於中國採取戰略競爭態度,美國對於台灣的和平承諾將成為共識。
-
理解梨泰院「人群擁擠」事故:一場能避免的慘劇如何發生?災難中應如何自救?
「人們不是因恐慌而死亡。他們恐慌是因為他們正在死去。」
-
美國對華芯片管制全解析:制裁範圍前所未見,中國半導體行業被「冷凍」的危機
在戰略層面,新規釋放出來的最重要信號,是美國已經在爲某種中美高強度、正面對抗的局面做準備——很有可能是新的台海危機。
-
南韓梨泰院踩踏事件:首爾萬聖節派對意外,至少151人死亡,82人受傷
派對現場一度聚集了將近10萬人;此次大規模踩踏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數,可能還會攀升。
-
徐曦白:英國政治荒誕劇暫時落幕,印度裔新首相會成為保守黨的救命稻草嗎?
若辛偉誠真的有什麼神奇力量可以重鑄保守黨的聲望,那稱他爲當代最偉大的英國首相也不過分了。
-
海報行動——四通橋抗議事件後,中國海外留學生在各種掣肘下發出回聲
政治表達的一腔熱情,在跨越國境的審查制度、氾濫的民族主義情緒和潛在的網絡暴力的威脅下,紮根生存。
-
意識是甚麼?能創造藝術的人工智能有意識嗎?
機器人不能證明自己不是哲學殭屍(不過你也不能)。
-
美國中期選舉前瞻之三:經濟﹑墮胎﹑槍枝暴力--哪項重大議題能有效催票?
美國人逐漸從墮胎權轉而關注經濟問題,而這正是民主黨的弱點。
-
美國觀察:民粹主義正在左翼政治中萌芽嗎?
時下所需的團結是否掩飾了什麼問題?
-
美國中期選舉前瞻之二:在傳統劣勢下,民主黨還有望拿下搖擺州嗎?
許多曾經的票倉變成了搖擺州,這些地方將主宰拜登政府和美國的未來走向。
-
【重磅】北京「策應」莫斯科?——俄烏戰爭與中美衝突背景下的中俄聯盟本質
美國能否分化中俄?俄羅斯是否終將厭倦對中國的依賴?而北京會否後悔對莫斯科的支持?一個當下牢固的中俄聯盟,與不確定的未來。
-
北溪管道襲擊六問:水底攻擊如何發生?深海襲擊誰有管轄權?
襲擊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天然氣洩漏事故之一,也可能是「混合戰爭」升級的先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