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陌生的台灣醫院——當獨居、雙老家庭的移台老年港人患病、入院
活了幾十年,求診、看病、住院,現在這些都要重新學習、適應。

支聯會拒交資料案判4.5個月——鄒幸彤︰我們用行動給出一個非常簡單的回答
這是首宗挑戰港區國安法、警方向外國代理人索取資料的權力的案件。到底香港和外國的外國代理人條款是如何誕生和執行?

專訪學者陳效能:香港女性遭受暴力,很多時我們仍假設「家庭」很溫暖
每4名香港女性中,可能有1名曾在親密關係或家庭內遭遇暴力。

一鮨入魂,但我工作到沒有靈魂——Omakase壽司仔自白
我這樣的「壽司仔」,其實更像是一位「海鮮屠宰及分割技術員」。在密閉的工作環境中,匠人精神有時成了剝削或自我剝削的說辭。

望不見歡欣人臉 香港人的口罩三年
每個人能夠自由地選擇時,才是真正復常。

致命的親密關係,被前任或伴侶殺死的香港女性|一分鐘數洞
被現任或前任伴侶謀殺的香港人中,女性佔了絕大多數。

香港立法會記錄不具名風波︰與涉侵犯人權的中國公司合作、徵詢程序被消失
「(主席)梁君彥說過很多次立法會不是橡皮圖章,那你要真的透過實際做的事,而不是口講一套,做一套。」

李立峯︰由公共服務廣播到國家廣播——從香港政府廣播牌照中期檢討談起
在今天的媒體生態中,利用面向大眾的廣播機構來進行促進國家融合和國民身分的工作,有效嗎?

生活攻略紅寶典、投身大陸市場的賺錢跳板——小紅書是如何悄悄打入香港市場?
小紅書課程不斷強調,香港用戶在小紅書上有天然的優勢,「他們(大陸人)好想知道香港文化為何會跟國內差那麼遠?」

遲來10年的公義︰被單車鏈毒打、熨斗燙面,在港被虐移工獲賠逾121萬元
距離那段被虐待的日子已有10年,她還是會經常發惡夢,身上的疤痕並沒有完全消失,部分傷口仍會感到痕癢痛楚。

「請仔細看看我們,我會被消失」——香港加快遣返難民後,他們回到死亡恐懼中
香港不是難民拯救地。「人們最後一次看到我,會是在(原居地)機場,但當我被捕後,我會被消失。在此之後,不會再有我的消息。」

「到香港體驗正常的大學生活」,擠爆香港碩士申請的陸生在尋找什麼?
「不是一開始就想去香港的,當時潤的心情還沒有那麼迫切。」「香港讀研只要一年,可以更早回國佔到坑位。」

香港47人初選案開審︰4被告成控方證人、辯方上月收逾萬頁呈堂新文件
「爭取普選無罪,對抗暴政無罪,無罪可認」、「我想知我在認哪條罪?」

一家咖啡館與一個燦爛時代:香港Brew Note,他們曾在這裏實驗公共生活
「你經歷過這些美好,要徹底把自己變成非政治人、非公共人,純粹是一個消費者,過私人生活,這是不容易的。」

專訪《1人婚禮》導演周冠威:香港電影耶穌?我今次反對「犧牲」的說法
新電影裏有一句對白,「我這輩子都深思熟慮,你讓我衝動一次吧。」「這句對白是我啊。你讓我做一次吧,那個才是我。」

重組2022年人權新聞獎風波︰保住了FCC會址,失卻了新聞自由
「FCC(香港外國記者會)不是一棟建築物,它是個概念。很多人不明白,就算沒有這棟樓,FCC也可以生存下去。」

中港青年對談反封控抗議:在斷裂和不信任裏,儘量建構公共的討論
「從此之後,不管你是什麼立場,都可以面對抗議這個選項了。」

立場新聞案庭審筆記︰香港新聞第一課
「你知道,我們說做新聞是做歷史的初稿。」

專訪工權會總幹事蕭倩文︰記住每一個在城市發展中犧牲的名字
「我們的衣食住行都是建立在生命、血汗之上,我們應該要知道或者記住他們,而不是當沒有存在過。」

當澳門緊跟中央放寬後——三年了,除了派錢,他們憤怒政府毫無準備
澳門政府口中的抗疫最後一哩路,「對某些人來講,簡直是一條不歸路。」

通關之後——大陸人南下,港人北上,香港便可「復常」?
「疫情的封閉和公民權利的封閉交織在一起。現在的復常是疫情的復常,而不是公民權利的復常。」

香港藥房「沒有幸福」——通關前夕大陸爆疫,港人搶藥與「自求多福」
她預感香港這城市會再度迎來變化,「會沒有以前那一種平靜吧.....小確幸完結了。」

通關、「復常」在即,你還記得香港人是如何熬過三年疫情嗎?
中國爆疫,但兩地通關在即,勾起香港人對於爆疫的恐懼。端傳媒回顧過去三年,有關香港爆疫的種種。

為何香港foodpanda外賣員的二次罷工失效?——與十五年前紮鐵工潮的對比分析
紮鐵和外賣兩個罷工雖是異曲異工,將兩者作比較,是為了解香港罷工在什麼條件下產生,以及在什麼情況下會有發展及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