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端陪你過年
-
Lunar New Year vs. Chinese New Year,我們過的是同一個農曆新年嗎?
在New Year前面該用Lunar還是Chinese,成為台灣網民的應節爭論。虎年第一道二選一難題,比想像中還要複雜。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離開催育的華人文化,她們在外國想像另一種無孩人生
她們發覺,在「子孫繞膝」﹑「共享天倫」以外,人生其實有更多的可能性。
-
一手爛牌的時代怎麼辦?必播賀歲片《嚦咕嚦咕新年財》告訴我們的
爛牌時代,確已經失去優勢,很多人選擇棄牌離場,但始有人會留下繼續打繼續捱。輸只是一局,但牌品是意志,留在心裡是一世。
-
2022年春晚:爹味,改頭換面的國學,與大灣區輓歌
三十年的時間,港台藝人在春晚舞台的意義和地位完全不同。「温拿」在春晚的再聚首,不如說這更像是一個時代的輓歌。
-
來一碟特別點的蘿蔔糕:撐香港蘿蔔,不止因為情懷
在後社運的香港,很多人覺得,想真正生活必先移民。她認識的農夫社群,移民潮下卻沒幾個離開。
-
過年好焦慮:做「逆媳」、被出櫃,不完整的人生=失敗的人生?
「過年團圓在舊時代來說是很重要的事,但年輕世代認為把生活過好比團圓更加重要。」
-
咖喱魚蛋也溫柔:九月茶餐廳,在台港人的出路是打破港人小圈子?
「香港人來台灣,不該是香港小圈子」,這次在台港人舉辦的新年市集,不僅有香港人,也有台灣的原住民、東南亞新住民和外商。
-
歲末,你還會買下一本日曆嗎?手撕的時間感,陪伴與慰藉
「每天撕一頁日曆這動作其實非常『農業社會』,這樣的時間感很古典的⋯」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