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爛牌的時代怎麼辦?必播賀歲片《嚦咕嚦咕新年財》告訴我們的

爛牌時代,確已經失去優勢,很多人選擇棄牌離場,但始有人會留下繼續打繼續捱。輸只是一局,但牌品是意志,留在心裡是一世。
《嚦咕嚦咕新年財》電影劇照。
香港 影視 風物

疫情關係,香港又迎來一個沒有賀歲片的新年。但對於需要寫影評的傳媒工作者,以及相當討厭賀歲片的我來說,是慶幸又逃過一劫。

眾多電影類型之中,賀歲片一直最乞我憎(讓我討厭)。賀歲片就是皆大歡喜、隱惡揚善,賀歲片就是即使院廳裡有人一邊看戲一邊笑爆嘴、跟旁邊友人高談闊論,甚至郁身郁勢(動來動去),都無辦法理直氣壯制止,因為是賀歲片,因為賀歲片就是農曆新年,無謂惹是鬥非。賀歲片就是以好不好笑、看得划不划算作為評分標準,畢竟是賀歲片,觀影門檻可以降到很低,但求笑餐飽,不會悶到睡著就已經不錯。但片商同樣明白觀眾要求低,於是打正旗號是是但但(隨隨便便),除了明星列陣之外,基本上都乏善可陳,不外乎群星拱照將銀幕塞滿,劇情方面則可有可無,隨意堆砌,最忌太過認真。每逢賀歲片檔期,由於工作關係,避無可避硬著頭皮要看幾部群星大匯演,實在有苦自己知。但總有朋友趁著農曆新年前來寒暄幾句,然後追問有什麼心水推介。坦白說,放在心底年復一年都是同一句:與其入場賭一把,不如留在家中重看一遍《嚦咕嚦咕新年財》。

事實上,我是真的沒看過任何一部港產賀歲片,比起重看一遍《嚦咕嚦咕新年財》更有驚喜。今年剛好是《嚦咕嚦咕新年財》上映二十周年。個人認為,過去二十年來,要找一部可以緊隨其後,媲美《嚦咕嚦咕新年財》的賀歲片都很困難。或者每一年的農曆新年都可以排期在各大戲院重新放映一次,好過再獻新猷又獻世。若然有此選擇,至少《乜代宗師》看到大腦缺氧都可以中途離場看劉德華打麻雀(麻將),或者黃百鳴實在令你再笑不出,都可以補飛(補票)去看梁詠琪發爛渣(發脾氣)。《嚦咕嚦咕新年財》不但是我心目中最出色的賀歲片,亦是百看不厭港產片的代表作之一。到底好在什麼地方?一部賀歲片應有的明星、笑料和合家歡元素,它當然一應俱全,並不會缺少。但看過無數遍,將對白倒背如流之後,便逐漸發現它可能不只是賀歲片、賭片、港式喜劇,還總是勾起一些經常被遺忘,或是假裝忘記其實不想面對的事情。

《嚦咕嚦咕新年財》不但是我心目中最出色的賀歲片,亦是百看不厭港產片的代表作之一。它可能不只是賀歲片、賭片、港式喜劇,還總是勾起一些經常被遺忘,或是假裝忘記其實不想面對的事情。

《家有囍事 2020》電影劇照。
《家有囍事 2020》電影劇照。

每況愈下的港產賀歲片

港產片之中的賀歲片,約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八、九十年代,所謂百花齊放,影視蓬勃的黃金時代。普羅大眾娛樂選擇不多,農曆新年期間,消遣活動例牌都是看賀歲片。像我小時候,父母並不是特別喜歡電影,所以每年都只有農曆新年那幾天有機會入戲院。不愁觀眾的賀歲片,製作過程省時費勁,甚至是完全靠明星陣容撐起票房,成本效益最高,基本上沒有不拍的理由。

第二階段是千禧年過後的合拍片時代。隨著互聯網普及,香港人的消遣形式變得多樣化,群星聯演的賀歲片逐漸失去號召力,但就轉而成為中港合拍片潮流的熱門之選。拍攝成本低、時間短,而且對香港影星進軍內地市場大有幫助,從而催生一批粗製濫造、甚至為遷就明星拍攝檔期而支離破碎的中港合拍賀歲片。名義上都是香港製造的賀歲片,但實際上是一半內地演員、一半香港演員,有時連故事舞台都有一半發生在內地城市,變相已成為內地電影的產物。

第三階段則最惡劣,來自近年有如情感勒索的香港本土電影潮流。隨著內地電影市場迅速擴張,香港電影的生產模式短短幾年已被複製,而且內地明星的聲勢已蓋過一眾乘風破浪的港星。合拍片再無實際價值,淪為蟹貨(套牢)的香港電影人迅速回流,與此同時,邵氏亦有意東山再起,斥資拍過幾年賀歲片。低成本拍攝,再以各種本土情懷、香港精神作為包裝的賀歲片,便取代了低質而沒有觀眾緣的雜種合拍片,但其實質素亦沒有很高。

最能標誌這三個階段的賀歲片,應該是《家有囍事》。黃百鳴早在 90 年代便拍過兩部《家有囍事》和《97 家有囍事》,不但贏到開巷,更成為賀歲之中經典。然後到 2009 年,黃百鳴嘗試以合拍片形式再拍《家有囍事 2009》,其實並不成功。到 2020 年回流香港,再以本地演員班底翻炒一部《家有囍事 2020》,聲勢明顯更差。電影確實是舊調重彈,新意欠奉,但至少見證著香港賀歲片的發展史。

低成本拍攝,再以各種本土情懷、香港精神作為包裝的賀歲片,便取代了低質而沒有觀眾緣的雜種合拍片,但其實質素亦沒有很高。

《嚦咕嚦咕新年財》電影劇照。
《嚦咕嚦咕新年財》電影劇照。

最運氣不好、最掃興的賀歲片

作為 2002 年賀歲片的《嚦咕嚦咕新年財》,由於 2003 年香港政府就簽署 CEPA 鼓勵片商投資合拍片,所以它算是屬於第一階段的最後期作品。電影表面上是最主流的即食港式喜劇及賭片,劉德華飾演的街坊賭俠,明顯是十多年前《賭神》的平民版。但《嚦咕嚦咕新年財》出自銀河映像班底,由杜琪峰和韋家輝執導,喜劇及賭片本身不是銀河映像的主要作品,可想而知它的出現本身便有些實驗性質,跟王晶獨領風騷的一系列「賭字頭」電影相比起來,更有著懸殊之別。從《賭神》、《賭俠》到《賭聖》(以至合拍片時代的《賭城風雲》),電影角色都關心著一部賭片之中最實際的事情:如何贏。但《嚦咕嚦咕新年財》無論作為賭片還是賀歲片,它的核心主題都是相當不湊米氣(不接地氣):如何面對運滯(運氣不好)的日子,如何輸,輸了怎麼辦。

在王晶的《賭神》或是劉鎮偉、周星馳的《賭聖》(最初其實就是跟《賭神》打對台),故事主角其實從來都沒輸過,而是基於某些原因所以贏不到。賭神周潤發是因為失憶忘記了自己的真正身份,但只要吃過朱古力,重拾本能反應,便即時如有神通,再度展現超凡賭技,逢賭必勝。賭聖周星馳則練精學懶,依賴特異功能「洗牌」取勝,意外失去這個作弊能力之後,故事便圍繞他如何穿越時空、追女仔,設法找回自己的超能力,然後一鋪翻身,反敗為勝。無疑這些情節是很貼近香港八、九十年代的核心價值,因為有身份就有優勢,有優勢就可以必贏,能夠賺到盡。無優勢、佔下風的時候,就得想方法搶回優勢,找回「屬於自己」的身份和優勢。所以賭神落場不可以不吃朱古力,賭聖沒有超能力便會一味拖延時間,從未憑自己的判斷,在無優勢的情況下跟對手賭身家。許勝不許敗,只有必贏才會出手,瞓身去盡(全部投入)。雖然是不能認真看待的喜劇,但某程度上觀照了上世紀末那個憧憬一夜致富,人人貪婪卻很怕死,投機主義熾熱的繁華香港,即那個紙醉金迷時代的縮影。

心不亂、局不棄,適時轉章、轉攻為守,輸少當贏才能留住本錢。無運,但不認命,不逃不避,更加不會反檯走數(翻臉賴賬)。

在《嚦咕嚦咕新年財》裡,梁詠琪飾演的「好勝 Gigi」同樣是這種社會意識形態下延伸而來的角色,要知道「好勝 Gigi」如此深入民心,就是心照不宣,她是香港人急功近利、輸打贏要的最佳寫照。但劉德華這個街坊賭俠剛好相反,本是麻雀高手,但人生經歷失勢,輸到無得再輸,從此明白世事無法贏到盡,贏是運氣,輸亦是運氣。麻雀回來必有因,無牌運、無任何優勢的時候(當然亦沒有特異功能和高科技眼鏡作弊)卻反而一再提醒「好勝 Gigi」不要發爛渣,因為愈爛的牌,愈需要步步為營,畀心機打(用心去打)。心不亂、局不棄,適時轉章、轉攻為守,輸少當贏才能留住本錢。無運,但不認命,不逃不避,更加不會反檯走數(翻臉賴賬)。

此情此景,就像馬家輝在《鴛鴦六七四》寫哨牙炳當眾連摸三鋪爛牌,心知賭運全失,凶兆在前,但爛牌都是要打出去。因為贏你的不是對家,跟你對賭的,並非其他,而是命運。算不算是賭徒看破命數的脫俗境界,我就不敢說,但《嚦咕嚦咕新年財》我真的看過很多遍,後來覺得這個故事跟杜琪峰兩年後執導的《柔道龍虎榜》殊途同歸,那種不怕輸,不怕失去優勢,哪怕打盲拳亦無所畏懼的搏擊精神,正如街坊賭神劉德華的口頭禪,牌品好,人品自然好,人有信念,無論輸贏都動搖不到。

《嚦咕嚦咕新年財》電影劇照。
《嚦咕嚦咕新年財》電影劇照。

牌爛人未死,全部靠自己

命運是那個將你迎頭痛擊的敵人,避不到,唯有捱,把它好好捱過去。

《嚦咕嚦咕新年財》表面上是一部即食而歡樂,霎眼嬌(只是初看很美)的賀歲片,但嚴格來說它不是賭片(或者麻雀片),卻是銀河映像不按常理出牌,將搏擊電影常見的自強抗命主題,重新包裝成賀歲片(或者賭片、麻雀片)。畢竟它就是一部如此神經刀(神經兮兮)的作品,不講贏錢,講輸到清光、講運滯,往後我都再沒看過一部那麼掃興而又印象難忘的賀歲片。而且,如今看來,《嚦咕嚦咕新年財》的核心主題可能「超前部署」近二十年,與今日的香港電影有所呼應。

去年就有一部彷彿將《嚦咕嚦咕新年財》還原成搏擊電影的《一秒拳王》。男主角本身憑著預知一秒的天賦成為天才拳手,但意外失去天賦異能,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別再天真以為找得回來,因為《賭聖》那個投機取巧,時機一到便會必贏的黃金年代已經遠去。電影是寫給當下的香港人的勉勵,跌咗嘢,試吓唔好搵,試吓唔好執(掉了東西,試試不要找,試試不要撿),擁有這一秒固然是很難得的優勢,但無優勢都不代表必輸。你可以重新開始,咬緊牙關用無數倍的苦練,實實在在憑自己拼搏,追回那一秒。命運是那個將你迎頭痛擊的敵人,避不到,唯有捱,把它好好捱過去。早於二十年前,劉德華想教會「好勝 Gigi」的亦是這個道理。就算一手爛牌,唔好炆(不要焦躁),唔好咁心急(不要那麼心急),慢慢打,將好牌一隻一隻再撈回來。爛牌時代,確實已經失去優勢,很多人選擇棄牌離場,但始終有人會留下來繼續打,繼續捱。輸只是一局,但牌品是意志,留在心裡是一世。

事實上,我並不是很會打麻雀,所有打麻雀的知識都是從那些賭片和賀歲片學來的,所以過去多年但凡落場打兩圈,幾乎都是做下家的魚腩。但我學會了嚦咕嚦咕是七對子,無得碰,無得上,牌面無得賺,唯有默默儲牌,一直捱到叫糊食牌(有人贏)為止。如果麻雀有歇後語,嚦咕嚦咕,即是牌爛人未死,全部靠自己。這部賀歲片看足二十年,堪稱家傳戶曉,但說來慚愧,都是最近幾年才能領略到其實笑中有淚。打牌如做人,難打的牌還是要打,路難行,都要繼續自己行。

《嚦咕嚦咕新年財》電影劇照。
《嚦咕嚦咕新年財》電影劇照。

讀者評論 8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1. 沒有看過該電影但看完這篇文章心裏也溫暖正面起來
    2. 看到文末兩段立時想到今年澳網男單決賽中拿度如何一局一局追回來的神奇逆轉勝

  2. 同作者一樣,這是我最喜歡的賀歲片。就連主題曲《大勝無限番》(林夕填詞)都好正,鬼馬傳神,有段描寫「明明叫緊清一色,但偏偏摸中隻險章,唯有轉混一色」嘅情景,帶出金句「手風差要守 手風好再爭 敗了贏在玩 」,寫得非常好,推介一下~

  3. 作者明顯對香港娛樂圈(或香港電影)只有片面認識,很多說法不值一睇

  4. 依套戲我都好鐘意睇, 但聽聞初初開拍時只有”麻雀俠” 3隻字, 估唔到邊拍邊寫都可以有一套幾好笑又有些哲理的港產片出來

  5. 手機,電玩發達,麻雀已是懷舊之物,疫控下,香港人欠是相聚藉口

  6. "…牌品好,人品自然好",乜唔係調轉?

  7. 今天早上才看到了另一篇幾年前寫的《嚦咕嚦咕新年財》的文章,沒想到在端上有看到另一篇。也算是一種緣分?
    我記得幾年前窮富翁大作戰聯同中文大學心理學系(還是經濟學系,我有點記不太清了)做了一個小實驗,邀請了一群參加者一起來玩大富翁,但這場大富翁的規則已經做過微調,對某幾位參加者有更多優勢。結果這些有額外優勢的參加者往往不認為自己的勝利是因為自己在規則中得利,而是因為自己的努力與才智。而對手落敗的原因亦然。當處於順境時,人大多自己感覺良好,傾向內在歸因。一旦進入逆風局,就會轉向外在歸因,瀨呢樣瀨果樣。或者在這個時候要做的,是靜下心來,回顧自己走過的路,細想自己是如何走到今日這一步,是個人的奮鬥還是歷史的進程。也許在看清手上的牌之前,更要先看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