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氣溫降到15度,大雨的台北仍有燈火通明的餐廳飄出笑聲與香氣。香氣來自咖喱魚蛋與港式奶茶,笑聲中夾雜粵語:「飲杯!」這是大同區一間鐵閘落了一半的茶餐廳,名為「九月」。
這場小小的團年飯聚餐,是茶餐廳老闆 Andy 與工讀生 Dorothy 近來少有的消閒時光。一起團聚的是幾位港人義工,他們多數都在一個月前的「台灣大笪地」聖誕市集上萍水相逢,吃完這餐,又要忙著籌備2月新年的「台灣大笪地」市集2.0。
Andy 已經兩年沒有回香港過年,但有這班新朋友,也不覺得寂寞。「過年最重要是跟誰一起過。大家理念相近,都想幫台灣做點事。」他說,「也有唏噓,不知明年過年還會不會聚在這裡,大家都想努力留在台灣。」這已是九月茶餐廳參與或發起的第十場台港交流活動。
「好像一隊足球 team,我做打雜,大家是主角。」28歲的香港人 Andy 說。
三年前的9月,Andy 租下台北大同區這間絕非旺鋪的小小店面,因為9月開業,他也9月生日,所以就叫「九月茶餐廳」。去年新年,常來吃飯的台灣人熟客知道他是香港人,特地在開年第一天送來他在台灣的第一封利是。一年過去,茶餐廳經歷台灣疫情衝擊而不倒,更成為在台港人聚集的小小江湖。
江湖聚到人,因為食物的味道,也因為食客口中的「溫柔」。台北不乏港式餐廳,一間年輕的茶餐廳如何走到今日?拉開鐵閘,找一張檯,我們用一杯下午茶的時間,講講九月茶餐廳的故事。
「過年最重要是跟誰一起過。大家理念相近,都想幫台灣做點事。不知明年過年還會不會聚在這裡,大家都想努力留在台灣。」
大笪地,粵語謂一大塊空地,通常指曾香港島的上環大笪地,1840年代香港開埠初期出現,至1980年代式微。上環大笪地內有跳蚤市場、大牌檔、表演節目,為昔日香港貧苦大眾於夜間的最佳娛樂場地。月前在台港人舉辦的聖誕市集亦藉此故,命名為「台灣大笪地」。
二十味咖喱魚蛋的香港滋味
假使世界原來不像你預期
仍懷著一顆謙卑
來面對不安的天氣
風雨不會沒了期
終於會等到夢寐
全城在變遷
不減你是你⋯⋯
鐵閘拉開,廣東歌先入耳,是香港歌手方皓玟的《假使世界原來不像你預期》。去多幾次,你還會聽到 Mirror、何韻詩、達明一派、hirsk、謝安琪等等來自香港的聲音。
簡單檯凳背靠著整面牆,是老闆 Andy 朋友拍攝的旺角街景,一個鐵架上擺著以香港為主題的明信片、攝影集,不少是學生寄賣的文創品。半開放式廚房,出餐口和座位只半牆之隔,食物香味飄出,經過也可瞥見 Andy 沖奶茶的忙碌身影。
家住香港仔的 Andy 16歲就出來打工,從侍應做到廚房,什麼都學了一遍。師傅賞識,教他不少秘方,他19歲到台灣讀建築,大學畢業剛好可為自己的餐廳設計裝修,省下不少成本。
如今,他的九月茶餐廳主打招牌咖喱魚蛋、滑蛋、焗飯、西多士和蜜汁鳳爪,都是他自己愛吃且擅長的。在香港時,師傅教他魚蛋汁要分兩種,一個咖喱汁,一個魚蛋汁,要分開煲。裡面有二十多味材料,包括陳皮,要先炒再煲,才會入味。材料的比例,炒汁的火候與時間,魚蛋浸泡的時間,都要計算。
他把這秘方帶到台灣,又請到一位三十年前來台的老香港師傅,每天用半日打魚漿,然後調味,製成之後就送來餐廳。魚蛋浸泡的時間也隨冬天和夏天溫度不同而調整,「如果夏天浸泡得太久,魚蛋就沒那麼彈性,會一 pat pat 咁(會是一搭搭那樣的)。」Andy 說。
「真是香港味,很彈牙。」上桌的咖喱魚蛋,熟客 Billy 這樣評價:「暫時在台灣吃過的魚蛋,這間是最好的,大部分其他吃到的都已經太軟了。汁,吃得出有很多種料,咖喱也是正宗的。」
在香港時,師傅教他魚蛋汁要分兩種,一個咖喱汁,一個魚蛋汁,要分開煲。裡面有二十多味材料,包括陳皮,要先炒再煲,才會入味。魚蛋浸泡的時間也隨冬天和夏天溫度不同而調整,「如果夏天浸泡得太久,魚蛋就沒那麼彈性。」
除了魚蛋,熟客 Eddy 最愛的咖喱豬扒飯,也是香港茶餐廳必定會有的食物。「吃到香港的味道已經夠了。」Eddy 說,重點在於咖喱,「台灣的咖喱和香港的很不同,台灣的咖喱比較甜。」另一道招牌西多士的重點則是口感與醬,Andy說,「咬一口進去,裡面再有花生醬,吃了那個幸福感就會出來。」
食物有香港味的秘訣,除了港式秘方,還有從香港運來的食材。「雖然貴一點,但如果想要那種味,在台灣比較難買到。」最難的是調味料,他在香港茶餐廳學到如何用幾種調料自己調配獨特豉油(醬油),但在台灣,就要用台灣市面上買到的調味料重新鑽研,不斷試味。他曾成功在台灣手工做出冰皮月餅,中秋節試賣,很快被搶購一空。但另一樣他心心念念想賣的腸粉,卻苦於找不到港式甜醬,無法如願。
人人都說吃到香港味,究竟香港味是什麼?對 Andy 來說,那是記憶中的少年時代,三兩好友相聚篤(扎)串魚蛋,吃個焗飯,走過香港仔海傍的魚市場,夜晚再去望海、散步,「心就會好平靜」。師傅所教是技藝,留在 Andy 和香港食客舌頭上的記憶,才是衡量「香港味」的最後那把尺。
不過這些招牌菜,幾個月後再去吃,味道又會有微妙變化。菜單也會隨季節調整,如果客人總是剩下某些菜式,或是某些餐點太少人叫,就會替換。因為香港的茶餐廳師傅曾對 Andy 說:「要不停試味道,不停改進,不可以說覺得好吃就停,要不停研究、求證,是不是要加點什麼。」所以他常在餐廳觀察客人反應,有時也會問幾句建議。
「用這樣的心去做菜,主打幾樣,就夠了。」他說。
他在香港茶餐廳學到如何用幾種調料自己調配獨特豉油,但在台灣,就要用市面上買到的調味料重新鑽研,不斷試味。「要不停試味道,不停改進,不可以說覺得好吃就停,要不停研究、求證,是不是要加點什麼。」
溫柔茶餐廳:台式慢活 mix 港式吹水
「其實這間不是香港餐廳,是香港茶餐廳。有個『茶』字是好重要的。」Andy 說。為什麼?「茶餐廳嘛,有杯奶茶就可以傾計(聊天)。」
熟客 Eddy 再加多一句解說:「香港人說『出來飲茶』的意思就是出來傾計,你不會說『出來傾計』。」
但飲茶吃點心,不是去酒樓嗎?這裡是茶餐廳啊。另一熟客 Shadow 總結:「『九月』就給你一個茶餐廳加酒樓的感覺。」
香港酒樓飲茶,常是一坐就半天,一些老人家對著一壺茶幾碟點心,拿一張報紙坐在角落慢慢看。「但香港的茶餐廳要翻檯,空間有限,租又貴,要賺到錢。」Shadow 說。香港人工作忙碌,吃飯要快,租金、薪水、食材都貴,老闆要計算一日翻多少張檯才能回本。所以茶餐廳的客人總是快來快去,坐下、點餐、吃完、埋單走人,就換下一檯。
換了時空,在台北的九月茶餐廳,也換了一種節奏。香港有24小時茶餐廳,而台灣許多餐廳只做午市和晚市,下午茶時段也不開,兩地飲食節奏大不相同。
老闆 Andy 仍然習慣三到五分鐘就要出餐,不讓客人等,最久的是點心,要蒸十分鐘。「出餐快,但食客又可以慢慢吃。在台灣就可以比較慢活。」
香港有24小時茶餐廳,而台灣許多餐廳只做午市和晚市,下午茶時段也不開,兩地飲食節奏大不相同。老闆 Andy 卻仍然習慣三到五分鐘就要出餐,「出餐快,但食客又可以慢慢吃。在台灣就可以比較慢活。」
這也是熟客覺得這裡有酒樓感覺的原因,在台灣的港式茶餐廳,好像可以容忍你坐久一點,慢慢飲食,慢慢聊天。不過,在茶餐廳聊天的習慣倒是香港人一向都有的。「茶餐廳文化就是聚了不同人,吹水(起勁地聊天),交流。」熟客 Billy 說。下午茶時間,短短的放個工作 break,幾個相熟同事出來到茶餐廳吃個菠蘿包,喝一杯很濃的絲襪奶茶,吹下水,是許多香港上班族的日常。只不過到了台北,台式慢活遇上港式吹水,你可以在九月茶餐廳坐得更久,聊得更多。
「食物是互相了解的第一步,多聊一點天,是第二步。」熟客 Eddy 很愛帶台灣朋友到九月茶餐廳,每樣菜都有一個故事,台灣朋友很愛聽,例如什麼是瑞士雞翼。他也發現九月茶餐廳沒有香港的茶餐廳那麼嘈雜,「台灣人好像不習慣香港人講話很大聲,有時會怕進入香港人的地方,其實大家都應該向前一步。」
「九月茶餐廳是好溫柔的茶餐廳。」Eddy 說。溫柔的不只是食客聊天的聲量,慢慢坐的舒適,還是 Andy 會記得每個熟客喜歡的口味,甚至在餐廳電話旁有個筆記本。
「奶茶你要多奶還是少一點?」
「正常就好了,普普通通。」
「要不要糖?」
熟客 Billy 記得,這是他第一次光顧九月茶餐廳時,Andy 與他的對話。「我一天喝幾杯奶茶,沒有奶茶喝我周身不舒服。」他去年移民來台,為解奶茶癮,到處試味,終於遇到九月。記在 Andy 心中的,除了Billy 鐘意的奶茶,還有 Eddy 必點的芝士咖喱豬扒飯,Shadow 與阿賢夫婦次次都吃的碟頭飯或芝士撈丁,還有記者每去必點的忌廉溝鮮奶。
「食物是互相了解的第一步,多聊一點天,是第二步。」
價錢也溫柔,這樣一餐不超過150台幣,必有免費的港式紅茶配餐,是絲襪奶茶沖完的茶包再過水。Andy 覺得,定價低才是茶餐廳。台灣不少港式餐廳價錢偏高,他讀書時也吃過。「但茶餐廳就應該便宜一點,可以讓人每天吃,因為茶餐廳就是要每天吃,才是茶餐廳。如果太貴,很久才能吃一次,那就不像是茶餐廳。」九月茶餐廳的工作日特餐,最低價僅60台幣,是炒公仔麵。「我有給免費茶,也是不想每天吃個飯都要叫一杯飲料,有負擔。」
這樣的定價,確實給九月茶餐廳帶來了許多台灣熟客。台灣人阿賢曾在香港工作,與香港人 Shadow 結婚後回到台灣,自己做結合台港特色的甜品、麵包,也常來九月茶餐廳吃飯。「九月是你一般吃飯時間也會走進來,因為你在外面吃一頓也差不多是這個價錢。」來多了之後,他覺得九月很像台灣街邊的小吃店。「很親切,比正式的西餐廳多了人情味,就像我們去街邊吃一個滷味,多去幾次,老闆就會說你吃完再付好了,東西放著我幫你顧。這跟你去商業區、鬧區的高級餐廳是不一樣的。」他說,「九月真的有把氣氛做出來。」
「餐廳食物重要,價錢重要,感覺也好重要。」Shadow 補充。「價錢、質素、客人,令你有自在的感覺。隨意一點,就直接走進來,Andy 又會跟你聊幾句。」
久而久之,許多熟客和 Andy 成為朋友,Andy 生日,還有熟客買蛋糕去,新年也收到利是封。也因為這種氣氛,許多香港人到九月,為的除了吃,還為找 Andy 聊天,傾吐異鄉心事。
「其實去過其他一兩間在台灣的香港茶餐廳,九月有什麼是別人沒有的呢?」Eddy 說,「九月多了個 Andy,有朋友的感覺,其他餐廳也不會有這麼多活動。」交了朋友後,就可以一起做些事,例如過去一年中的九場台港交流活動,就是這樣在一餐餐飯中,吃出來。
「我們香港人來到台灣,不應該把這裡變成香港的小城市,小圈子,而是應該跟台灣人一起玩。」
聚到人,做到事:吃出來的九場台港交流
細數2021年,九月茶餐廳從1月31日就參加了在另一香港友好店家「八米共同空間」舉行的「台北和你宵」,在吧檯提供免費魚蛋招呼到場港人。2月,餐廳又為在台港生「港生和你暖」的寒流送暖活動提供了100個免費餐盒,讓學生們可以派送給台北車站的露宿者。這些活動的來由,都是一個又一個熟客到九月吃飯,和 Andy 傾訴,又提議不如一起為台灣做些事。
「我喜歡聊天,喜歡認識朋友,所以常常跟客人聊天。」Andy 說,「大家都人在異鄉,總會有寂寞和無助。有個地方可以來,可以講廣東話,聊一下天,人會開心一點。」許多客人跟他分享移民過程的煩惱和彷徨,大家交換資訊,擔心無法留在台灣。「很多人都會問,如果不能留下來,那怎麼辦呀?不知什麼時候能拿到身份證呢?他們需要訴苦。」
熟客 Billy 形容他做茶餐廳的同時,「做埋社工(註:連社工也做了)」。他說自己不過是個「垃圾桶」,許多客人不知跟誰講的煩惱,起碼可以跟他講一講。
他不僅自己和客人聊天,也介紹客人互相聊天。「其實很多香港人來這裡吃飯,都大概猜到隔壁那一桌兩桌也是香港人,心裡面都想去聊幾句,但我去介紹就比較自然。」知道幾個熟客的心思後,他有時就會搬張椅子拿杯茶過去,提議「不如坐下一起聊聊」,介紹兩邊認識後,自己又回到廚房忙碌,這樣連結起不少客人之間的友誼。
「你當我普通一個小丑啊,中介人都可以。」Andy 說,「始終香港人來到異地,可能彼此有戒心,我介紹的人,他們會比較信得過。」
店內的工讀生 Dorothy 也是在台港生,剛來台灣時只有一兩個不算很熟的朋友,在台灣的人際網絡非常狹小。其中一人帶她來了九月茶餐廳,吃飯的時候和 Andy 聊了幾句,就應聘成為工讀生。令她驚訝的是,自己只是每週有幾天在九月,就慢慢認識了許多不同階層的香港人,「有學生,也有在香港很有成就的人,就會叫我幫他們去兼職」。
後來,因為太多客人來這裡聊天,也啟發了 Andy 辦些在台港人的小聚,於是就有「廣東話交流桌」,開宗明義是為了聊天,食物倒成了配角。
台北疫情。三級警戒中,有熟客告訴 Andy 附近的中興醫院醫護叫不到便當。他乾脆自己做便當。醫院問他是誰,是哪間餐廳,他只說是香港人。「天想你去幫有需要的人,就做。天自然會幫助你。」
店內不少熟客是在台港生,會跟 Andy 傾訴在台灣難找工讀,又想念家鄉食物。於是就有了九月茶餐廳「一日店長」活動,連續幾周開放星期六的下午茶時段給在台港生試試手藝,讓學生自己製作港式特飲,復刻香港聞名的「譚仔米線」。
最有人氣的是10月的「過海米線」一日店長活動,學生用「譚仔米線」必有的韭菜、芽菜、豆皮、金菇,加上台式的貢丸、花枝丸,還有四種辣度可選擇,連譚仔名菜「土匪雞翼」都有。結果太多客人慕名而來,店外大排長龍,三個小時後仍有人等候。Shadow 與阿賢在開門前半小時就來等候,有幸成為第一位食客,對米線的麻辣湯底讚不絕口。
香港人的這些聊天小聚也吸引了附近高中的注意,大同區的成淵高中常有學生來九月吃飯,於是提議辦個台港交流座談會,請來兩位移民台灣的香港教育工作者在店內和台灣學生交流。也是從這次之後,Andy 意識到要和更多台灣人一起交流。「我們香港人來到台灣,不應該把這裡變成香港的小城市,小圈子,而是應該跟台灣人一起玩。」也有台灣熟客曾跟他抱怨:「為什麼你們的活動整天都是給香港人參加,都沒有給台灣人參加的?我也想參加啊。」
然而真正讓台港在這間茶餐廳連結的,還是2021年5月爆發的台北疫情。三級警戒中,有熟客告訴 Andy 附近的中興醫院醫護叫不到便當。他乾脆自己做便當,一個禮拜七天留守餐廳,正中擺一張行軍床來睡覺,就這樣做了5000多個便當,從五月一直到六月,送給附近七間醫院的醫護。一開始是叉燒、焗飯,後來他自己也累得沒胃口,就想給勞累的醫護換換口味,加送點心。大部分餐費都是他自己出,不少香港人說想認捐便當,他也只收了部分。後來,幾個台灣人與香港人熟客輪流幫忙送餐,按一三五、二四六分工。
醫院問他是誰,是哪間餐廳,他只說是香港人。「天想你去幫有需要的人,就做。天自然會幫助你。」
疫情最緊張的時候終於過去,媒體報導和醫院送來的感謝狀,讓更多台灣人和在台港人認識了九月茶餐廳,包括後來成為「台灣大笪地」聖誕市集義工的熟客 Billy 和 Eddy。這一次,Andy 辦的活動走出了茶餐廳,「九月」不再只是一間茶餐廳的名字。
這次的新年市集叫「台灣大笪地國際嘉年華」,不僅有香港人,也有包括台灣原住民在內的台灣人,以及東南亞多國的新住民和外商。「九月茶餐廳已經是一種台港共融的精神。」
重現大笪地:走出茶餐廳,當九月成為一種「精神」
鬧市這天
燈影串串
報章說今天的姿采比美當天⋯⋯
偉業獨自在美洲
很多新打算
瑪莉現活在澳洲
天天溫暖⋯⋯
今天應該很高興
今天應該很溫暖
只要願幻想彼此
仍在面前⋯⋯
去年聖誕前夕,在九月茶餐廳步行10分鐘之外,一個不起眼的地下一層教會場地,三位香港人唱起了這首達明一派的《今天應該很高興》。這是九月茶餐廳年終大活動「台灣大笪地」聖誕市集的小舞台,6個由台灣人和香港人組成的表演單位,從下午2點唱到晚上9點。
幫這場市集安排音樂演出的 Eddy Chan 一年多前移民來台,做了二十多年音樂,自己也拍宣傳片。他自己創作歌曲,一支吉他識朋友,在台北認識了不少酒吧駐場的獨立歌手和街頭藝人,知道九月要搞市集,就邀請這些朋友來免費表演。「好踴躍報名,時間都不夠,還有人問可不可以玩兩個鐘頭,但真的太多人想表演,不行。」
除了《今天應該很高興》,還有人唱了Mirror成員 Anson Lo的《不可愛教主》,經典港劇《天與地》的主題曲《年少無知》。幾個台灣音樂人知道在場許多是香港人,都唱了《海闊天空》。「那晚氣氛好好,差不多結束了,大家都圍在小舞台旁邊,下面有人歡呼尖叫,叫 encore,好像變了演唱會的感覺。」Eddy 說。
「其實煮食之道,最緊要係,一個字。心。只有用心,先可以做到最好的菜。」
這場市集源於九月茶餐廳的「一日店長」活動,因為一些在台港生告訴 Andy 想賣手工藝品,餐廳空間不夠,他就想到在附近找地方辦個市集。剛好附近的一間教會願意免費提供場地,又有音響設備和廚房,剛巧臨近聖誕,就有了這場聖誕市集。取名「大笪地」是想模擬香港從前的夜市氛圍,小攤販雲集,也有表演。
Andy 和工讀生 Dorothy 在網路上公開招募義工,最後有十多名港人加入,有特地從新竹趕來的學生,也有像 Billy 這樣的中年移民。一個多月時間,有50多攤報名,最後取學生優先,留下30多攤,包括牛雜、菠蘿包、煲湯、港式涼茶,還有手工蠟燭、手工編織、手工耳環等等。原本兩點開始的市集,一點半已有人在外面排隊,要義工幫忙分批安排入場,小小的場地擠得熱鬧非凡。
香港人Shadow 和台灣先生阿賢也在市集擺攤,賣自家製作的雞尾包、紙包蛋糕、三角朱古力蛋糕。兩人在台灣不少市集都擺過攤,但九月茶餐廳的市集,讓他們覺得很不一樣。
「感覺是 party、唱歌和商業交流混在一起。大家都很小一張桌子,很多香港人互相認識,知道大家賣什麼。」阿賢說。
「所以叫大笪地,因為香港以前沒有很整齊的地方可以給小販。」Shadow 在旁解釋,「也有點像天光墟,老人家早晨四五點的時候拿東西鋪在地下,七點食環署的人來了就收攤。這個感覺不是只為了賺錢,而是交流,物件上、情感上都有交流。」
從「一日店長」到聖誕市集,九月茶餐廳的下一個活動,就是2月5日及6日在台中的新年市集,這次的名字叫「台灣大笪地國際嘉年華」,不僅有香港人,也有包括台灣原住民在內的台灣人,以及東南亞多國的新住民和外商。
義工 Eddy 已經對九月茶餐廳有了新的理解。「未來的活動延伸出去,在外面的空間,九月茶餐廳已經是一種台港共融的思想,一個品牌,一種精神。」
Andy 還沒有好好休息,就已經馬不停蹄張羅新市集,雖有台灣商人免費提供場地,但其他費用還是要他承擔。他不想拿人捐款,就發起義賣燒賣。活動越來越多,他近來也開始思考時間分配,總要留些時間在餐廳跟客人聊天。「有時客人進來問,Andy 在嗎?結果我不在。這樣也不是很好,我還是希望多留在店裡。」
他喜歡周星馳的《食神》,總愛引用裡面的對白。「其實煮食之道,最緊要係(最重要的是),一個字。心。只有用心,先(才)可以做到最好的菜。」
怎樣叫用心?寒流來襲,有熟客說想吃蒸飯、蒸魚,他就買了大一點的蒸爐。新菜單也在設計中,新年後,不知九月茶餐廳又會給食客帶來什麼驚喜呢?
尊重受訪者意願,文中Billy、Dorothy為化名
願全球各地的港人也一起加油,也要不忘初心。
非常溫暖的文章,看完真想去喝一杯港式奶茶,也許還要加上一串咖哩魚蛋。
好温暖的报道。虽然远隔千里,也没有去过香港台湾,都感受到了华语圈里家的氛围。
看了好想去吃呢!
好温暖的报道
不錯的報導 會找時間去
好喜歡這個風格的報導呀,好有煙火味
真好,希望九月能一直开下去
好棒的報導!想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