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真相,談何看見彼此和追求正義?我們的日報、速遞Whatsnew、端聞Podcast能夠保持免費,離不開每一位會員的支持。暢讀會員首月5折,尊享會員全年85折,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即時報導和深度內容。
香港特首李家超於10月16日發表《施政報告》,當中提出要建立香港旅遊新面貌,包括開拓中東和東盟巿場,「鼓勵的士車隊以阿拉伯語提供車隊服務資訊」,被外界解讀為建議的士司機學習阿拉伯語,迅速引起社會熱烈討論。
Now新聞記者在金鐘訪問的士司機,有司機評價施政報告的建議是「嘥氣」(浪費力氣、徒勞無功)、搗亂和多餘,有司機表示:「臨時推阿拉伯文,這麼多印尼語、菲律賓語你們不推廣,有多少阿拉伯人來?」
有網民用翻譯軟件將的士術語翻譯成阿拉伯語,並且標註廣東話音譯,為的士司機們提供速學簡表,在網上引發笑話。網絡創作者「晴天林 SunnyLam」則將廣東話流行歌曲《阿拉伯市場》二創改篇為《阿拉伯的士》,歌詞提到「Taxi Ali Baba / 搞中東經濟並唔係咁差(⋯)嘩中東班稀客有田又有瓜 / 石油大客怎定價」。
相關建議引起爭議,港府在施政報告發表翌日立即放風澄清。有報道引述政府人士稱,上述措施並非要求的士司機學習阿拉伯語,而是鼓勵他們在的士內張貼阿拉伯語告示,包括收費資訊等。李家超在18日接受Now新聞台訪問時也親自解畫,稱相關要求「其實很簡單,是有些阿拉伯語的資訊放在車上」。他強調,希望營造的是態度,給人感覺是歡迎他(指旅客)、關心他和重視他,還指政府歡迎業界用自己的方法營造旅客友善環境。
社會熱議和網絡戲謔背後,是港府近年大力提倡的「中東路線」。2019年「反修例運動」以來,中國政府在港落實《港區國安法》、港府完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大批泛民主派人士面對審判等情況,都令歐美國家多次加強對港府及其主要官員的制裁,並且祭出影響對港貿易的措施。在這個背景下,港府近年提倡開拓中東、東盟及「一帶一路」國家的市場,減低對歐美國家依賴的意圖頗為明顯。
李家超最新發表的《施政報告》四次提到「中東」,包括爭取與中東等地區的大型主權基金合作;積極拓展和深化海外網絡,包括與中東、東盟地區的金融合作,舉辦更多國際金融盛事,並在金融領域上尋求進一步與伊斯蘭市場合作;落實追蹤香港股票指數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在中東上市,吸納當地資金配置港股;以及開拓中東和東盟旅客客源。
就上述的第一點、即爭取與中東等地區的大型主權基金合作,施政報告提到「香港有2700間單一家族辦公室,有業界預計香港將在2028年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跨境財富管理中心」。不過提起家族辦公室,首先令人聯想到的大概是港府「面朝中東」以來最大的一宗「滑鐵盧」案例:
去年底,自稱是「杜拜王子」的阿里(Sheikh Ali Rashed Ali Saeed Al Maktoum)表達攜5億美元到港投資的意向,包括以香港作為首個海外據點,在港設立家族辦公室。消息傳出後,港府高調宣傳,這是發展家族辦公室業務相關政策的成功案例。李家超以高規格接待阿里,港府也邀請阿里擔任第二屆「裕澤香江」論壇的演講嘉賓。
然而,阿里於今年3月底臨時宣布暫緩啟動在香港的家族辦公室。同時間,港媒開始報道阿里早年曾以藝名「Alira」在菲律賓以歌手身份出道,另有媒體翻出「Alira」曾對菲律賓傳媒自稱正職是「政府機構的內部審計員」,引起外界對阿里投資香港的猜疑,以及對港府未就潛在投資者作充分背景審查的質疑。今年7月,《南華早報》引述獨家消息報道,阿里通過辦公室發言人表示「在可見將來都不會來港開設分支或辦事處」,而且未有解釋原因。這一宗香港發展家族辦公室業務政策的「成功」案例就此不了了之。
除了金融領域,港府也在推動與中東在法律仲裁和調解事務上的合作。去年9月,香港國際仲裁中心(HKIAC)與迪拜國際仲裁中心(DIAC)簽署備忘錄,宣布達成戰略合作。HKIAC 秘書長戴美琳(Mariel Dimsey)當日表示,「鑒於中國對中東地區的投資流量,以及香港作為解決『一帶一路』爭端的中心地位,這份備忘錄的簽署恰逢其時」。今年6月,律政司司長林定國率領由法律界和商界人士組成的代表團,到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推廣香港的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林定國在利雅得的午餐會上致辭,稱香港是連接全球的「超級聯繫人」,是中東企業和法律業界拓展業務的理想門戶。
今年9月,團結香港基金主席、行政會議前召集人陳智思出席商業電台節目時,承認香港經歷2019年「社會事件」後,其形象在歐美看來仍然受損,在目前地緣政治形勢轉變下,未來要更主動與東南亞、中東等地區合作。
去年11月,香港貿易發展局的一篇經貿研究文章也指出,歐美等傳統市場受2019冠狀病毒疫情和俄烏衝突影響而需求減弱,相對之下「近年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成果顯現,中國與中東的經貿往來加深,今天中東市場對港商來說絕對是一塊有待琢磨的寶玉」。
港府推出這些政策,或也與阿拉伯國家的全球經濟地位上升有關。近年來,隨著全球能源轉型,海灣地區的產油國家也在推動國家經濟結構轉型。其中,沙特阿拉伯推出「2030願景,力推經濟多元化、科技轉型、社會寬容等政策。海灣國家的豐裕資本也正通過國家主權基金等形式在全球尋求可投資的項目。2020年全球體量前十的主權基金中,科威特、沙特、卡塔爾(卡達)和阿聯的阿布扎比均在列。阿拉伯客戶在全球金融和服務業的位置也因此不斷上升。
港府大力提倡的「中東路線」,不論是在歐美疏遠、甚至制裁香港之下無可奈何的被動選擇,還是因應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等國家政策顯著成效而作出的積極選擇,都注定有利有弊。畢竟,開拓新市場是做生意的必經階段,但也有評論指出港府要開拓中東市場,必須盡快適應該區國家、企業和生意人的經商交易傳統和習慣,否則有可能再次鬧出「杜拜王子風波」的笑話,或者提出例如鼓勵的士司機學習阿拉伯語的建議,未必能適切實際需要。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