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採編需要資源投入,你正在閱讀的即時新聞能夠免費開放給公衆,全因有會員訂閱支持。你可以選擇月付暢讀,也可以訂閱端x華爾街日報雙會籍;如果你是學生、教師,更可以享受優惠。邀請你成為端傳媒會員,選擇適合你的訂閱方案,支持我們繼續推出優秀報道。
「特朗普2.0」上任一整月,已經大幅度攪動全球地緣政治——對歐洲和烏克蘭的態度大幅轉變,美俄外長也恢復會晤。
除此之外,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國與國關係」,中美兩國之間的外交交鋒,也在緩步展開。
作為特朗普新政府中最「建制派」的成員,現任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操作的對北京政策,總體上仍延續大部分拜登政府的路線。
其中,特朗普政府上任後首先和印太「四方安全對話」(QUAD)加強聯繫。1月21日,盧比奧上任後不到一天,就在華盛頓會見「QUAD」(日本、印度和澳洲)外長。會後四方發表共同聲明,指「強烈反對任何試圖透過武力或脅迫改變現狀的單方面行動」,「促進可靠且有彈性的供應鏈」,並尋求加強安全、經濟等方面的合作。
此後,特朗普也先後同到訪美國的日本首相石破茂、印度總理莫迪會見。時值中國日本正討論石破訪華、中印關係部分解凍的時點。這兩場會面傳遞的信息就更為重要。
BBC總結指,美日會談傳遞出「日本對美國而言仍然至關重要」的信息,雙方聯合聲明亦提到多項旨在遏止中國的共識,如「維持台海和平與穩定至關重要,是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要素」及「強烈反對任何破壞日本長期和平管理尖閣諸島(釣魚島列島)的行動」等。對此,中國外交部則表示「強烈不滿,堅決反對」。
在與印度總理莫迪會面時,特朗普則表示希望美國、印度、中國和俄國都能和平相處。但他也同時說將增加對印度軍售,包括出售先進的F-35戰鬥機給印度,這一舉動引起了中國和巴基斯坦的批評。
在南海島礁的主權爭議方面,美國則繼續支持對北京持強硬姿態的菲律賓,包括在演習後將新的「颱風」導彈系統留在菲律賓,以增加對中國的威懾能力。
而在華府和北京的溝通上,新任的「特朗普2.0」也暫時延續拜登政府和北京的溝通。1月24日,盧比奧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通電話。此一通話大體確認中美將繼續維持高層接觸。惟北京方面的新聞稿出現了要求盧比奧「好自為之」的強硬表態,但盧比奧在此後的一次採訪中表示這是北京方面中文一套,英文譯文另一套的語言遊戲。
甚至在關稅層面,特朗普暫時也未祭出此前提到的對華高額關稅。目前,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徵10%關稅,相比此前對貿易戰的悲觀預期更為「溫和」,而針對中國跨境電商的取消小額免稅政策的行政命令,也在發布之後再次撤回。

不過,特朗普新政府的外交政策改變,也為中美交鋒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尤其集中於以下方面:
1)多年來國內政策界指責美國「忽略拉美」的前提下,盧比奧首次出訪即對拉丁美洲施壓。在施壓下,巴拿馬宣布將退出和中國的「一帶一路」協議。美國視之為外交勝利。有學者認為,此後拉丁美洲將成為中美競爭的一大熱點。
2)隨著特朗普開始和普京及俄羅斯修復關係,認為美國或拉攏俄羅斯孤立、對抗中國的猜測也開始回潮。《外交事務》雜誌的一篇分析認為,中國長期不信任俄羅斯和北韓,特朗普對俄羅斯的政策或為中美競爭帶來更多意外變數。
3)中美在台灣問題上的交鋒暫未有明顯變化。但特朗普會採取怎樣的台海政策有待觀察。盧比奧以對中國鷹派著稱,美國國務院網站也在近日撤下了「不支持台灣獨立」的表態。但亦有分析認為,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受到內政驅動,對台灣的最大需求是降低美國對台積電的依賴、尋求產業技術轉移,以及避免和中國全面開戰。此外台灣問題也可能成為特朗普和北京交易的價碼。相關目的或導向頗為不同的政策取態。
4)特朗普政府仍擁有關稅、TikTok禁令,乃至「武漢實驗室病毒洩漏論」等對中國的鷹派政治彈藥,中美關係會否延續當前較為低調的狀態,仍有待觀察。
5)中美圍繞著能源、稀土礦產安全的競爭也在特朗普上台的頭一個月顯示出一些端倪。尤其是特朗普對格陵蘭島和烏克蘭稀土資源的訴求,或也反映出和中國博弈的需求。
北京方面在特朗普二次上台後的反應則較為「謹慎」。特朗普祭出關稅威脅後,中國僅以較為溫和的WTO申訴和部分關稅、出口限制作為回應。普遍分析認為北京還在觀望特朗普的進一步動態,並保留妥協的空間。
在謹慎之餘,北京也採取多種方式表達強硬和嚇阻。
其中,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剛剛結束的慕尼黑安全峰會上講話稱,中國雖然對美政策「保持着連續性和穩定性」,但如果「美國執意打壓遏制」,中國也「必將奉陪到底」。
中國也恢復了部分「戰狼外交」的姿態,如將已經離任的前駐法「戰狼大使」盧沙野重新任命為歐洲事務特別代表,或意味著對歐洲的外交政策將是「蘿蔔加大棒」同時出手。
北京也在不斷加強對美國的軍事威懾力量,包括擴展核武庫。此前五角大樓報告指中國計畫在2030年將核彈頭數量擴展到1000枚。美俄目前都有約3000-4000枚核彈頭,中國擁有的核彈頭數目據一些估測為600枚左右。
除此之外,美國在外交、對外援助等領域的收縮也令北京評估是否是彌補其中空缺、拓展自身國際影響力的機會。一些分析認為中國已經在試圖進入尼泊爾、柬埔寨等地USAID留下的真空,另有報導則指中國政府還接觸了一些援助減少的NGO,提出部份合作條件,其中甚至包括一些長期批評中國政府的機構。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