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採編需要資源投入,你正在閱讀的即時新聞能夠免費開放給公眾,全因有會員訂閱支持。你可以選擇月付暢讀,也可以訂閱端x華爾街日報雙會籍;如果你是學生、教師,更可以享受優惠。邀請你成為端傳媒會員,選擇適合你的訂閱方案,支持我們繼續推出優秀報導。
台灣大規模罷免行動風波持續延燒。截至2月13日,中央選舉委員會總計收到54件罷免案送件,其中51案為立委,國民黨立委33人,民進黨立委也有17人、無黨籍立委1人,其他3案為市長以及縣議員的罷免案。
這波大罷免潮,源於2024年新一屆立委上任後,立法院呈現朝小野大的格局——國民黨52席、民進黨51席、民眾黨8席,以及泛藍立委2席——縱使三黨皆不過半,但國民黨與民眾黨組成藍白聯盟,多次在關鍵法案三讀表決時以人數優勢輾壓執政的民進黨;在藍白聯手通過國會職權修法後,以「罷免」作為反制藍白聯盟的聲浪首度集結,去年的基隆市長謝國樑罷免案,亦被視為揭開這場大罷免行動的序幕。
面對全台罷免行動來勢洶洶,有多名藍綠立委皆被點名「高風險」,如國民黨台東立委黃建賓,他在2024年大選因民進黨分裂,最後僅以34.8%得票率當選,被視為風險最高。此外,藍委李彥秀同樣因去年大選泛綠陣營整合失敗而當選,罷免連署書已逾2.3萬份。
以連署書數量統計來看,其中以台北市最為明顯,除李彥秀已累積逾2.3萬份連署書,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王鴻薇也突破1.5萬份,徐巧芯、羅智強的連署書量也有逾1萬及1.5萬份連署。新北市則以葉元之為人關注,因僅勝出對手兩千餘票,加上其在國會三讀法案時爭議言行,而被納入「危險名單」。
被反對派視為罷免頭號人物的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崐萁,連署書也達7千餘份,成為東部地區罷免態勢最明顯的選區。在桃園市,涂權吉、牛煦庭、魯明哲等立委因當選得票差距不大,被視為高風險目標。
台中市方面,首次當選的羅廷瑋、廖偉翔,由於年輕、政治根基尚未穩固,且勝出的得票數與對手差約1萬票內,也被列入風險名單。
除了國民黨立委,民進黨有多名立委也被提名罷免,民進黨內初步評估,自家約有10席可能進入第三階段罷免投票,其中評估較危險的3席,為2席原住民立委伍麗華與陳瑩,以及在去年大選三腳督中勝選的吳沛憶。
在國會擁有8席席次的民眾黨,則因席次由政黨票配票產生的不分區立委,因而無法罷免。
國民黨「以戰止戰」
面對遭鎖定罷免的藍委達33人,國民黨則展現不退讓的立場。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表示,國民黨雖不求戰,但也不畏戰,必要時將「以戰止戰」,並稱為了全民與台灣民主「力戰到底」。國民黨已計劃鎖定幾位綠委同以罷免行動進行反制。
朱立倫也批評,此波罷免行動是民進黨側翼的政治操弄,以罷免製造社會對立,不僅傷害台灣民主,更將耗費超過12億元公帑。他要求執政黨停止分化社會,也喊話賴清德要以智慧化解政治對立。
黨團書記長王鴻薇也稱,國民黨將採取正面迎戰態度,絕不退縮。她指出,黨內將積極進行選區經營,展現問政成果,爭取選民支持,全力因應這場政治風暴。
被朱立倫批評的民進黨側翼,指的是組織宣傳罷免藍委的民間團體,其中,以聯電創辦人曹興誠為首的「反共護台志工聯盟」最為知名。曹興誠於2025年1月宣布成立志工團體,積極投入罷免藍委行動。值得注意的是,曹興誠早年被視為親中派,但近年來立場大幅轉變,不僅公開批評九二共識,更強調台灣應維護主權獨立,抵禦中國威脅。
不過,延續去年反制謝國樑罷免行動的「厭綠」基調,國民黨將全台罷免浪潮定調為民進黨在背後操控的政治鬥爭,但這樣的指控,一部分來自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對罷免行動的表態。
2025年1月4日,柯建銘首度召開記者會,宣布將啟動罷免立法院院長韓國瑜、副院長江啟臣及41席國民黨區域立委。1月24日,柯建銘再度發布「超甲級」動員令,要求全黨動員參與罷免行動。
就在柯建銘首次召開記者會宣布罷免行動後,國民黨亦宣佈以計畫罷免38席民進黨立委作為反制。民眾黨代理黨主席黃國昌則批評賴清德總統「一意孤行」,並表態「不會袖手旁觀」。黃國昌指出,民眾黨將投入對抗「綠色威權體制」,以守護台灣民主。
然而,民進黨內不是沒有異音。秘書長林右昌此前公開反對大罷免。同黨的不分區立委沈伯洋則指出,「現在已沒有選擇,因為大家已經衝了,大罷免擋不住,現在只有『什麼時候幫忙』的問題,不能讓公民團體孤軍奮戰。」此發言被解讀為對黨內未積極應戰的喊話。
大罷免行動由多個公民團體,如民主補破網、罷免民主快餐、罷免同花順+1等團體發起,其中也有由國民黨青年團主導的針對綠委吳思瑤和吳沛憶的罷免行動。雖然大罷免主要由公民團體發起,民進黨也表示尊重公民團體的自主性,但也會提供一定程度的幫助。
而在野小黨方面,時代力量主席王婉諭公開表態支持罷免行動。台灣基進則宣布全黨動員參與罷免連署,並投入宣傳工作。

大罷免潮的正反辯論
然而,台灣輿論對於「由民進黨發動大罷免」評價不一。
有意見認為,民進黨如要改變現有的國會格局,必須取得單獨過半的6席,但在國民黨39個選區中僅有9個選區勝差在5%內,要順利罷免難度極高。除了罷免門檻高、成功機率低外,大規模政治動員更可能讓支持者因期待落空而失望,並流失得來不易的中立選民支持,且一旦罷免失敗,將掀起支持者在內部「找戰犯」的風氣。
此外,有觀點則擔憂罷免潮將加劇台灣政治極化,削弱社會穩定;但對如反共護台志工聯盟創辦人曹興誠等團體與公民而言,罷免行動被定調為「救國運動」,以標誌其民主改革的重要性。
有分析指出,即使民進黨希望藉由大罷免扭轉立法院劣勢,但成功機率仍然偏低。不過,若能成功罷免1至2席藍委,可能促使國民黨更謙虛面對民意,減少對政府施政阻礙。
在罷免潮中,有逾200名台灣作家發起連署聲明,支持罷免不適任立委。該聲明由美國國家圖書獎得主楊双子、吳明益、以及九把刀等40位作家領銜,強調罷免是「義務」,直到立委停止「摧毀台灣文學」。聲明並引用俄裔美籍詩人布洛斯基名言:「文學有權干涉政治,直到政治停止干涉文學」。
此外,台灣國家文藝獎得主李喬以90高齡宣布擔任苗栗立委邱鎮軍罷免案領銜人,他強調此舉為「台灣有難,我選擇站出來。」
新修正的《選罷法》將於2月21日生效,屆時連署人須檢附身分證影本,形同加嚴罷免門檻,罷免的公民團體因而趕在台灣新年後的開工日送件,以便適用舊法規定,並使後續連署過程更易達標。新版選罷法此前三讀通過,被反對派批評連署必須提供身分證件侵犯隱私,讓人民有所顧忌、影響罷免權益。
於此同時,多縣市也發生罷免連署爭議事件。其中,花蓮縣府戶政人員被控上門查訪連署民眾,中選會指此行為已經違法,民眾則批評該戶政人員「查水表」,該案已由檢調調查中。同時,桃園市也傳出連署站遭鬧場,有不明人士對民眾錄影、騷擾;新北市則出現連署造假疑雲,多名民進黨立委質疑有幽靈連署情事。
在台灣,立委罷免案件必須通過三道門檻才能成功。依據《選罷法》規定,罷免案首先需跨過提議門檻,也就是取得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百分之一以上的連署。
若提議成案,接下來進入為期60天的連署階段,必須在期限內取得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百分之十以上的連署。最後的投票階段,除了同意票必須多於不同意票外,同意票數還需達到原選舉區選民總數四分之一以上,才能通過罷免。
2016年,《選罷法》修法調降罷免門檻後,台灣歷經數場罷免投票,如不計入鄉鎮村里長層級的罷免案,目前已有7件罷免投票,其中前高雄市長韓國瑜、桃園市議員王浩宇、台灣基進台中立委陳柏惟遭罷免成功,而立法委員黃國昌、林昶佐、市議員黃捷與基隆市長謝國樑人則未通過門檻。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