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威脅下,墨西哥加拿大妥協,中國回擊被指力度有限|Whatsnew

「當你是金礦時,關稅非常棒、非常強大,關稅將使我們的國家再次變得超級富有。」
2025年2月3日,美国密西根州底特律,一辆卡车运送货物从加拿大穿过大使桥进入美国。摄:Scott Olson/Getty Images

新聞採編需要資源投入,你正在閱讀的即時新聞能夠免費開放給公眾,全因有會員訂閱支持。你可以選擇月付暢讀,也可以訂閱端x華爾街日報雙會籍;如果你是學生、教師,更可以享受優惠。邀請你成為端傳媒會員,選擇適合你的訂閱方案,支持我們繼續推出優秀報導。

當地時間週六(2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台譯: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宣布將對從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的所有商品徵收25%的關稅(來自加拿大的石油和能源為例外,稅率為 10%);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則將在現有稅率的基礎上,再徵收10%的關稅。這些關稅原本預計於週二(2月4日)生效。

特朗普稱對三國實施關稅,有助於解決毒品氾濫和邊境控管問題。消息一出,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政府都表示強烈抗議,一方面強調自己在打擊毒品上做出的努力,一方面批評關稅不應作為談判手段。加拿大和墨西哥政府更揚言對美國實施報復性關稅,引發人們對全球貿易戰的擔憂。

週一(2月3日)晚上,在關稅即將生效的幾個小時前,特朗普與墨西哥總統薛恩鮑姆(Claudia Sheinbaum Pardo)、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台譯:杜魯道)分別通了電話,隨後宣布對兩國的關稅將延後一個月實施。但美國未能和中國達成類似協議,針對中國進口商品的10%關稅已於週二生效。

2024年,墨西哥、中國和加拿大依序為美國前三大進口國,分別佔據總進口量的15.6%、13.5%和12.6%。美國同時也是三個國家的最大出口目的地,但依賴程度有顯著差異:中國每年出口到美國的商品約佔總出口量的15%,加拿大、墨西哥的這一數字為75%。若美國對兩個鄰國實施25%關稅,將嚴重影響加、墨經濟。

特朗普認為,有美國強大的經濟實力做後盾,關稅是他談判時最有力的武器。在白宮辦公室的談話中,特朗普說道:「當你是金礦時,關稅非常棒、非常強大,關稅將使我們的國家再次變得超級富有。」

墨西哥、加拿大就毒品問題和特朗普達成共識,關稅延後一個月

根據白宮發布的事實清單,關稅是為了應對「非法移民和毒品(包含致命的芬太尼)所構成的重大威脅」。其指這些威脅已讓美國陷入緊急狀態。特朗普指控墨西哥政府包庇毒梟,中國政府未能禁止芬太尼前體流通和跨國洗錢活動,來自加拿大實驗室的毒品正大量流入美國。特朗普表示,關稅將持續到非法移民和毒品問題得到緩解,但具體來說要達到什麼條件仍不清楚。

墨西哥總統薛恩鮑姆第一時間發表聲明,稱包庇毒梟的指控為「誹謗」。聲明當中,薛恩鮑姆強調墨西哥政府四個月以來,查獲超過40噸的毒品,其中包括2000萬劑芬太尼,還逮捕超過1萬名販毒相關人士。她表示墨、美兩國應全面合作以打擊毒品,而不是透過關稅來解決問題。

近年來,加拿大確實出現更多本土生產的芬太尼和其他鴉片類毒品,並與中國大陸和香港黑社會洗錢集團有關聯。去年11月,英屬哥倫比亞省警方偵破一個毒品合成實驗室,查獲的化學品足以生產9600萬劑芬太尼。然而,由於價格高昂,加拿大製造的毒品無法與低廉的墨西哥毒品競爭。加拿大邊境服務局情報與調查主任安森(Daniel Anson)告訴《紐約時報》,從加拿大流向美國的芬太尼,僅占美國南部邊界查獲的 0.2%。

週一,在墨西哥總統薛恩鮑姆通過電話後,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寫道:「她(薛恩鮑姆)同意立即在墨西哥和美國的邊境部屬1萬名墨西哥士兵,這些士兵將專門負責阻止芬太尼和非法移民流入我們的國家。」在與加拿大總統杜魯多通話後,特朗普寫道:「加拿大將實施13億美元的邊界計劃」,並「任命一位芬太尼沙皇(Fentanyl Czar)」。

2025年2月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於華盛頓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講話,向記者談到了一系列話題,包括最近與墨西哥的關稅談判。攝:Anna Moneymaker/Getty Images

中國以報復性關稅、出口管制和反壟斷調查反擊

在北京時間週日(2月2日)中午的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對美國加徵 10%關稅表達強烈不滿。發言人表示:「美方應客觀、理性看待和處理自身芬太尼問題,而不是動輒以關稅手段威脅他國。加徵關稅的做法不具建設性,勢必影響並損害雙方今後就禁毒問題開展合作。」

中國商務部表示將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訴訟,以維護自身權益。然而,很大程度上WTO已經失去處理法律糾紛的能力。2017年,第一任期的特朗普政府擋下WTO上訴機構(Appellate Body)的新法官任命,接任的拜登政府也延續這一做法。如今,該機構的七席法官全部空缺,相當於實質停擺。《經濟學人》稱中國提起法律訴訟的做法為「刻意空洞的威脅」。

北京時間週二(2月4日)中午,在對中國的額外10%關稅生效不久後,中國宣布反擊措施,對來自美國的煤炭、液化天然氣加徵15%關稅,對原油、農業機械、大排量汽車、皮卡加徵10%關稅。與此同時,中國還宣布對鎢、碲、鉍、鉬、銦相關戰略礦產物項實施出口管制,並對谷歌(Google)展開反壟斷調查

在墨西哥、加拿大關稅得到暫緩之下,外界關注中美是否會走向一場新貿易戰。彭博社認為,北京暫時祭出的「反制措施」都影響較小,反映出經濟不景氣下選擇有限,對美國並不算強硬。

2月5日,特朗普政府放風稱,特朗普和習近平或在本週通話討論貿易事宜。特朗普的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稱通話會安排在美國時間週二舉行。但隨後有其他白宮官員對媒體表示通話沒有安排在週二。

歐盟、台灣將是下一波關稅戰目標? 

週日晚上,特朗普在一場採訪中稱歐盟的行為是對美國的「暴行」(atrocity),稱加徵關稅「肯定會發生在歐盟」,而且「很快就會來」。

特朗普希望透過關稅,來扭轉美國龐大的貿易逆差。2023年,美國是歐盟的最大出口目的地,占總出口量約 20%,美國對歐盟有1558億歐元(約1602億美元)的貿易逆差。

如果特朗普對歐盟實施關稅,那對美國出口商品量最大的德國,將受到最嚴重影響。根據美方數據,2023年美國對英國有116億英鎊(約144億美元)的貿易順差,部分經濟學家因此認為英國可能躲過這場關稅戰。

台灣也面臨關稅威脅。就在前一週,特朗普表示他很快會對進口晶片、藥品和鋼鐵徵收最高可能達 100% 的關稅,以促成製造業回流美國。他抱怨晶片製造「離開了我們,去了台灣」,主張需要關稅作為「激勵措施」來將其帶回。若特朗普對進口晶片加徵關稅,將嚴重影響全球市佔率超過六成的台灣晶圓代工產業。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