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遭遇風災:氣候變化加劇印度洋風暴,疊加跨國移民危機|Whatsnew

馬克龍的言論激怒了受災人群: 「能身在法國,你們該感到高興!如果你們不在法國,你們的麻煩會多一萬倍!」
2024年12月18日,法國馬約特群島,熱帶氣旋「奇多」過後,人們在被毀的房屋中行走。攝:Gonzalo Fuentes/Reuters/達志影像

聖誕限時優惠:尊享會員首年75折(僅$96美金/年,贈《華爾街日報》全語種會籍),暢讀會員首月5折($3美金),可隨時取消續訂。

12月14日週六,西印度洋上的熱帶氣旋「奇多」(Chido)席捲法國位於印度洋莫桑比克海峽的海外省馬約特群島(Mayotte),造成法國自1900年以來最大的自然災害之一。

根據官方的暫時統計,災難造成至少35人死亡,67人重傷,約2500人輕傷。但這一臨時數據無法反映真實的受災人數。

馬約特是法國最貧困的省份,約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歐盟範圍內規模最大的棚戶區,其中有許多非法移民,他們住在鐵皮搭成的簡陋房屋內。惡劣的居住環境是造成災難規模巨大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此次風災中,棚戶區被夷為平地,可能有大量屍體仍埋在救援隊無法到達的廢墟中。再加上非法移民難以確認身份。此外,一些報導指出島民大多為穆斯林,遵守在24小時內埋葬死者的習俗,許多人在得到官方統計之前就被埋葬,所以確切的死傷人數目前難以得知。災難的隔天,當地政府就預估有「幾百、上千,甚至數千人死亡」。馬約特的一家媒體引述救援人員的說法,稱有6萬人死亡,但很快被法國政府斥為謠言。

截止12月23日上午,災難發生九天之後,基礎設施正在逐步恢復,但救援工作仍然困難重重。全島大部分地區只能恢復輪流供水。一些村莊已經連續9天斷水。近七成的馬約特居民也仍處於斷電狀態。發電廠雖正常運作,但電網損失嚴重,數週內都無法恢復正常。此外,近一半的居民依然沒有被通訊信號覆蓋,無法與外界溝通。在偏遠地區,許多人沒有收到足夠的物資,甚至什麼援助都沒有,也不知道物資分發的時間和地點。因缺水、缺乏食物和藥品的人道危機仍深具威脅。

不少分析指出,這一法國歷史上最嚴重的風災之一,和全球變暖帶來的氣候變化有關。

西印度洋的氣旋並不像西太平洋的颱風或墨西哥灣的颶風那樣廣受關注。但此次值得注意的是,「奇多」的強度足以列入2024年全球的最強風暴之一。一些測算認為其十分鐘持續風速達到215公里/小時,一分鐘持續風速達到250公里/小時,接近9月橫掃海南的超強颱風「摩羯」的風速。

在強勁的風力下,「奇多」造成的災害也不僅限於法國馬約特群島海外省。在席捲馬約特群島後,「奇多」12月15日登陸莫桑比克(台譯:莫三比克),截至聖誕節前已經統計到近百人死亡;路徑上的另一國家馬拉維(台譯:馬拉威)也有十餘人死亡。

風災過後,幾位研究氣候和災害的學者在《The Conversation》撰文指出,此次的「奇多」風暴的強度,和全球變暖下西印度洋地區海溫升高密切相關。他們引述科學家參與的氣候傳播組織「氣候中心」(Climate Centre)的一份報告指出,「奇多」此次經過的海區,其水溫要比氣候變化前平均高出1.1攝氏度,登陸前經過的部分區域甚至高出1.2度。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另一份研究則通過模型估算指出,如果沒有氣候變化,「奇多」的強度較大幾率會停留在3級颶風水平。但因為全球變暖,當地氣旋風速增加的幾率大大增加。「奇多」最終也達到了4級颶風水平。

2024年12月19日,法國馬約特群島,熱帶氣旋「奇多」過後受損的房屋。攝:Yves Herman/Reuters/達志影像

在氣候災難之外,法國的馬約特群島海外省還遭遇了救災不力和移民危機的雙重「人禍」。

災後,法國政府救援的緩慢和無序引發了受災島民憤怒,也遭致各黨派的批評,尤其是剛被任命不久的總理貝魯(François Bayrou),災難發生後的第三天,他不像剛卸任的內政部長Bruno Retailleau一樣前往馬約特,而是選擇回他擔任市長的波城(Pau),僅通過視頻遠程參加了愛麗舍宮關於馬約特的緊急會議,被批評似乎忘記馬約特已是法國領土的一部分。

12月23日,馬約特風災的國悼日當天,貝魯亦選擇公布新一任政府的成員名單,此舉再次激起各黨派的不滿,被認為是對受難者的不尊重。「根本沒人關心馬約特」,來自該群島的議員Estelle Youssouffa譴責道。

法國總統馬克龍則於19與20日造訪馬約特,但引起了更大爭議。一段影片在社交媒體廣泛流傳,面對憤怒的受災人群,馬克龍用喇叭喊道: 「如果你們搞對立,你們就完蛋了。因為能身在法國,你們該感到高興!如果你們不在法國,你們的麻煩會多一萬倍!在印度洋,沒有一個地方的人們能得到如此多的幫助。你們不能一邊想成為法國的一個省,一邊又說法國不行。」

面對諸多批評,馬克龍在隔天解釋道,這些話不是針對民衆而是針對在場的極右翼政客,但他同時聲稱,解決馬約特島的問題意味着解決非法移民問題。「儘管有投資,儘管有國家的承諾,但公共服務的設計是針對特定人口規模的。同時還面臨移民壓力,這使所有服務都不堪重負。所以我們必須說實話。在這個問題上,我不會鬆懈」。

19世紀40年代,包括馬約特在內的科摩羅群島(葛摩群島)被法國殖民。科摩羅1974年宣布獨立後,馬約特在公投中選擇留在法國,但在37年後,才於2011年正式成為法國的第101個省。加入法國13年後,馬約特島居民希望得到的進步並未實現,其人均GDP仍比法國本土低4倍

儘管如此,鄰近的科摩羅群島仍然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來自科摩羅群島的人依然不斷涌入馬約特,至2023年,移民人數增加了42%。根據經濟學家François Hermet在《世界報》的文章,這些移民因缺乏合法身份,因此也無法接收社會福利和工作機會,這使得馬約特的社會不平等在持續擴大。從2011年到2017年,最貧困的40%人口的最高生活水平下跌了20%以上,住房條件也日趨惡劣:40%的住房為鐵皮屋,幾乎全部沒有衛生設施;8萬多名居民沒有自來水(比2012年增加了17%)。

此次災難發生之前,馬約特島就已經面臨持續的供水危機、因飲用水污染引發的霍亂的肆虐、醫療系統的失靈以及社會的不安全問題。2023年,時任內政部長的Gérald Darmanin發動Wambushu行動(當地語言中「奪回控制權」之意),旨在摧毀棚戶區、驅逐非法人口並打擊該省的犯罪活動,但最終敗給了馬約特複雜的社會現實和與科摩羅複雜的鄰里關係——科摩羅拒絕向載有其被驅逐國民的船隻開放港口。

2024年年初,Darmanin又在馬克龍的授意下提出取消馬約特人的出生公民權,甚至不惜修改憲法,引發巨大的爭議,許多政治評論者認為,馬約特因此變成了「極右翼思想的實驗場」,且進一步剝奪權利並不會阻止受經濟因素驅動的移民的涌入,還可能增加亂象。

如今,隨着Michel Barnier政府的倒台,該法案與2021年就開始難產的「馬約特加速發展法案」一道被推遲。地理學家Frédéric Leone總結道:「歸根結底,這場災難造成的嚴重人員傷亡,是政府對馬約特社會問題長期忽視以及未能妥善應對移民問題所導致的結果」。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