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真相,談何看見彼此和追求正義?我們的日報、速遞Whatsnew、端聞Podcast能夠保持免費,離不開每一位會員的支持。暢讀會員首月5折,尊享會員全年85折,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即時報導和深度內容。
美東時間11月6日凌晨5時36分,美聯社宣布,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贏下了最重要的搖擺州賓夕法尼亞州之後又拿下了威斯康辛州,這意味著特朗普獲得了超過當選所需要的270張選舉人票,將成為第47任美國總統。
美國歷史上,民主黨籍的格羅弗·克里夫蘭(Grover Cleveland)曾經在1885和1893年兩次當選美國總統,中間一屆則輸給共和黨對手。此次特朗普勝選,成為第二名間隔一屆後再次當選的美國總統。
截止發稿,特朗普此次至少拿下了喬治亞、北卡、賓夕法尼亞這三個關鍵搖擺州,在另外四個搖擺州也處在領先地位。和四年前的選戰相比,民主黨此次在「藍牆」、「太陽帶」均落敗。
美東時間11月6日凌晨兩點半,特朗普在佛羅里達州的海湖莊園(Mar-a-Lago)外發表勝選演說。他承諾將在接下來的總統任期中,「為了你的家庭和你的未來」而戰,直到將「一個強大、安全和繁榮的美國」交到民衆手上。
在同時進行的三分之一席次的參議院改選中,共和黨也成為最大贏家。
本次大多改選的席次都是民主黨現任議席存在困難的選區,截至發稿時,共和黨已經拿下多席,確保了在參議院的至少51個席位,時隔4年再次成為參議院多數黨。參議員在確認內閣和任命最高法院大法官等方面擁有權力,將更能助力特朗普推出自己的政策。
其中,俄亥俄州一直以經濟民粹主義和吸引工人階級著稱、連任多屆的民主黨籍參議員Sherrod Brown落敗於特朗普背書、持強烈的反墮胎立場的 Bernie Moreno,令許多人擔憂民主黨未來更難吸引工人階級的支持。
而眾議院的情況目前尚未完全明朗,截止截稿,民主黨和共和黨距離勝選分別還差22和16席,而此前預計競爭最為激烈的二十多個席位中許多尚未決出勝負,因此距離斷言誰將控制眾議院還為時過早。
此前眾議院已由共和黨控制,導致拜登政府期間多項法案未獲通過,亦導致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曾經大幅拖延。而民主黨過去四年則在參議院擁有一席的優勢。
相比此前的預測,賀錦麗在多個搖擺州的選情要更負面。
其中,外界預期賀錦麗可以吸引到更多白人女性選票,但根據出口民調顯示,在特朗普此次拿下的喬治亞州和北卡羅來納州,白人女性的票數仍然大量流向特朗普。其中喬治亞州白人女性有31%支持賀錦麗、69%支持特朗普,與男性的投票比例可以說是相差無幾。即使在大學畢業的白人女性中,也仍有51%支持特朗普。而在北卡羅來納州,白人女性43%支持賀錦麗、56%支持特朗普,依然是多數支持共和黨。民主黨在大學畢業的白人女性中表現較好,有58%支持賀錦麗,僅41%支持特朗普,但不足以弭平男女之間的差距。
少數族裔中,賀錦麗的支持度也不如預期。初步出口民調顯示,拉丁裔票投特朗普的比率有機會高達40%,目前的資料雖然不夠明確,但選前民調和出口民調等跡象都指出,在世代交替的背景下,年輕的拉丁裔選民中有部分人開始願意考慮支持共和黨,至少不必然支持民主黨。甚至,在競選最後階段特朗普陣營指波多黎各人「垃圾」的言論現在看起來也沒有明顯影響到特朗普在拉丁裔中的支持度。
針對拉丁裔選民,賀錦麗陣營或許只能指望亞利桑那、內華達等邊境州狀況較為不同,能夠守住較高比率的拉丁裔、特別是墨西哥裔選民。
甚至在民主黨一直主導的紐約市,共和黨得票也在增加。目前開票結果顯示:民主黨在移民眾多的皇后區勝幅大量減少,相比四年前拜登72%的得票率,此次賀錦麗的得票率下降了10個百分點。民主黨在布魯克林和曼哈頓的支持率也有下滑。有分析認為移民選民們因為治安、就業、外交等政策,選擇倒向共和黨。
總體而言,此次賀錦麗很難說只是因為選舉人團制度而落敗,其在全國範圍內的總體選情都不理想。一些分析認為其結果比2016年希拉莉·克林頓要差。
特朗普勝選,意味著美國的內政外交和全球地緣政治或將遇到新一輪的巨大不確定性。其中,歐洲的俄烏戰爭、亞洲的中美關係、台海問題等等都備受外界關注。
在中美關係方面,此前多數分析都認為,若特朗普獲得勝利,中美關係會很不確定。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輯思在投書《外交事務》雜誌的一篇文章中表示,一旦特朗普重新當選,「幾乎肯定會對中國採取更極端的經貿政策」。他認為「中國對美國構成重大挑戰」已經成為兩黨共識,但具體如何應對,是「新冷戰」還是「競爭合作」,目前並無定論,因此中國無論如何都「明確希望保持關係穩定,避免對抗或者關係破裂」。
他還預測指,特朗普或會用台灣問題作為經貿談判籌碼。如可能以對台灣的支持換取中國在貿易問題上妥協。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研究員Scott Kennedy 則認為,若有新經貿衝突,中國或會採取鷹派姿態。他指「世界不應低估北京願意承受一些經濟痛苦以實現重新奪回中美關係主導地位的戰略目標。」
Politico則引述澳洲前總理陸克文,指大選結果若顯示美國社會繼續分裂,會加強習近平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東昇西降」的判斷。
這一局面或對台灣和美國的關係也造成影響。外界普遍認為,賀錦麗的整體態度與拜登一致,強調必須維繫全球盟邦網絡。而特朗普在面對盟友時,則較常將地緣政治當作可以交易和談價的事情。尤其是此次選舉中,當被問及美國是否會防衛台灣時,特朗普更頻頻連結台灣「搶走」美國晶片生意等話題。甚至他還提到,如果中國選擇「進入台灣」,他會對北京「徵收150%到200%的稅」。
歐盟方面則尤為擔心特朗普對支持烏克蘭不感興趣。而歐盟無法填補這一空缺,這將可能引誘俄羅斯發動新的軍事行動,測試美國對北約與歐洲的防務支持。同時,歐盟亦擔憂特朗普的中東政策將進一步為中東局勢升溫。
歐盟亦擔心特朗普會進一步實踐其「孤立主義」的貿易政策,擔憂特朗普可能對歐洲出口產品徵收20%關稅。此前,特朗普就曾在競選中指責歐盟是「迷你中國」。LSE 的一項研究顯示,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將使已經陷入困境的德國經濟遭受進一步衰退的風險。同時,歐盟將可能會同時面臨與美國和中國的兩場貿易戰。
而短期內最可能受到特朗普當選衝擊的,是已經在東線戰場遭遇連番挫折的烏克蘭。特朗普此前一直表示,自己能很快終結烏克蘭的戰爭,但從沒給出過具體實施方案,甚至還在兩週前將戰爭責任歸咎給拜登與澤連斯基。而其競選搭檔凡斯,則更是國會中最強烈反對援助烏克蘭的聲音,曾多次表示「不在乎烏克蘭」。
不過,在這一背景下,《華盛頓郵報》本月初的一篇報道引起了關注。報道稱烏克蘭高層正在從特朗普的當選中看到積極因素——特朗普和澤連斯基的非建制背景讓他們更容易找到共同語言,而前者現在說的話無非是「競選言論」,真正當選後,為了不讓自己在國際舞台上顯得「軟弱」,他反而有可能更果斷地支持烏克蘭。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