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宣布不為總統候選人背書,大量訂戶取消訂閱 | Whatsnew

貝索斯和黃馨祥的決定是商界領袖中更大趨勢的一部分,選擇保持沉默以避免被特朗普針對。
2024年11月1日,《華盛頓郵報》的有關美國大選報道。攝:林振東/端傳媒
美國 媒體 審查

離開真相,談何看見彼此和追求正義?我們的日報、速遞Whatsnew、端聞Podcast能夠保持免費,離不開每一位會員的支持。暢讀會員首月5折尊享會員全年85折,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即時報導和深度內容。

據 The Wrap 報導,截至10月30日,已有超過25萬名《華盛頓郵報》的付費訂閱用戶選擇取消訂閱,同時,在擁有不到40萬訂閱用戶的《洛杉磯時報》,也有超過1.8萬名用戶因「編輯原因」取消訂閱。

大規模的取消訂閱背後,是兩家媒體在大選日即將到來之前選擇不為「總統候選人背書」的決定。

10月11日,《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業主、億萬富翁黃馨祥(Patrick Soon-Shiong)通知該報主編,本屆總統大選《洛杉磯時報》將不會背書任何候選人。這一決定通過層層傳達到編輯團隊,引發內部強烈震動。10月23日,《洛杉磯時報》社論編輯瑪麗爾·加爾薩(Mariel Garza)宣布辭職。次日,編委會成員羅伯特·格林(Robert Greene)和卡琳·克萊恩(Karin Klein)也相繼辭職。

據多家媒體報導,《洛杉磯時報》原本計劃支持賀錦麗,加爾薩也已為此起草大綱。然而就在她等待修改意見時,黃馨祥就作出上述決定。

「我辭職是因為我無法對這一決定保持沉默,」加爾薩在接受《哥倫比亞新聞評論》(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採訪時說道,「在危機時刻,誠實的人需要站出來,而我選擇這樣表態。」

加爾薩在辭職信中批評《洛杉磯時報》缺乏透明度,指出作為加州乃至全美最大的報紙之一,《時報》竟未能坦誠向讀者解釋背書決策的原因。她寫道:「人們有理由懷疑,每一次背書是否是通過記者的廣泛研究和討論作出的獨立決定,還是受老闆指示的影響。」

「我們花了八年時間批評特朗普,指出他的領導對國家的危險。而如今卻未能支持一位合格的民主黨挑戰者——而報社此前還曾支持她競選聯邦參議員。」加爾薩寫道,「七年前,社論委員會在系列文章《我們不誠實的總統》中指出:『有良知的人們不能再保持沉默。特朗普的反覆無常和衝動的煽動性風格讓我們所有人都處於危險之中。』今天,我依然相信這句話。」

不過,黃馨祥在 X 上表示,編委會原本有機會起草一份事實分析逐條對比兩位候選人在白宮時期所有正面與負面的政策,但編委會卻「選擇沉默」。因此他接受這樣的結果,所以本屆大選《洛杉磯時報》不會支持任何候選人。

2024年2月15日,《洛杉磯時報》印刷廠運作中。攝:Genaro Molina/Los Angeles Times via Getty Images

與此同時,10月25日,《華盛頓郵報》出版人兼CEO威爾·劉易斯(Will Lewis)宣布,《華盛頓郵報》將不再為本屆及未來的總統候選人背書。根據歷史檔案記錄,這是自1988年以來《華盛頓郵報》首次放棄選舉表態。

《華盛頓郵報》創刊於1877年,在1960年的社論中曾提出「不為候選人背書」的原則。不過,自1976年總統大選中首次表態支持民主黨候選人吉米·卡特(Jimmy Carter)以來,《華盛頓郵報》幾乎每屆大選都為候選人背書。

​​劉易斯寫道,「(《華盛頓郵報》)作為世界上最重要國家的首都的報紙,我們的職責就是保持獨立。」劉易斯又指《華盛頓郵報》「支持我們的讀者就這一美國最重要的決定做出自己的決定——投票選舉誰作為下一任總統」。

不過,據《哥倫比亞新聞評論》報導,《華盛頓郵報》社論編輯大衛·希普利10月(David Shipley)已批准了一篇支持賀錦麗的聲明草案,但該聲明尚未發表。《華盛頓郵報》的報導則指出,此次決定來自《華盛頓郵報》持有者、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貝佐斯)。

決定迅速引發《華盛頓郵報》內部與外部的強烈批評。前《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特約編輯羅伯特·卡根(Robert Kagan)於當天宣布辭職,並在CNN節目上指:「我們實際上是在屈服於特朗普,擔心他的潛在報復。」他指出,在不背書決定公開數小時後,貝索斯旗下私人航天旅行公司藍色起源的高管正與特朗普會面。此外,另有多名編輯委員會成員及記者辭職抗議。

其他媒體則迅速採取行動以期爭取《華盛頓郵報》流失的訂戶,如《衛報》美國版編輯就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強調《衛報》對賀錦麗的支持,《衛報》已因此籌集265萬美元的捐款,並兩次打破其單日籌款紀錄。另外,旗下擁有包括《今日美國》(USA Today)在內的美國最大連鎖報紙的所有者甘尼特(Gannett)則跟進宣布不支持任何總統候選人。

2024年1月19日,洛杉磯時報協會成員在市政廳外集會舉行為期一天的罷工,反對《洛杉磯時報》即將進行的「重大」裁員。這次為期一天的罷工是該報 142 年歷史上第一次新聞編輯室停工,工會代表了約 400 名編輯員工。攝:Mario Tama/Getty Images

對於大規模訂閱用戶的流失,《洛杉磯時報》工會在聲明中呼籲請讀者理智對待。聲明指儘管對業主的做法表示不滿,但是取消訂閱與記者們的收入息息相關,很可能會導致接下來裁員或縮減編委會資源,工會強調,「健康的民主離不開知情的公民。」

《華盛頓郵報》持有者貝索斯則在《華盛頓郵報》刊發文章為自己的決定辯護。貝索斯指藍色起源高層與特朗普的會面與不對大選表態純屬偶然,他對會面甚至並不知情,兩件事情發生在同一天是「無意而為,並非處心積慮。」貝索斯又強調,「對總統的支持並不能改變選舉的天秤」,「就其本身而言,拒絕支持總統候選人並不足以讓我們大幅提升信任度,但這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有意義的一步」。

不過,離職記者之一的執行主編馬蒂·巴倫(Marty Baron)在接受NPR採訪時表示,「如果這個決定是在三年前、兩年前,甚至一年前做出的,那完全沒問題」,「但這個決定是在選舉前幾周才做出的,並且沒有與報社的社論編委會進行實質性、嚴肅的討論。顯然,這個決定是出於其他原因,而不是出於崇高的(新聞)原則。」

《華盛頓郵報》則引述該報記者、普立茲獎得主卡羅爾·D·萊昂尼格(Carol D. Leonnig)表示,「這種背書改變的時機和奇怪的解釋引發了對我們的所有權是否會繼續讓我和我的同事獨立地進行強硬的報道,而不必擔心誰會對我們的報道感到不安的擔憂」。

媒體行業記者奧利佛·達西(Oliver Darcy)科技記者凱西·牛頓(Casey Newton)均在報導中指出,貝索斯和黃馨祥的決定是商界領袖中更大趨勢的一部分,這些商人中的許多人都擁有利潤豐厚的政府合約或預見未來幾年將由司法部審理的併購交易。因此,在特朗普可能當選總統之前,「相當一部分最有權勢的人已經開始採取防禦立場,選擇保持沉默以避免被特朗普針對」。

此外,對許多擁有正在與拜登政府進行壟斷拆分訴訟的科技公司的商人來說,即使特朗普上任會使得經濟變差,「如果這意味著他們可以保持壟斷地位,那麼這可能是值得的」。

牛頓又強調,貝索斯的文章「誤解了當今如何建立信任」。牛頓指,當作家與觀眾分享他們的觀點,包括他們自己的價值觀和偏見時,他們比默認從無到有的觀點的作家更有效地建立信任。「假裝其社論作者尚未得出結論,即使每個人都知道他們已經得出結論。這是破壞信任,而不是建立信任」。

最終,《華盛頓郵報》幽默作家亞歷山德拉·佩特里(Alexandra Petri)擔起背書的責任,在她的評論文章中表態支持賀錦麗。她又反問「支持總統候選人不是報社該做的嗎?」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