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為什麼相信中國股市:「血戰到底」,才有翻身的可能

「前幾年的各種毀滅性政策在鬆綁,這一波紅利能走多遠,誰知道呢。」
2024年1月29日,中國上海,男子在一家商店工作,商店櫥窗上顯示著最新股票交易和經濟數據的大屏幕。攝:Alex Lexplaveski/EPA/達志影像
大陸 經濟 宏觀經濟 金融

九月末,麻將包間的氣氛久違地活躍起來。郭強還沒落座,牌友們便熱絡地相互問候:「最近股市賺錢了?」

「終於解套了,還小賺。」

大盤的火紅給牌桌添上一抹喜慶的底色。郭強發現牌友們脾氣都變溫和了,臉上掛著笑容,「看起來很有福氣」。之前有人輸牌時,總是罵罵咧咧,如今不再五官緊皺著推牌、摔牌、拍桌,而是大度地擺擺手繼續下一盤。

「過去幾年經濟低迷,大家心情都不好,一把輸幾百塊會很在乎、容易吵架。」郭強說,「如今股市賺了。大家覺得麻將都是小錢,股市才是大錢。」

砌牌、洗牌、中場休息的間隙,包間充盈著股市話題。牌友們握著手機看一眼股票走勢和分析文章,向大家炫耀自己的收益。已入市的人,對A股(註:在中國大陸註冊、上市的普通股票)的嶄新面貌感嘆不已,沒炒過股的人躍躍欲試,向老股民請教投資經驗。「所有人都想把錢轉進股市」,郭強語氣篤定。他今年剛滿50歲,在國企上班。

中國股市中,像郭強一樣的個人投資者俗稱「散戶」,他們被視為A股主力軍。迄今,A股開通的帳戶數量已達2.1億戶。過去三年,A股整體呈現下滑趨勢。滬深300指數(註:上海和深圳交易所中最具代表性的300隻股票,反映市場整體表現)從2021年5月的高位5321點,一度滑落至今年9月中旬的3100多點。網友們將A股類比為盤踞在緬甸的詐騙集團,稱其為「緬A」。

9月24日,中國政府推出一系列財政刺激政策,而後短短五日,滬深300指數上漲逾20%,滬指由2700點爬上3100,大量股民湧入。根據百度指數數據,9月末至10月初搜索「開戶」的熱度,遠高於上一波牛市2015年。但事態在十一假期後急轉直下,10月9日,A股超過5000隻個股下跌,滬指下探6.62%,深證成指跌幅更達8.15%。

「昨天跑步進場,今天急忙撤退。」一位股民說。

2024年10月18日,北京的一個小吃攤上,小販在製作火焰棉花糖雪糕。攝:Ng Han Guan/AP/達志影像

起勢了:「風口來了,我是頭豬,我過去我也能飛」

「大家等了很久了。」談到9月24日的經濟刺激政策,艾琳說。她20多歲,今年剛剛踏入金融市場,任職投資分析助理。

疫後中國經濟持續低迷。2024年,包括失業率、工業企業利潤、消費等一系列經濟指標,都揭示了不容樂觀的經濟前景。作為經濟增長和地方財政重要來源之一的房地產業依舊消沈,中央及地方政府連續推出刺激樓市政策,但收效甚微。

9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推出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寬貨幣、穩地產、穩經濟」,並以8000億人民幣提振資本市場,允許銀行貸款給企業,用以回購自己的股票。

「很多內容超出市場預期,給了明確的指引,所以大家的信心都非常爆滿。」艾琳說。從那一天起,她的手機不停地響,股市的漲停板、漲幅不斷創下新高的消息,湧現在新聞資訊中。此前從未炒過股票的艾琳,也忍不住觀望起股市。

跨過一條深圳河,港股市場也被對岸股市的熱力感染。9月24日,不僅滬指(上海證券交易所綜合股價指數)和深指(深證成分指數)分別大漲4.2%和4.4%,恆指(追蹤香港交易所上市的最大、交易量最大的股票)也上升4.1%,為今年5月22日以來收市新高。

孫宇奇從港股中感受到了熱度。他在一線城市的互聯網公司上班。幾年前,孫宇奇開了一個港股戶頭,裡面有一些小錢,平時不太打理。9月25日,他入手一隻中國頭部房地產開發商的股票。翌日早晨,開盤十分鐘,孫宇奇發現股票上漲28%,當機立斷把股票賣掉。

「後面天天暴漲。你會覺得,大勢已來。」孫宇奇的聲音裡流出一絲興奮的餘溫。

「再不入場就要趕不上了!」眼見股市一漲再漲,艾琳逐漸被焦慮纏身。由於工作需求,艾琳平常會在投資社交平台「雪球」上取獲取股票資訊。那幾天,她發現股票評論區比平時熱鬧許多。走在路上、搭乘地鐵時,艾琳也瞄到許多人的手機介面停留在炒股軟件上。

9月24日至30日,A股連續5個交易日大漲,30日成為近年來中國股市最狂熱的一天。上證指數漲幅達8.06%,上一次超過這個數字還是2008年9月。此外,深證成指、創業板、北證指數等漲幅均創下單日記錄。滬深開市35分鐘後,成交量破一萬億,為單日最快速度⋯⋯A股的表現被冠以「史詩級」的頭號。

這一天,艾琳終於入場,買入幾千元的ETF(指數股票型基金)。

2024年10月8日,中國浙江省湖州,市民在證券交易所開設股票帳戶。攝:Yi Fan/VCG via Getty Images

十一假期期間,交易所休市七天,但A股熱度絲毫不減。無論是線下還是線上平台,「奇蹟五日」、「輕鬆解套」,甚至「日賺數十萬」的標語和傳言隨處可見,各大媒體紛紛報導「瘋牛」熱潮中的投資典型。

許多人全力籌錢,摩拳擦踵等待在開市後滿倉。媒體和社交平台不厭其煩地傳播股民們的瘋狂舉動:網文作者在股市賺到300萬直接斷更,18歲學生拿暑假賺的5000元進入股市,外賣小哥網上直播貸款炒股,70歲老人到銀行堅持取出即將到期的大額存單——而此前一單難求的大額存單,罕見地刮起了「轉讓潮」。有人以「跳水價」急售房產或車位,想要「來個大翻身」;有人借遍各大銀行的信用貸,「一共搞了129萬資金,8號就衝進去」。證券公司則高呼「黃金週不放假」,安排員工24小時值班為新股民開戶。

十一假期期間,港股不休市,孫宇奇把之前在港股賺到的錢再一把投入,資金又在短時間內翻倍。「很瘋狂,你會想,『還上班幹什麼』?」他琢磨著,「風口來了,我是頭豬,我過去我也能飛。」孫宇奇決定前往心中的股市主戰場——A股。

某天深夜十點多,他打開股票App,上傳身分證件、綁定銀行卡資料,不消幾分鐘就走完了流程。他以為夜深了,資料核實至少得等到翌日進行。沒想到,電話很快響起,接線員很快落實風險知情、是否借貸等信息後,開戶完成。孫宇奇感到驚訝,「(開戶)巨方便。(股市)太火了。」

據時代財經報導,十一假期新開戶的賬戶數量或達數百萬,僅是某家頭部券商的新開戶數量就接近30萬。同時,與往年相比,今年新開戶主體明顯年輕化。東北證券相關負責人表示,18-25歲的年輕投資者顯著增加,佔比高達42%。

股市的熱浪溢出了國境線。20多歲、在新加坡留學的嘉凱發現,在新加坡生活的朋友,平時不常發言,最近也常在微信朋友圈發股市「三連板」(註:股市中連續三個漲停或跌停)的消息,還拍下路邊碩大廣告牌上「大A」(註:用「大」來形容A股體量驚人)震驚新加坡的新聞。

總部位於曼哈頓的金融服務公司高盛集團,於10月7日發布一份投資策略報告,題為「If not now, when? 10 reasons to buy China equity」,被中國媒體譯為《此時不搏更待何時?看漲中國股市的十大理由》:「歷史表明,中國股市本輪上漲可能還有更多空間」。

「那段時間的氛圍給人一種錯覺,難道真的要好起來了?」地方財經媒體記者徐淼對這波行情半信半疑。他對端傳媒表示,自己在十一假期前開始寫「A股熱」的熱點報導,收到明確的指示——不要唱衰。他也感覺到,有的專家在受訪時克制地表達風險提醒和負面評價。

徐淼心想,如果之後股市大跌,承擔狂歡代價的將是抗風險能力低的散戶們,「媒體的幫兇作用不言而喻」。

2024年10月8日,中國南京,市民在證券營業部關注股市行情。攝:Costfoto/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情緒市:「炒股不到10天,老了20歲」

10月8日上午,開盤僅20分鐘,滬深兩市成交額超過1萬億。近千隻股票競價漲停。

這天上午開市期間,國家發改委召開發佈會,稱將實施提振消費、幫扶企業的行動。逾5300隻個股上漲。A股全天成交3.48萬億元,再次創造歷史紀錄。

艾琳覺得發佈會不如她的預期,但她聽到傳聞,另一場刺激政策的發佈會即將到來,心中又燃起期待。「市場給的反饋,應該能讓政府意識到,只是口頭上說,不給實際的財政刺激措施是不行的。」艾琳想要再賭一把,又買了一些ETF。

沒想到,市場降溫得那麼快。

10月9日,A股走勢急轉直下。滬指跌6.62%,深證成指跌8.15%,創業板指跌10.59%,全市場超5000隻個股下跌,逾3000隻跌超9%,854家公司跌停。

炒股近20年的崔世睿,在節前、節後分兩批迅速清倉。「這是我清倉最乾脆的一次。」崔世睿本想發一則朋友圈炫耀一下「持場市值:0」,但他轉念一想,「太拉仇恨了。是有很多人清倉,但也有很多人節後買在高點上嘛。」

自9月末以來,崔世睿緊盯市場情緒,他人在社交媒體上留下狂歡或沮喪的印記,都被他收入囊中,成為分析股市的樣本。10月9日後,A股連日雪崩式下滑,崔世睿趁著跌停板又買了一筆科技股,獲得些微收益。

「現在這一波是情緒市。」崔世睿講究心理博弈,「看著大家互相踩踏,你就知道他們、尤其新手情緒崩了,你就可以去博一下。」但他給自己劃了一道底線,不過份貪婪,不「all in」、也不加槓桿,若幸運地賺了點小錢,那就晚上去開心一下。

不是所有人都像崔世睿一樣,能夠游刃有餘地面對A股的暴漲暴跌。

在10月8日的高點衝進A股的孫宇奇,體驗了A股和港股的同時下跌。「其實可能就1、2個點,對於一個盤的震盪來說很正常,但小白看到那個數字就很嚇人。」

上班期間,孫宇奇坐在工位上,每隔十幾分鐘就點開股票app,眼睛直勾勾盯著數字和線條。但他心裡很明白,盯盤不僅改變不了什麼,一盯還焦慮得很。

「高位接盤的小白、韭菜可能都走過我這樣的劇本,算是九零後、零零後的開戶路線吧。」孫宇奇說。

新股民的「劇本」在社交媒體上並不少見。

四川成都一位九零後程序員,每天在社交平台更新盈虧情況。10月8日重倉102萬入市,幾天後把自我介紹改為「七天虧48萬」。他覺得炒股不到10天,老了20歲。

安徽合肥零零後新股民張陸,受節前「史詩級」千股漲停的消息吸引,在假期結束前向銀行申請信用貸款10萬元,高位入場,到節後第二週本金全部虧完。

希望冒頭又破滅的故事數不勝數。小紅書上,一位河北外賣員前後貸款5.5萬進入股市,10月9日幾乎全盤慘綠,一天虧損6000元。有人評論,「小哥接著送外賣吧」。他回覆道,「今天通宵送外賣了。」

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2016年的統計數據,全國股民中有69%以上的人口年齡低於40歲,37%低於30歲。股民的學歷構成中,有大學及以上學歷的投資者佔比為25.4%,接近48%的人只接受過中等教育。需要指出的是,該項數據2017年開始停止更新,隨著中國社會和經濟發展,年齡和學歷分布或有變化。

北京改革和發展研究會研究員王明遠分析指出,股本少、年齡低和抗風險能力低是中國股民的基本特徵。同時,投資者或會嚴重缺乏投資判斷能力,急於求成的心理令他們對市場反應過於敏感,促成頻繁交易。美國個人投資者年交易次數為15次左右,而中國達60次左右。

高換手率嚴重加劇了市場的波動,中國股市總是在急漲、急跌中跳躍。經驗不足的散戶,特別是新股民,很容易在這個過程中「受傷」。

2024年8月5日,北京商業區,一名婦女抱著孩子靠近金融區的戶外銅牛雕塑。攝:Ng Han Guan/AP/達志影像

誰在牛市中收割財富?「富者越富,窮者越窮」

一個殘酷的結論是,散戶是推動中國股市活躍的最重要助力,也是很難賺到錢的投資群體。

中國股市主要有五類投資者參與。首先是境內機構,包括含有社保、養老、企業年金等「國家隊」,還有共同基金,包括券商、銀行、私募等在內的同基金類機構。其二是產業資本,包含非金融類上市公司、財務公司和一般法人。其餘還有個人大股東、外資和個人投資者。

根據上交所2022年的數據,個人投資者總佔比逾99.7%,其中50萬以下的個人投資者的持股佔比約80%,專業機構持股佔比僅有0.14%。不過,就持股市值來看,50萬以下的個人投資者僅佔3.1%,專業機構21.69%,一般法人則佔據了55.12%。作為參考,2023年港股的機構投資者約佔八成,遠高於個人投資者;而美股中家庭持有者在2021年的比例約為38%

另據2019年《全國股票市場投資者狀況調查報告》,截至2019年底,A股的散戶盈利比率為55.2%,一般機構盈利比率為68.9%,專業機構盈利比率為91.4%,遠超散戶。

「散戶可謂吃苦在先,享福在後,最大限度承擔風險,又最小限度獲得收益。」北京改革和發展研究會研究員王明遠,整理上海證券交易所自2007年以來的16部統計年鑑,研究發現,雖然中小散戶貢獻大量交易,但能從其中分一杯羹的人僅有極少數。

參考上海證券交易所2017年統計數據,當年個人投資者貢獻的交易額達82.01%,但盈利佔比僅有8.99%,機構投資者則以少於18%的交易量獲得逾91%的利潤。同時,在虧損年度,個人投資者的虧損率又遠大於專業投資者。需要指出,就不同類型投資者的盈利情況數據,上交所在2017年後就停止公布。

即使在牛市,能賺到錢的散戶也不多。研究發現,在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一年半的時間裡,在牛市慢慢形成初試,中小散戶會表現得異常活躍,機構和公司都甚少交易,但在2015年3月股市出現泡沫後,他們開始賣出套現、而後再加倉增持。

生活在陝西的八零後賀駿,從事財務方面的工作,人生中第一次踏入股市就是2015年的牛市期間。2014年上證指數和深證指數分別上漲逾50%和30%,在全球股市的表現裡一枝獨秀。那一波牛市的驅動力主要為央行降准降息、散戶活躍、槓桿率上升,以及投資者將資金從影子銀行轉移出來投入股市等。

賀駿記得那時買什麼都會漲,他投入十幾萬,賺到本金翻倍。「覺得錢來得太容易了。」賀駿說,早上九點多一開盤,鄰近中午,就覺得一天完成了,因為幾千元入袋。他成為當年公司最早更換新款iPhone的年輕同事。

2016年1月8日,中國北京,投資者在交易大廳觀察股市時小憩。攝:VCG/VCG via Getty Images

不過,股災隨後襲來。2016、2017年那陣,賀駿被狠狠套住,帳上的錢就剩2萬。自那時起,他對中國股市興致寥寥。

上述由學者王明遠所做的研究指出,牛市是股市中財富轉移的渠道,對中小散戶而言,牛市會催化他們的財富蒸發。另有中國學者依據2014-2015年股市的研究,指出0.5%的頭部家庭/個人的資產增加的同時,85%的底層投資者則陷入虧損狀態。

「富者越富,窮者越窮」,方德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明尼蘇達大學經濟學博士夏春在2024年2月發表的文章中,如此形容A股的世界。

文章解答了「到底是怎樣的散戶賺錢」的疑惑。2014年的散戶分類比重結構和2022年相近,中小散戶比重居大。在2014年這輪牛熊轉化中,第一類散戶(資金50萬以下)虧2500億,第二類(50萬至300萬)虧420億,第三類(300萬至1000萬)賺440億,而第四類(1000萬以上)賺2540億、甚至超過機構。文章得到一個大致的結論,佔比0.5%的大戶賺走85%小散戶的錢,剩下兩類帳戶盈虧抵銷。

簡單而言,越有錢的散戶賺越多,越沒錢的散戶更容易虧錢。

股市能救中國經濟嗎?

賀駿並不看好這一波股市上漲。「整體經濟下行,股市卻這樣漲,就是在割散戶的麥子。大的機構、該走的都走了,剩下的把消息炒起來,讓散戶加入市場。」賀駿觀察到,9月末,股票app上出現很顯眼的紅字廣告「開戶上車」,「全部都是鼓吹,用最顯眼的廣告,讓你不懂的人參與進去。」

正如不少經濟學者指出的,中國經濟已陷入「負反饋循環」。受經濟下行和政策不穩定影響,企業頻頻出現降薪、裁員潮,而就業不穩定,房價下跌等問題,促使居民信心不足、需求減少,社會整體消費力下降,又進一步降低了社會總需求。

此前,政府多次推出措施支持樓市,但收效甚微。ING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宋林對BBC中文表示,央行推出的貨幣政策代表著政策立場的潛在轉折,即把著力點轉向股市,這是因為財富負效應對消費和信心存在影響。

但股市的上漲可以逆轉持續低迷的中國經濟嗎?

加華資本創始合夥人宋向前撰文指出,「世上沒有一個國家,也沒有任何一種經濟學理論可以證明:僅僅依靠拉動股市帶來的財富效應就可以有效解決通縮和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

2024年10月8日,中國吉安,中國江西吉安市,股民在證券營業廳觀察電腦螢幕上的股價數據。攝:VCG/VCG via Getty Images

該文指出,通縮問題的核心是就業、國民收入的增長能力、可支配收入的邊際改善能力,是經濟結構轉型的升級能力,更是百姓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的表現,「這些均是結構性改革和長期經濟增長模式和能力的大考。」

此外,中國股市還有自身的問題亟待解決。《金融冷戰:從金融市場看中美關係》(Financial Cold War:A View of Sino-US Relations)一書指出,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經常跌入三個陷阱:濫用監管機構的權力、屈服於政治干預和在市場下跌時介入拯救投資者。

30多歲的私募投資經理陳子墨入行十幾年,自身炒股也超過15年。他認為,現在市場看起來熱鬧,與自媒體炒作氣氛有關,但時長還比較短,實質新增了多少資金,仍需要時間觀察。

陳子墨說,真正的牛市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更持久、影響更廣泛的賺錢效應。他解釋道,目前節後新進資金絕大多數處於「被套」的狀態,市場對新進投資者尚且不能形成持續的正反饋,無法吸引源源不斷的資金進入,故而暫時達不到大家一起賺錢的大牛市標準。

「美股是長牛,可能是牛過幾年,然後一波下跌。A股是連續熊過幾年,然後一兩年來個牛市。」陳子墨說,「你不跑就被藏在裡面,跟賭場一樣。」

崔世睿也對這波「牛市」的影響力持觀望態度。他年近50,是上海的民營企業家,公司業務和互聯網、科技公司緊密相連。疫情後,崔世睿公司的收益一跌再跌,他不得不裁員以維持公司運轉。

「百業蕭條。國內的行業基本上都捶過了,互聯網、教培,還有醫療反腐、金融反腐⋯⋯大家都躺平了。」疫後經濟形勢嚴峻,疊加上海封城刻下的創傷,崔世睿也沒心思操持股票。帳戶擱在一邊,許久不看一眼。

崔世睿持有的股票在高峰超過1300萬,這幾年最差跌到200萬。最近股市上漲,他仍未能回收持倉本金,距離高峰還差得遠。

他認為,股市要變好,還是得看經濟基本面。「(現在)相當於前幾年的各種毀滅性政策在鬆綁,這一波紅利能走多遠,誰知道呢。」崔世睿說,「現在榔頭停下來,那些樹苗就會從石頭縫鑽出來,哆哆嗦嗦,還是可以野蠻生長一下。」

炒股就是「血戰到底」,我們肯定相信國家

很多人復盤過去兩週如過山車般的入市過程,「貪心」是一種共同體驗。

「純投機。」艾琳回憶,9月末股票每天漲10個點,那是從2021年起就沒見過的走勢。學習了不少財經知識的艾琳心裡清楚,專業知識都不適用,她當時並不是基於投資價值,去判斷哪間公司有發展前景,或是有做長期投資的打算,「因為衝動,就是想再撈一點,貪心。」

「人性會被股市裡面放得很大。」孫宇奇坦承,自己是抱著賭徒心態躍入股市。孫宇奇從中國頂尖大學畢業,在知名互聯網公司任職程序員,有車有房。他說自己的人生價值排序中,並沒有把賺大錢放在首位。他更在意要做能創造價值的事情。但這一次,金錢誘惑難抵。

這與被股市信息流包裹有關。孫宇奇回憶,在股市暴漲那段時間,除了隨處可見的自媒體文章和小紅書貼文外,微信群組裡有朋友間互相推薦的流量密碼,連平時不怎麼聊股市的父母也來推著他入市。

2007年3月1日,中國江蘇南京市,投資者在證券公司的電子股價板上查看股票指數。攝: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被套牢的股民將損失怪罪到大張旗鼓的媒體和自媒體造勢上。

在抖音擁有千萬粉絲的財經自媒體博主「大藍」,曾發布數十條視頻預測國慶後股市一定暴漲:「停止其他一切投資,全倉大A!」節後,許多網友憤怒地向大藍喊話,還有粉絲成立了維權群。10月11日,「大藍」被平台封禁,原因是推薦購買特定股票。與此同時,抖音宣布已經處理與股市相關的帳號逾3600個。

擁有560萬粉絲的網紅經濟學家任澤平,發布超過30則股市相關的貼文,稱「發瘋的牛市就像發瘋的女朋友,講道理是沒用的,只有緊緊的抱住她,等她冷靜了再說」。現在,任澤平疑似因股市言論被禁言,其微博最後一次更新時間是10月13日。

和怪罪自媒體的新股民不同,從九十年代剛上班就開始炒股的郭強,認為炒股拼的是心理素質。

2007年10月,中國股市從年初的2728點,上漲至歷史最高點——6124點。這輪牛市起始於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而後的經濟發展促進股市翻騰。

郭強當時投了20多萬存款,賺了十幾萬,為家中購入第一輛車。2015年,中國股市迎來「史詩級牛市」,達到2007年以後第二高點,郭強又賺了十幾萬。但之後撞上股災,賺的錢都虧了進去,郭強開始把錢陸續轉出。疫情後,郭強怎麼炒都是虧錢效應,加上公司效益每況愈下,「賺錢難了,對經濟沒信心,還敢去炒股?」郭強的帳戶逐漸變成「殭屍帳戶」。

9月18日,美聯儲降息靴子落地,郭強嗅到利好政策要來了,讓妻子去銀行取20萬,準備重新入市。郭強覺得,觸底反彈的時刻終於降臨,「從經濟工作會議到國家領導發言,明顯感覺到對經濟的提振。國家在放水了,我們肯定相信國家。」

他平時最愛打的麻將遊戲叫「血戰到底」,規則是,一家胡了並不結束該局,玩家們會繼續摸牌,直到三家都胡或餘下玩家摸完牌。這樣的玩法意味著,先胡的玩家不一定獲利最多,後胡者也可能居上,有翻身的可能性。

對郭強來說,炒股就是「血戰到底」。他自認激進、膽子大,不會擔驚受怕,「虧了不會跑掉,而是等待重新漲起來」。

2024年10月7日,中國北京,人們在購物中心搭乘自動扶梯。攝:Florence Lo/Reuters/達志影像

假期後大盤回落,郭強的牌桌漸漸沉默。節前自選股兩三天就撞上漲停板的勢頭不再,郭強由盈轉虧。他仍然信心在握,認為牛市才剛剛開始,又加倉5萬閒置資金。

郭強判斷,短期波動後,行情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因為很多假期開戶的新股民還在陸續湧入,增量資金進入股市需時,「投資激情是慢慢被點燃的,一旦進入牛市通道,你想扭轉是扭轉不了的。」

郭強底氣堅定的根源是「相信國家」,認為節後大盤指數跌落有國家宏觀調控的結果。「中國政府是為大多數老百姓服務的,肯定會保護散戶,不會允許暴漲暴跌。」

節後第二週,孫宇奇迅速調整心態,他打算認真學習投資技巧。平時上班開車的路上,他習慣播放零零年代的流行樂,現在改為收聽股市直播間。聽直播間也是門學問,要分辨客觀事實,與自媒體用來吸引購買課程的帶貨話術。現在,他已不會急躁地跟風買賣。

關於信心,孫宇奇覺得,這不只是股票的問題,更是整個社會的關鍵問題。「信心就像種子,先有信心做一些引導,就會有案例典型出來。」

「所有人都在做這件事情,所有人都在希望經濟變好。」孫宇奇的聲音裡洋溢著樂觀,「為國投資,沒有什麼問題。」

為尊重受訪者意願,郭強、艾琳、孫宇奇、嘉凱、徐淼、崔世睿、賀駿、陳子墨為化名。

感謝李楚峰對本文的幫助。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