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婁燁《一部未完成的電影》觀後座談:偽紀錄,新媒介,勇氣與三年封控的記憶

康城首映後激起熱烈迴響,我們邀請影展記者們談論這部必將命運曲折的疫情後電影。

婁燁《一部未完成的電影》觀後座談:偽紀錄,新媒介,勇氣與三年封控的記憶
2024年5月17日,法國康城,《一部未完成的影片》導演婁燁出席康城電影節。攝:Stephane Cardinale - Corbis/Corbis via Getty Images

【記者按】《一部未完成的電影》是婁燁導演於2024年推出的一部採用紀錄片手法拍攝的劇情電影。該片最近在第77屆戛納/康城電影節的特別展映單元首映,並隨後在巴黎舉辦的戛納/康城影片重映活動中再次展映。婁燁曾三次入圍戛納/康城官方競賽單元,分別是2003年的《紫蝴蝶》,2006年的《頤和園》,以及2009年的《春風沉醉的夜晚》。《一部未完成的電影》標誌著婁燁時隔15年後重返戛納/康城的銀幕。

5月16日,婁燁攜主創到場出席了首映。這部以疫情為創作主題的新片,將婁燁以往作品與近期的社會事件串聯到了一起,被認為是屬於「中國人的電影」。這對不瞭解婁燁和中國近期新聞的外國記者來說算是不小的門檻,放映過程中不少記者離場。

影片放映後在中國電影評論網站「豆瓣」上因其題材獲得壓倒性的五星支持,伴隨著評論人數的不斷增加,關於影片的技術和美學層面的討論也逐漸豐富多元。然而,隨著影片信息在中國社交平台的傳播,有關這部影片的信息很快遭到壓制。「豆瓣」在第一時間刪掉了影片的條目,微信公眾號平台也開始清理關於這部影片的報道,有不少網友發現關於婁燁的舊文也開始遭遇刪除。

借此次戛納/康城的契機,我們與幾位媒體朋友共聚一堂,深入探討婁燁的新作,對婁燁的創作意圖、方式、影響及其延伸的話題進行了一場豐富的討論。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