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Whatsnew

習近平出訪歐洲,未如預期出席中國使館遭炸25週年紀念活動|Whatsnew

此次出訪挑選的三個國家都在歐洲具有特殊的地位。

2024年5月6日,巴黎,法國總統馬克龍(右)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握手。攝:Kiran Ridley/Getty Images

2024年5月6日,巴黎,法國總統馬克龍(右)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握手。攝:Kiran Ridley/Getty Images

特約撰稿人 李海

刊登於 2024-05-13

#中歐關係#習近平#中國外交

5月5日至5月1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了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三個歐洲國家。這是其2024年的第一次出訪,也是2019年之後第一次到訪歐洲。

此次出訪挑選的三個國家,都在歐洲具有特殊的地位。

其中,法國是歐盟的核心國家,也是英國脫歐後歐盟唯一的有核武國家。馬克龍政府則在近年來有更強調法國作為自主大國的「戴高樂主義」的傾向。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外交場合上也多次強調歐洲要實現自身的戰略自主,甚至曾經在2019年談論過北約(NATO)正在「腦死亡」。

而匈牙利是歐盟內部「不自由民主制」的代表,其現任總理歐爾班也長期被認為以一種接近一黨獨大的「選舉威權」執政。俄烏戰爭爆發後,匈牙利也是歐盟中最「親俄」的國家,曾經多次在預算層面對援烏方案加以掣肘。(延伸閱讀:《復旦大學的匈牙利建校風波:一所被當地民眾反對的「外國大學」》

塞爾維亞則非歐盟成員國,雖然近年來一直試圖加入歐盟,但歐盟要求的承認科索沃獨立地位對塞爾維亞而言尤為困難。1999年,正是因為科索沃獨立問題引發的族群衝突,引發北約對當時塞爾維亞主導的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南聯盟)的空襲。在激烈的空襲中,位於首度貝爾格萊德的中國大使館被數枚導彈擊中,導致三名中方工作人員遇難,當時曾引發中國激烈的反美情緒。(延伸閱讀:《1999:大使館的血、北京的遊行,與世紀之交的中國知識分子》

習近平此行正值歐洲和中國之間因為中國電動汽車產業而爆發貿易衝突之時。2023年,歐盟開始討論對中國電動汽車進行反傾銷調查,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為首的歐盟領導層支持限制中國電動汽車對歐洲的出口,以保護本地產業;馬克龍本人也主張歐洲大力發展自身的電動汽車產業,他近年來大力鼓勵包括台灣輝能科技在內的動力電池公司在法國設廠,他還曾公開批評過中國和美國對電動汽車的產業補貼。先前有分析指出,法國的汽車產業是推動馮德萊恩和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設限的重要力量。(延伸閱讀:《擔憂本土車企,歐洲對中國電動汽車開啓補貼調查》

在習近平訪問巴黎的行程中,馬克龍安排了一場三方會談,由習、馬克龍和馮德萊恩面對面討論歐洲和中國關切的核心問題。有分析指出,這一安排不同於習近平2019年訪問巴黎時的「中法德歐」四方會談安排,顯示出歐洲在電動汽車議題上的些許微妙情況:在當時,馬克龍邀請到了德國時任總理默克爾和歐盟委員會時任主席容克共同會談;而這次社民黨籍的德國總理朔爾茨未出席,或反映出在中國仍有較大出口市場的德國汽車產業,對中國電動汽車進口歐洲的問題有著和法國業界不同的看法。

在此次三方會談中,馬克龍和馮德萊恩提到中國電動汽車產能過剩問題,習近平則對此表示,「不論是從比較優勢還是全球市場需求角度看,都不存在所謂中國產能過剩問題」。他還稱「中國新能源產業在開放競爭中練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進產能,不僅豐富了全球供給,緩解了全球通脹壓力,也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作出巨大貢獻」,並表示「雙方應該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經貿摩擦,照顧雙方合理關切。他的表態沒有顯示出讓步意圖。

不過,儘管中國電動車頗有可能會遭到歐洲以關稅或其他方式制約進口,但歐洲也同時有鼓勵中國電動汽車產業鏈條在當地設廠並提供補貼的傾向。

三方會談還討論了俄烏戰爭問題,但同樣,習近平也繼續重申北京方面的立場,並沒有明顯的態度轉變。有評論認為,中法之間此次談得東西較多,但是形成的互惠共識有限,包括之前曾預期會有眉目的中國採購空中客車公司飛機的訂單,也沒有在習近平出訪期間取得明確進展。

但也有評論認為馬克龍在諸如法國農產品出口中國一類的議題上獲得了一定收穫,中國或許不會將法國烈酒作為對歐洲可能對中國電動車徵稅的對等報復對象。

2024年5月8日,塞爾維亞總統亞歷山大·武契奇(右)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塞爾維亞宮。攝:Oliver Bunic/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2024年5月8日,塞爾維亞總統亞歷山大·武契奇(右)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塞爾維亞宮。攝:Oliver Bunic/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習近平隨後的行程是塞爾維亞,不出意外地,塞爾維亞表現出對習近平的極高熱情,總統武契奇親赴機場接送習近平夫婦。中方則以先前對重要盟友巴基斯坦採用的「鐵桿友誼」一詞形容和塞爾維亞關係。

但值得注意也較為令外界觀察者感到意外的是,習近平在塞爾維亞的行程雖然恰好選在了1999年中國使館遭北約轟炸的紀念日當天,但習近平並未在當地參與任何相關紀念活動。甚至習近平5月8日參加塞爾維亞舉辦的歡迎儀式的「塞爾維亞大廈」,距離被轟炸使館的舊址只有1公里距離,習也「過門而不入」。習唯一在行程中與紀念有關的行為是在塞爾維亞媒體發布的署名文章中提到「25年前的今天,北約悍然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邵雲環、許杏虎、朱穎3名中國記者不幸遇難。中國人民珍視和平,但絕不會讓歷史悲劇重演。」

駐貝爾格萊德的中國大使館主頁顯示,使館在2024年清明節期間組織了對三名遇難者的相關紀念,而5月7日當天則未顯示有公開活動。

一些評論猜測這或許是習近平對美國展現出緩和關係姿態,避免強烈反美形象的一種作法。

其後對匈牙利的訪問中,習則和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發布聯合聲明,將兩國關係提升到「全天候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全天候」指「不管任何時刻,雙方都在政治、經濟、安全等各種國際事務中有緊密的關係」,被認為是中國和其他國家締結的戰略合作夥伴中最高層次的友好關係。

雙方在聯合聲明中提到了此前被傳進度有所滯後的塞爾維亞-匈牙利鐵路匈牙利段的工程,並指「雙方願積極推進匈塞鐵路匈牙利段項目工程建設」,此外,匈牙利也很有可能成為中國的電動汽車產業落地歐洲設廠和進行本土化生產的重要通道。(延伸閱讀:《歐盟境內一帶一路工程之一的匈塞鐵路正面臨困難》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