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两周年,遇到困境的乌克兰未来还能采用什么战略?

逐一拆分俄乌战争目前胶着的各个面向,并对乌克兰与西方接下来可能的战略和设想做出猜测。
2024年2月12日,乌克兰基辅的公寓里,妻子和两名孩子等待爸爸、丈夫回来。摄:Evgeniy Maloletka/AP/达志影像

俄乌战争两周年专题】乌克兰的战事即将进入第三年。两年之前爆发的那场战争,已经让乌克兰和世界都悄然改变了模样。

与战争开始的第一年相比,战场局势更加激烈了。过去一年间,前线的形状几乎没有变化,这意味着双方陷入军事上的僵持,意味着长期战正在到来,也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的人会死去、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死去。在乌克兰,开战初期的同仇敌忾也似乎开始受政治斗争所累。军队的腐败问题日益凸显,战术的有效性也时常遭受质疑。泽连斯基刚刚解雇了颇受欢迎的军队统领扎卢日内,政府与军方的分歧渐渐浮出水面。在俄罗斯,反对派领袖纳瓦利内刚刚死于狱中。半年前,瓦格纳军团领袖普里戈任没有成功“叛变”、最后只能落入坠机的结局。受乌克兰战争所累,俄罗斯国内也正在发生大量的、或剧烈或悄声的变化;与此同时,俄罗斯也正在变成一个外界越来越无法理解的国家。

世界局势也更加复杂了。欧洲的边界之争愈演愈烈,欧盟内部出现了分化。战争第一年,难民涌入、能源飞涨、通货膨胀,这些在战争第二年间都转化成了直接的民生困扰,以至于在许多欧洲国家的大选中,民粹政党都有抬头迹象。与乌克兰接壤的几个欧盟国家,甚至还因为粮食出口的纷争决定暂缓对乌的援助。美国作为乌克兰最大的军援来源,随着巴以冲突的突然加剧,美国大选的到来,一切对外的军援都变得更政治化、更艰难。在西方,“支持乌克兰”尽管仍然是一个在道义上争议不大的立场,但也同时变成一个需要精心计算的政治游戏。

端传媒推出俄乌战争两周年专题。今天这篇分析文,将逐一拆分俄乌战争目前胶着的各个面向,并对乌克兰与西方接下来可能的战略和设想做出猜测。

俄乌战争全面爆发已逾两年。从当初的举世震惊到逐渐淡出媒体头条,外界对这场二战后欧洲最为血腥和庞大的冲突流露出越来越多的厌倦与疲惫。时间迈入到2024年,乌克兰战场局势在看似胶着的表象下暗流汹涌,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当下局面对于基辅而言都算不上正面。

俄军从去年年中的战略守势转向战略攻势,接连攻城陷地。普京预计在今年3月俄罗斯大选后会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与操作空间。乌克兰内部政治团结隐有分裂之忧,美国支援的前景亦不甚乐观。相比2023年夏季反攻前西方和乌克兰本土普遍弥漫的乐观情绪,如今西方的公共舆论空间中更多呈现出的是怀疑与焦虑。本文将逐一拆分这些局面背后的脉络,并对乌克兰与西方接下来可能的战略和设想做出猜测。

乌军反攻受阻,专向战略防守

俄军在今年2月中旬实现对阿夫迪伊夫卡的包围与火力控制。驻扎在该城的乌军力量陷入极大困境,面临被全歼的威胁。

笔者在去年夏天曾对乌克兰反攻的前景做出偏向悲观的分析与预测。战场情况的发展也大致如该文所料。俄军的作战意志与防御技巧让乌克兰在数月的攻势中难有收获,随着乌克兰的人力和物力都逐渐消耗空虚,俄军进而转入反击。

自2023年10月开始,俄军集结力量开始重点进攻顿涅斯克的阿夫迪伊夫卡(Avdiivka)。该城从2014年顿巴斯战争开始,就经历了多年的要塞化建设,是乌克兰掌握的通向该州首府顿涅斯克城的最后一个主要门径。基辅当局保留对其的控制,象征某种收复顿巴斯地区的可能性。换言之,在乌军转向战略防守的大背景下,该城的符号价值大于其战略价值。

俄军的初始战略是利用集结的机械化步兵与装甲单位进行联合武装机动作战(combined arms maneuver)。正如乌克兰在夏季反攻中面对俄军的加固、纵深防御一筹莫展,俄军的早期行动也损失甚巨而收获甚微。在不到十天的进攻中就白白损失了超过一个合成武装军(Combined Arms Army, CAA)的装备。

2024年2月24日,俄罗斯,士兵在名为“爱国体育行动健康就是时尚”的军事活动中,教一名男孩使用步枪。摄:Contributor/Getty Images
2024年2月24日,俄罗斯,士兵在名为“爱国体育行动健康就是时尚”的军事活动中,教一名男孩使用步枪。摄:Contributor/Getty Images

但是俄军随后调整自身战术,适应战场环境,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当意识到大建制装甲突击不得其法后,俄军回归小规模的步兵突击战术。他们利用自身的人力优势(接近1.5:1)、火力优势(高于5:1的比例)以及电子战优势,通过迂回作战和炮火压制逐步攻陷、蚕食乌军据点和交通线。乌克兰防守者的伤亡交换比不再占优。最终,俄军在今年2月中旬实现对阿夫迪伊夫卡的包围与火力控制。驻扎在该城的乌军力量陷入极大困境,面临被全歼的威胁。有鉴于此,乌军总部将精锐的第3突击旅派往阿城协助撤退,在付出巨大伤亡的的代价下成功撤出大部分驻军。今年2月17日,乌克兰新任最高指挥官亚历山大·西尔斯基在社交媒体上正式宣布了乌军撤退,为其近四个月的阿夫迪伊夫卡保卫战暂时落下帷幕。

俄军下一步的进攻重点有两个可能。其一,扩大在顿巴斯地区的攻势,威胁下一个乌军主要据点波克洛夫斯克(Pokrovsk,或者旧名红军村)。其二,打击乌克兰在夏季反攻中在扎波罗热地区的罗博济涅(Robotyne)形成了的突出部。该突出部并无易于防守的地形和工事建设,可能会给俄军提供机会。

乌克兰战场的技术变化

在2024年的乌克兰战场上,无人/自律兵器将进一步演进。夜视设备和更加精密的传感器会更加普及。

乌克兰战场无论从军事技术的应用还是战术演变上,都经历着激烈地变化与演进。西方军事观察家在去年8月造访乌克兰时,前线官兵还没有把第一人称无人机(First Personal View drones,FPV)当作重大威胁,而当他们11月再次访问前线时,FPV 已经被两军广泛应用,成为乌克兰士兵最为头疼的武器之一。这一廉价的火力-侦察平台让大规模的白日军事行动变得极端困难,促使双方进一步缩小行动规模,并且更加倾向于在黄昏和夜晚发动进攻。

在战争开始时,乌克兰创新地应用无人机来弥补自己相对于俄军的数量与质量劣势。随着战事进展,俄罗斯同样展现出了非凡的创新与学习能力。相较于乌克兰分散的、自下而上的创新与适应机制,俄罗斯的军事-工业共同体确实显得笨拙与僵化。然而,一旦他们确认了某项改进的优势,就能系统性、成规模的将其部署。规模化(scaling)能力的优势让俄军得以后来居上,在悬浮弹药(loitering munitions)与无人机的生产和部署上压制乌克兰。在战场,俄军甚至有余裕利用 FPV 袭击个别的乌克兰步兵,而乌军则更多用使用这些无人机袭击装甲车等高价值目标。谷歌前 CEO 埃里克·施密特撰文声称乌克兰正在输掉“无人机战争。

2024年2月16日,乌克兰顿涅茨克,乌克兰军人准备发出战斗无人机,飞越俄罗斯军队阵地。摄:Inna Varenytsia/Reuters/达志影像
2024年2月16日,乌克兰顿涅茨克,乌克兰军人准备发出战斗无人机,飞越俄罗斯军队阵地。摄:Inna Varenytsia/Reuters/达志影像

在2024年的乌克兰战场上,无人/自律兵器将进一步演进。夜视设备和更加精密的传感器会更加普及。机载 AI 离线规划飞行、定位、攻击的能力会有爆发性的进展,这既可以减轻操作机组的压力,也可以对抗电子战的信号干扰。自律兵器将会对战争伦理带来严峻挑战,然而在军事需求的催逼下,恐怕谁都没有余力做过多考虑。在这严峻的竞争环境下,西方和乌克兰想要重回主动,就一方面需要西方国家克服自身的政治惰性和公共疲倦,调动自身相对俄罗斯更加强大的技术和工业潜力,另一方面需要乌克兰改革自身的国防工业体系,更加系统、成规模的应用技术和战术的创新成果。

乌克兰内部的政治挑战

除军队指挥风格之外,乌克兰还面临一个更加系统的结构性问题,亦即军队的人员缺额。

改革需要灵活的政治气氛与稳定的政治环境,2024年开年的乌克兰内部政治却可说是有些肃杀。总统泽连斯基与军队总司令扎卢日内不和的消息早已是公开的秘密。随着2023年乌克兰反攻失望收场,二者的关系进入彻底无法挽回的局面。扎卢日内在2023年12月接受《经济学人》访谈时公开评论说战场已进入“僵局”,引起总统府的强烈不满甚至公开驳斥,两人的分歧和斗争公开化。几经延宕和猜测,泽连斯基最终在2月8日正式下令更换扎卢日内,任命陆军司令西尔斯基为新的最高指挥官。外界仍然不知两人不和的细节,坊间的猜测多为捕风捉影。

扎卢日内在乌克兰内外军界、政界上下享受良好声望,并以崇尚创新的学者风格为人所知,在战事不利的时候更换广受爱戴的军事将领的确会为基辅挑战。然军事民政关系为国之根本。作为民主国家,越是战争时刻,越是需要理顺军队将领与民选官员的关系,确认文官政府的基本原则。任何人的军事才能与威望,都不能压倒确立军民互信、民事领导的重要性。如果泽连斯基作为民选文官首脑认定重建军民信任的唯一方式是更换军队领导人,那么更换扎卢日内好过两人继续貌合神离。

话虽如此,新总司令西尔斯基将军也确实在乌克兰内外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和争议。他是乌军中最为资深的陆军指挥官,在乌克兰军官阶层中不乏崇敬者。他领导了乌军2015年在顿巴斯 Debaltseve 地区(不甚成功)的作战,同时也是2022年哈尔科夫反击的策划者。西尔斯基更接近苏联-俄罗斯的作战思想与指挥风格另一方面也引来不少非议。一些乌克兰基层官兵认为他沉迷于微观控制和集中权力,与北约所崇尚、乌克兰打算追求的任务型指挥与灵活分散的风格背道而驰。也有人批评他和典型的俄罗斯指挥官一样崇尚消耗作战,在面临大量伤亡和阻碍时缺乏变通,也并不像扎卢日内一样有向政治领导层直言军事现实的勇气。乌克兰武装力量能否在新的掌舵人领导下克服困难完成必要的转型,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2023年11月8日,乌克兰士兵正在进行军事训练。摄:Efrem Lukatsky/AP/达志影像
2023年11月8日,乌克兰士兵正在进行军事训练。摄:Efrem Lukatsky/AP/达志影像

除军队指挥风格之外,乌克兰还面临一个更加系统的结构性问题,亦即军队的人员缺额。俄罗斯人口是乌克兰四倍,从军事角度来说似乎后者必须实现更加彻底和全面的动员才能在人力上和俄军匹敌。在两年血腥的消耗冲突之后,员额补充问题在当下变得更加突出。乌克兰军队中士兵年龄的平均年龄如今已经接近40岁,但这并不简单代表着基辅“已无可用之兵”。基辅虽然禁止役龄男性离开国境,但是迄今为止一直避免从年轻人口中大规模征兵。乌克兰和俄罗斯一样是欧洲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口结构中年轻人比例本来就偏低。这些代表着国家未来的世代,往往受教育程度更高,集中在城市参与智力密集型产业。无论是否是民主政体,动员问题在俄乌两国都是高度敏感的。哪怕不存在任何现实的政治威胁,俄罗斯总统普京也一直推迟大规模动员,尽可能利用“志愿”手段募集战争所需兵员。乌克兰政府的一举一动更是会受到来自于各方各面的牵制与反应。泽连斯基面临着权衡军事必要和政治限制与的困难局面。对动员问题的分歧据称也是他和扎卢日内关系恶化的原因之一。

如果乌军的战场局势进一步恶化,基辅政府可能还是无法避免大规模征召年轻人口参军的的决定。此时乌克兰可能会面临2022年俄罗斯“部分动员”时面临的相似困难和混乱。笔者猜测,为这一场景编设计划与预案,为将来短期内大量训练、武装公民的需求做好准备,大概也是基辅目前的重点努力之一。

美国援助的不确定性

欧洲的努力无法替代美国的角色。美援虽然以金钱计价,实际上更多体现为实物军事援助。

乌克兰的外部环境同样充满挑战。首要问题之一,便是美国总统拜登的援乌法案持续在国会受阻。当下的美国政治愈发极化,大选年也正式进入备战阶段。原本在外交领域会有两党共识的诸多议题,也不可避免染上了党派纷争的色彩。共和党不管出于(自相矛盾的)意识形态分歧还是选举的政治计算都有动机在乌克兰援助上给民主党增添麻烦。国会共和党先是将对外军事援助与南部边境的非法移民危机捆绑起来,要求白宫和国会民主党在后一问题上妥协。当修订后的妥协法案加入更加严格的边境执法措施后,国会共和党又以措施不够严厉为由亲自否定了他们自己提出的需求。美国参议院之后在部分温和共和党人的参与之下通过了不包含移民内容的对外援助法案作为补救。但是共和党籍的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威胁这一法案将不会通过共和党控制的众院。

和一些主张美国“独自支撑”援助负担的孤立主义者所声称的不同,欧洲的支持在维持基辅政府财政健康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以金额来计算,EU 对乌克兰的支持和美国大致相当。即便是以决策臃肿、迟钝著称的欧盟,在内有“亲莫斯科”的匈牙利总理奥尔班反对阻挠的情况下,仍然在2月初设法通过了500亿欧元的援乌计划。对比来看,华盛顿的政治瘫痪可见一斑。

但是欧洲的努力无法替代美国的角色。美援虽然以金钱计价,实际上更多体现为实物军事援助。五角大楼将自身仓库中的资产转移给乌克兰,并且按照一定的价签从专门的户头里减去相应金额。北约的欧洲盟国尤其是西欧国家在冷战后军备废弛,当下只有美国能对乌克兰提供足够的军事物资。国会不能批准更新的乌克兰援助计划,直接意味着来自美国的军事供应将会衰竭。这并不是指许多人心心念念的高端昂贵武器平台,而是真正决定战场胜负的“平凡之物”:炮弹、装甲车、防空系统拦截器。欧盟在2023年曾经承诺一年内为乌克兰提供100万发炮弹,直到年底也只兑现了承诺的三分之一不到。以莱茵钢铁为首的欧洲厂商确实在扩大生产,然而这一努力在2025年之前不会产生实际效果。

2023年12月12日,美国华盛顿,美国总统拜登(右)在白宫会见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左)。摄:Leah Millis/Reuters/达志影像
2023年12月12日,美国华盛顿,美国总统拜登(右)在白宫会见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左)。摄:Leah Millis/Reuters/达志影像

美国援助的不确定性会直接反应在乌克兰的军事计划和作战逻辑中。如果基辅不确定在几个月甚至半年后能有多少弹药可用,那么乌军从现在开始就必须节省炮弹。如果乌克兰在2024年无法积累足够的作战物资,那么其在2025年的选择就会受到很大限制。

美援受阻背后,是另一个盘旋在上的更大的阴影:前总统特朗普在今年11月大选中卷土重来的可能性。他不断宣称自己可以立刻为俄罗斯和乌克兰带来和平,所采取的手段大概就是逼迫基辅和莫斯科围绕目前的实际控制线附近停火。这一提议对于坚持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1991年国境线)的支持者来说无异于背叛,对于泽连斯基政府和大部分乌克兰人来说更是难以下咽。

“实控线和平”的不切实际

任何试图追求目前的实际控制线附近停火,甚至主张俄罗斯占领全部顿巴斯(目前俄军的重点军事目标)后停火的人,都必须问自己两个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特朗普的主张在美国保守派圈子和一部分国际关系的“现实主义者”中有着越来越多的共鸣之声。一方面,美国援助愈发缺乏可预见性;另一方面,两年的攻防似乎显示出,坚固的防守相对于进攻而言有着不对称优势,任何一方实现战略性突破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基于这些现实与判断,许多人出于完全诚实的动机主张某种更加“现实”的战略。

将之一概称之为应和普京宣传攻势的无原则屈服有失公平。普京毫无疑问想要利用西方的文化战争、政治分歧、意识形态对垒的现状来为自己的目的服务。他的宣传机器在挖掘西方“保守派”乃至“反动派”听众的努力上的确用力颇深。这一“合谋”却并不如一般自由主义者和进步主义者所想象的那么一拍即合。普京在最近接受美国前电视主持图克·卡尔森的访谈时,两人的互动就颇为怪异。卡尔森想把话题引到美国文化战争“反觉醒文化”的叙事中,却冷不防被普京上了几十分钟东斯拉夫文明“历史课”。

但即便从不含感情的纯粹政策分析角度,笔者也曾指出过为何“韩战化”的主张难以实现。简而言之,无论是基辅还是俄罗斯,都首先是在为了自身的议程、信条、利益而战。他们固然大量依赖外部力量的好意(或至少是没有恶意),试图将自身的利益呈现为和潜在盟友的利益“完全一致”,但这并不是客观现实。外界(欧盟、美国)针对基辅的筹码尚且有其限度,对莫斯科和普京就更是无从谈起。

任何试图追求目前的实际控制线附近停火,甚至主张俄罗斯占领全部顿巴斯(目前俄军的重点军事目标)后停火的人,都必须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如果俄罗斯的军事能力足以形成快速战略突破,或者通过长期消耗占领全部顿巴斯,普京有什么动机不继续利用军事优势这从基辅那里获得更多领土或妥协?第二,暂且不论基辅如何默许俄罗斯对全部顿巴斯地区和黑海海岸地区的永久占领。如果莫斯科接受只吞并乌克兰东南部,对普京来说就意味着彻底放弃自己无法控制的大部分乌克兰,任由其不可避免地滑向欧盟的经济轨道甚至北约的军事轨道之中。从政治战略角度和普京自己所执迷的历史-文化角度,这就是不折不扣的战略失败。主张单纯对基辅施压来实现“实控线和平”的人,又打算如何“说服”莫斯科来可信地接受其实质性的战略失败呢?

2024年1月7日,乌克兰基辅广场上,人们举著标语牌抗议,要求释放被俄罗斯扣押了的军人。摄:Vlada Liberova/Libkos/Getty Images
2024年1月7日,乌克兰基辅广场上,人们举著标语牌抗议,要求释放被俄罗斯扣押了的军人。摄:Vlada Liberova/Libkos/Getty Images

部分“现实主义者”主张为了追求可信的实控线和平,西方的军事援助必须转向“防御类武器”而不是“进攻类武器”。这一推论同样无视现实:“防御”武器对于进攻必不可少,“进攻”武器对于防御同样必不可少。防空武器压制敌人的空军可以制造进攻的必要条件。装甲车与坦克对于机动防御、弹性防御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炮火的优势对于挫败敌人进攻至关重要。

因此,合乎逻辑的结论是:通过向基辅施压来主张实控线附近停火的主张,不是在追求一个稳定的战略终局。如果“现实主义者”和孤立主义者真的对自己的看法诚实,他们就应该承认自己主张的是基辅通过大量战略自主的妥协来换取和平。而这又是怎样一种和平呢?莫斯科控制着顺服的基辅政权,但是西方的制裁不太可能放松。经历了战争的俄罗斯社会权力更加集中,民族主义和好斗思想更加盛行,它的决策风格更加冲动与冒险。它重建了一支刚刚经历了长期死斗的庞大军队,而整个国家的经济也转向了军事工业。这个俄罗斯感到被西方侮辱与伤害,但同时又感到自己通过坚忍不拔的意志与谋略“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北约与美国。这个俄罗斯的军事能量直接辐射到北约盟国东侧的芬兰、波罗的海国家与波兰。这些国家也回报以恐惧和警戒。

以上所设想的可能的战后场景,并不等同于一些欧洲国家现在鼓吹的观点,亦即“俄罗斯五年后就要进攻北约”。但这样一个充满敌意、火药味十足的“战后安排”又能怎样服务于美国及其欧洲盟国的战略利益,“现实主义者”和孤立主义者有义务对此给出严肃的答案。

很长的战争会变得更长

在这场较量之中,没有什么是命定之数。

当然,即便假定上述人士输掉了政策辩论,美国的援助承诺可以到位,2024年仍然会是乌克兰防守和建设的一年。俄罗斯继承自苏联的军事工业已经全面调动起来,根据外界估测俄罗斯 GDP 最高有10%左右已经投入到国防工业。这固然还没有达到晚期苏联常年高于15%的夸张比例,却也远超冷战后的任何年份。战争刺激甚至让俄罗斯的经济在西方制裁之下实现了增长,进入不可持续的过热景气。这意味着相较于战争的前两年,俄罗斯的军备产出大概会在2024-2025年间到达巅峰。

乌克兰补充人力和军备也需要时间。去年夏季反攻中,乌克兰投入了大量只在西方国家训练不到两个月的新部队,实战效果相对经验更加纯熟的部队不尽如人意。不管技术如何进步,军队最为重要的永远是人。战果不但取决于人和人之间的配合,也取决于人和技术之间的配合。要执行有效、成规模的进攻作战,除了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战术环境,基辅必须耗费足够的时间重建自己的部队,善用老兵,将战场的经验传递下去。

2023年11月22日,乌克兰基辅下雪,乌克兰的祖国纪念碑及新的乌克兰国徽盾牌。摄:Kostya Liberov/Libkos/Getty Images
2023年11月22日,乌克兰基辅下雪,乌克兰的祖国纪念碑及新的乌克兰国徽盾牌。摄:Kostya Liberov/Libkos/Getty Images

与此同时,乌克兰也必须利用防御的不对称优势,尽可能在俄军的进攻中以最小的代价消耗对方的人力与装备,为2025年可能的战略反攻做好准备。俄罗斯确实有着更加深厚的人力资源储备。但是真实的战争不是即时战略游戏。不能将“人数”简单的换算为“可用之兵”,俄罗斯缺乏西方为乌克兰提供的“经济后方”,大规模征兵会让本来就人手短缺的劳动力市场进一步过热,扰乱国民经济。更重要的是,一支军队必须配有相应的训练、后勤以及装备。没有装备的人不是军队,只是单纯的肉盾。如果阿夫迪伊夫卡保卫战对乌克兰来说有任何正面启示意义,那就是俄军的作战思想足以让他们轻易在几周的作战中丧失半年的军备生产。即便是普京引以为傲的俄罗斯国防工业,也不可能无限制的承受这种损失。乌克兰利用这一优势的前提,取决于基辅能否避免相似的失误。

以上战略被西方分析家总结为“坚守、重建、打击”。如果这一战略愿景得以实现,等在乌克兰面前的也就并不只有灰暗的未来。乌克兰战争已经是一场很长的战争,而很长的战争倾向于变得更长。两方的对抗越来越取决于意志、智慧与耐心。在这场较量之中,没有什么是命定之数。

读者评论 4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如果俄罗斯在停战前没有消耗掉新生产出来这些装备,那么作为一种比较优势,俄罗斯会向其他地区输出这些人员以及装备以换取经济回报。
    但另外一方面乌克兰要如何应对一场长期战争呢?

  2. 烏克蘭其實仍有士兵可徵用的。
    女兵。

  3. 伊朗和北韓的軍備庫存已經進入俄羅斯的軍備供應鏈。這兩國的軍備存量和產量不容小覷。

  4. 謝謝,繼續關注烏克蘭被侵略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