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匪:作家,評論人,美國科幻和奇幻作家協會(SFWA)作家會員。出版小說《後來的人類》、《奧德賽博》、《看見鯨魚座的人》、《無名盛宴》,2022在義大利出版短篇小說集《spore》。作品曾入選《SmokeLong Quarterly》2019年度最佳微小說,獲美國最受喜愛推理幻想小說翻譯作品獎銀獎。
在全球及華語區均票房疾速衝高的《沙丘2》,宣傳語裡有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沙丘》系列是傳奇名導維倫紐瓦(Denis Villeneuve)為IMAX體驗量身定製的史詩之作。」
導演自己也表達過用IMAX技術給觀衆帶來終極體驗的意圖,由此《沙丘2》上映前不少影迷變身器材黨,比較各地影廳播放效果,「要看《沙丘2》必須去IMAX影院。」儘管事實是能達成最佳效果的畫幅1.43:1激光一代IMAX影院,在中國只有個位數。
而退而求其次的二代三代激光IMAX影院,雖然不少,但還是更多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導演維倫紐瓦許諾的沉浸式體驗,在這刻還不能兌現給所有影迷。也就是說,完整的《沙丘2》,並不屬於每個去觀看它的影迷。
這彷彿成為《沙丘》系列在現實生活的完美映射。那些無緣IMAX的影迷,一邊在普通銀幕觀看鉅作,一邊想象特殊畫幅可以提供多出26%的畫面——如同厄拉科斯星上必須從死者身上壓榨最後一滴水的費里曼人,癡癡聽着保羅訴說在另一顆星球上,水是如何慷慨地從天上落下,流過地面,匯入大河。
有趣的是,不知維倫紐瓦是否注意到沿着人類幻覺技術發展的另一條支線,以蘋果VISION PRO為代表的虛擬眼鏡正給出人類截然不同的真實體驗。導演欲將觀衆吸引到影院的沉浸體驗,也許正是日後將觀衆拉回到私人空間的驅動力。
而回到電影本身,讓我們來做一道簡單的減法題——《沙丘2》減去IMAX抑或是沉浸式體驗,還剩下什麼?
《沙丘2》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維倫紐瓦電影:導演用他的氛圍美學,成功地將「歷史包袱」稀釋到只剩下皮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