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匪:作家,評論人,美國科幻和奇幻作家協會(SFWA)作家會員。出版小說《後來的人類》、《奧德賽博》、《看見鯨魚座的人》、《無名盛宴》,2022在義大利出版短篇小說集《spore》。作品曾入選《SmokeLong Quarterly》2019年度最佳微小說,獲美國最受喜愛推理幻想小說翻譯作品獎銀獎。
在全球及華語區均票房疾速衝高的《沙丘2》,宣傳語裡有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沙丘》系列是傳奇名導維倫紐瓦(Denis Villeneuve)為IMAX體驗量身定製的史詩之作。」
導演自己也表達過用IMAX技術給觀衆帶來終極體驗的意圖,由此《沙丘2》上映前不少影迷變身器材黨,比較各地影廳播放效果,「要看《沙丘2》必須去IMAX影院。」儘管事實是能達成最佳效果的畫幅1.43:1激光一代IMAX影院,在中國只有個位數。
可以了解作者以作家書迷身分對電影改編很鐵不成鋼,但問題是這麼多年來只有丹尼維勒納夫成功了,其他無數製作不是失敗就是胎死腹中,包括原作者的劇本,不能不說目前的改編形式風格就是當前最好的
我以為第二集正式洗脫了費里曼人=蠻族的印象,看到筆者寫的「《沙丘2》仍然可以用一個落難王子藉助蠻族力量復仇的故事」似乎落入了他自己說的,將故事內容稀釋到只剩下皮毛了。
現實的歷史比任何小說更奇幻,現在,整個世界目睹一場大屠殺已經快五個月,幹嘛看電影?根本不需要。電影是給弱智者的鴉片。
因為沒看過原著,覺得單純欣賞影片的角度,作為商業但有導演個人美學的大片沒什麼問題。反而會覺得這篇極端擁護原著的「影評」價值在?比較像是可以作為同為書迷的取暖文?把Denis Villeneuve比為張藝謀也太不倫不類了,張導後期的電影是除了顏色和大場面以外只有貧乏,但我覺得沙丘描繪一個宗教的產生和導演對於複雜故事的運籌帷幄還是很有看頭的。
因為沒看過原著,覺得單純欣賞影片的演藝,作為商業但有導演個人美學的大片沒什麼問題。反而會覺得這篇極端擁護原著的「影評」價值在?比較像是可以作為同為書迷的取暖文?把Denis Villeneuve比為張藝謀也太不倫不類了,張導後期的電影是除了顏色和大場面以外只有貧乏,但我覺得沙丘描繪一個宗教的產生和導演對於複雜故事的運籌帷幄還是很有看頭的。
也不能说只是卖氛围美学吧…我记得我看的时候还是有一两个镜头让我感受到触动的。票房说明的本身就只是它令多少人感到“值回票价”,这一点上这种模式当然是恰恰能吸引更多观众的
另:纠正下影评里说弗雷曼人总是眼中充斥泪水,恰恰相反,他们会制止这种行为以至于流泪是“圣贤才会有的行为”,我印象中也只有保罗和救他的镜头有流泪。
同意,沙丘把史詩改編成了歷史上another男人與馬,令人感到非常可惜,而視聽上的優秀並不能使其成為一部好電影。另,此片的大爆同變形金剛、復仇者聯盟等的大爆一樣,令人感到失望。
有趣的是下面这几天回复又是文章内容的回响…其实文章写东西看过电影都能感受到,不过是国王身上那件衣服而已
《沙丘2》令我昏昏欲睡,同行的友人也有相同感受。如果說導演把這部電影重點放在視覺語言呈現,那麼華麗場面的堆疊只能令人迅速陷入審美疲勞,更不用說對看過《沙丘1》的觀眾而言,續作在畫面上沒有任何新鮮感。一場接一場的戰鬥,打不完的敵人,無盡的殺戮,蹩腳的造神,說好要對抗命運,最後保羅卻成為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角色,依然是生靈塗炭的結局,只是幕後黑手換了個人。
是在哈嘍?
特别不喜欢这种文学或者电影评论 用了大量繁复的形容词 却表达不清楚重点。再加上表达和语气非常的武断(不是客观 而是近乎教条式的武断) 都决定了这是一篇很糟糕的评论
好文
回楼下…厌女男凝hhh笑死不意外,不要被告pstd了。人家是"为什么你们都不激进"的"激进"女权,上野教派,就正常发挥咯…带上夜视镜当然一片绿,带"性别意识"眼镜当然要厌女!
写得很好。作为书粉看到《沙丘》因为电影终于在国内火了一把,然后被批评故事简单就是王子复仇记,设定老土都科幻了还搞封建主义,厌女男凝,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如果要说电影不好,其实也不对,视听语言,演员演技都是及格甚至是上乘。我只能说《沙丘》在国内火的太晚了,如果六本书在二十年前就被翻译出来,有一批书粉,也不至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