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採編需要資源投入,你正在閱讀的即時新聞能夠免費開放給公眾,全因有會員訂閱支持。你可以選擇月付暢讀,也可以訂閱端x華爾街日報雙會籍;如果你是學生、教師,更可以享受優惠。邀請你成為端傳媒會員,選擇適合你的訂閱方案,支持我們繼續推出優秀報導。
在視聽節目中用人工智能生成人物一直有爭議。而最近,澳洲一家商業電台把爭議推得更遠——在少數族裔不容易獲得工作機會的同時,這家公司用亞裔女性員工為原型,推出了由人工智能扮演的亞裔女主播。
四月,澳洲商業電台公司「澳洲電台網絡(Australian Radio Network,簡稱ARN)」旗下的CADA電台頻道被揭發,其最近啟用的嘻哈音樂節目主持「Thy」實際上是人工智能生成的人物形象,引發很大爭議。
事件源於四月,澳洲記者Stephanie Cocombe收到舉報,指從2024年11月起主持CADA嘻哈音樂電台節目的「Thy」,事實上是由人工智能生成。
Cocombe隨後開始調查「Thy」的經歷,發現ARN網站上既沒有顯示她的姓氏,也沒有其生平。與此同時,網站刊登出其他所有主持的全名和生平。
事件被揭發後,ARN的發言人承認,「Thy」的確為人工智能生成,是ARN與總部位於紐約的人工智能公司ElevenLabs合作,使用其公司財務部的一名亞裔女性員工的面貌和聲音製作。ARN發言人也表示,這是公司在探索使用人工智能播音的嘗試,也指出目前全球各大播音公司均在進行相關嘗試。
人工智能搶了亞裔媒體工作者的工作?
揭露此事的記者Stephanie Cocombe在其訂閱信中質疑,ARN啟用人工智能主持卻沒有告知大眾,這樣的做法本身就爭議重重;不僅如此,「Thy」的形象是一名20多歲的亞裔女性,而ARN其餘主要電台的真人播音主持以白人為主,這變相壓縮了亞裔媒體工作者的就業機會。
「ARN的三大全國播放的電台頻道,看上去只有一個主持是來自多元文化背景,那個就是Thy。哪怕Thy是個真人,也已經夠糟糕的了。但如果Thy不是真人的話,那我們全國最大的其中一個FM公司,是不是寧可要創作一個亞裔女性員工,也不肯去請一個亞裔員工?」
事情被揭發後,澳洲播音演員協會副主席Teresa Lim在領英上撰文,指ARN「在許多方面令人感到冒犯 (offensive on various levels)」。她批評,既然ARN計劃在新的節目中啟用人工智能主持,就應該在網站和節目信息中標明「Thy」是人工智能,這樣的做法對觀眾是不誠實的。
她也質疑ARN將「Thy」的形象定為年輕亞裔女性,是否有純粹為滿足多元文化需求而進行的「打勾(tick the box)」嫌疑。
「因為對於我們這些本身沒多少人的亞裔女性播音主持來說,我們用了整個職業生涯去推動澳洲媒體行業有更廣泛、更包容的代表性,這一舉動既是形式主義,又具有剝削性。」她也指出,參與製作Thy的那位財務部員工不一定理解,她的聲音被人工智能公司收集並成製作樣本,這件事本身存在的風險。
在ARN的爭議發酵之前,澳洲創作者就已經對各大社交平台和出版公司和人工智能公司商業合作一事深感疑慮。
2025年3月,位於墨爾本的圖書出版商Black Publishing詢問與其簽約的作者,是否同意出版商將其作品交給一家合作的人工智能公司使用,數據用於訓練人工智能模型。此事引起澳洲圖書界的強烈批評,有作者表示,出版商選擇與人工智能公司合作,猶如是對文字工作者的「死亡懸賞」。
隨著澳洲各大媒體公司開始引入人工智能技術,從去年開始,澳洲媒體行業工會就開始要求聯邦政府就人工智能的使用立法,要求法律規定各公司若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必須要清楚告知消費者,若使用了播音員、創作者的聲音或文字來訓練人工智能模型,則要向創作者支付費用。ARN此次使用人工智能播音主持,卻沒有告知聽眾事實,無疑加深行業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焦慮。
人工智能會加速多元化政策的消退嗎?
ARN的人工智能主持事件,正值美國總統特朗普(川普)對多元文化政策「開刀」。在特朗普的影響下,谷歌、亞馬遜等科技企業宣布暫停支持招募女性和性少數、少數族裔員工的多元化(DEI)政策。
澳洲作為美國的盟友,長期深受美國文化影響,因此在特朗普取消白宮多元化政策後,不少澳洲人擔心,澳洲也會步入美國後塵。
早在2025年1月,澳洲反對黨自由黨的黨魁彼得·達頓就表明,若自由黨在五月的聯邦大選中獲勝,將會裁撤公務員,並點明目前公務員系統中的多元化政策「並沒有提高普通澳洲人的生活(水平)」,暗示也會取締多元化政策。

儘管澳洲有將近一半的人口擁有至少一名在海外出生的父母,但澳洲媒體行業長期被批評「太白」,沒有反映澳洲實際人口面貌,尤其是電視和廣播播音行業。
2022年,澳洲的「媒體多元化協會」發表報告,指和2019年相比,電視行業出鏡主持仍以英國後裔白人為主,甚至人數有上升趨勢。2024年,澳洲公立媒體ABC發布公司內部種族歧視調查報告,承認公司內部存在種族歧視,少數族裔員工難以獲得晉升機會等問題。
在ARN事件出現之前,人們對人工智能與多元文化政策的討論,大多集中在訓練人工智能的數據庫上,比如人工智能公司在訓練人工智能的時候,要注意數據是否反映社會的多元文化性。不少人還認為,人工智能在促進多元文化性、令工作環境對身心障礙人士更加友善方面,具有積極作用。安永在去年的一份調查報告中也發現,有85%被診斷有自閉症等「神經多元性(neurodiverse)」症狀的員工認為,人工智能可以幫助他們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使他們的工作場所變得更加友好。
然而,ARN事件不僅印證了媒體行業從業者「被取締」的恐慌,更讓當中的少數族裔從業者發現,一旦人工智能開始取代人類,他們很可能是最先被取代的人群。多元文化政策曾被視為是社會進步、實現公平公正的象徵,如今在保守和右翼運動的影響下,在世界各地「觸礁」,而人工智能在這個過程中到底扮演怎樣的角色,值得嚴肅對待。
評論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