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版《繁花》如何融入官方敘事,重塑歷史的王家衛被觀眾評為「又紅又專」

《繁花》帶著近年來影視作品「重塑正確集體記憶」的特徵:按習時代的喜好講述過去。
《繁花》劇照。 

【按】電視劇《繁花》落幕,簡中網絡的少量爭議焦點還是王家衛水平如何,這部戲是否配得上高分。劇集是否好看,屬於主觀判斷。值得關注的問題也許是:《繁花》所塑造的「過去」,是一種符合習時代要求的「正確記憶」。

正因為這種藏在文藝濾鏡下與「官方敘事」內在一致性,在劇集到中後段及完結後,簡中網絡上評價是:「黑色的墨鏡越看越紅。」這劇給(以後的)紅專獻禮劇打了個底。」

王家衛似乎從過去人們記憶中反叛商業創作模式,追求創作自主的作者導演,變成了新樣板作品的示範導演,《繁花》從一本講述庶民記憶的虛構小說,衍生出了一部官方肯定「反映時代洪流」的標竿之作。其引起的商業效應也令很多業內創作者趨之若鶩。本文作者試圖離開主觀的作品質素論斷與「結果論」的叫好,討論《繁花》中符合習時代論述的時代刻畫。

成為會員

即享端傳媒全站暢讀

立即訂閱

端 X 華爾街日報 雙會籍

年末優惠65折,支持2024年的華語獨立新聞

約HK$1.8/天

評論區 15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1. “朴树无华”真的让人笑喷了!朴树真无辜!要着重出来的段落至少确保一下没有错别字吧

  2. 读这篇文章我仿佛在看两个男人在小饭馆聊天的transcript

  3. 骂得好,王家卫拍爽剧就是在砸自己的招牌。你又不是陈思成,少去舔别人

  4. 以上评论文章牵强的说的很中肯,不过以上没有评论没有说的是中国“宣传阵线”的各级组织比起文章作者来穿凿附会深文罗织的能力和耐心是无法想象的。

  5. 王家卫在拍的时候是否真的要符合官方叙事不好说,但这部本来就是一部爽剧,大男主乘风破浪、披襟斩棘,没有那些官方叙事也是大家爱看的类型。

  6. 作者骂的看得好爽!我没有打算看繁花,不过看推特讨论,90年代上海这样的纸醉金迷根本不会存在,普遍都是穷,剧中的奢华渲染根本不知道是哪个平行世界来的。

  7. 開頭幾段還是有表達觀點,但逐字逐句找對照實在牽強附會.

  8. 寫得好。作為真正經歷過上海那段時間的人對王家衛的歌功頌德感到噁心。對於那些輕易就接受美麗的謊言的人太失望。連近在眼前的歷史被改寫都全盤接受,以後王家衛拍新版意志的勝利也一定會引來叫好吧。

  9. @sunny1030 本土人士反對鼓勵本土文化,這的確是有點反直覺需要特別一書的。

  10. ‘“不提倡上海话拍摄”的甚至包括上海人。’上海人是什么特别物种吗要特别提一句。

  11. 陈凯歌从《霸王别姬》拍到《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再拍到《长津湖》,每一次都踩在时代的点上。现在王家卫也加进来了,就看贾樟柯会不会进来。

  12. 太牽強了。能拍自然是因為官方有些需要,的確也引發了某些人對過去的浪漫化想像。但本文作者即時這方面也沒抓住重點。整部戲拍得還是個人情感,商戰是背景板,但基本邏輯處理得沒錯,這些商人成功高度依賴於政商關係這一點已經表現得很好了,「紅」的地方是把掌權的人和商人都描繪成好人,迴避了一些陰暗的東西。即使是這方面,主創也給了一些東西去平衡,不然為什麼要設計「爺叔」這個從提籃橋出來的投機倒把犯?這不是否定前三十年嗎?作品創作出來就是要被詮釋的,也攔不住官方做這種詮釋,甚至主創會利用官方這種詮釋為自己創造空間,但把這當成作品的整個意圖,大概是快進著看劇的吧……

  13. 王家衛的電影都是聚焦於個人情感,本來我就不應該期望他會關心社會問題。但看到作者說該劇在上海拍了三年,中間因封城停拍一年,我覺得王家衛在封城過後還能拍出這種劇,真的是賤格。

  14. 作者批得好,简中文化的确有毒,一部娱乐剧都包藏了这么党国的小九九。我们真是生活在1984+美丽新世界啊

  15. 文章通读完,还是觉得作者的评论略有牵强,首先我同意作者所说此剧“视听廉价”、“商战低级”,但是拿外部人士(如央视、官员)对此剧的评价推导出这就是王家卫所要表现的效果是不是一种附会呢?任何事情我认为都要放在目前context的环境里来看,与其通过官方的定性来做自己的定性,不如看他在民间起了什么效果,掀起了什么风潮。